说这句话,可能挺反传统观念的。

毕竟,东亚教育的传统一直在倡导的理念是“高考,是大部分人通往光明未来的唯一道路。”

用西式一点的语言风格表达就是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

这句话出自《圣经》,意思是“天堂”的门很窄,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能进得去。

那么?“高考”真的是那扇通往天堂的“窄门”吗?

不是的。

高考,可能是通往天堂的窄门前的一个阶梯,但它一定不是那扇窄门本身。

当然,这个感受。是在我结束还来的第三年才有的。时光回溯,几年前的我,这个时候正在高考的考场上一边承受着因为痛经带来的这剧烈腹痛,一边奋笔疾书的答题。

结果自然,没有达到预期。

当年的我,因为不甘,也曾想要从头来过。

但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在那个烈日炎炎的暑假,一个人坐在广州的珠江湾发呆的我,突然发现。

高考,于我而言——是一个虚假的目标。

或者说,高考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是一个虚假的目标。

父母没有办法良好的引导,标榜的只是211、985这想响亮的名校名头。

自己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发现去觉悟,只能跟着应试交易的指引走。

但是,你到想做什么?

自己并不知道。

人的正式成年其实不能用18这个数字去定义。

因为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除非你的家境极其优渥,或者你自己本身极致聪慧。很少有人能在18岁的时候就极其笃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大部分人要到29-31岁以后才迎来真正的成年。

因为这个时候,他/她才会在经历过众多试错选择和逆境带来的磨砺后,开始重新站起来迎接自己的人新生。

在意识到这个道理后,我就开始翻篇去找寻去各自试错。但没有指引的少年做什么都很笨拙…

很多时候支撑着他度过难关的,不是因为思虑周全,而是手脚不停。

1.大力出奇迹

2.乱拳打死老师傅

这是少年人独有的血性。

当然,这血性也会让他吃很多亏。

钱上的、人情上的、形式上的…

但那又怎样呢?

青春本应如此。

且,这些肆意播撒的“种子”不代表之后不会开花。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不得章法,有一些盲目的追逐。一路播种,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在当年结果。但时间线一拉长,都会在之后有收获。

以我自己为例:

当年装这套付费自习室的时候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拿来办公。工作日白天阅读、下午剪片、晚上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但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

生活还是在考验你的学习能力。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持续性“高考”

重点考的,不是你某一次考试的成绩。

而是你持续学习的能力。

当初花1个月速学家装知识最好的“考试成绩”就是一比一还原了这个黄色书架。

如果未来能有机会在自媒体家居赛道发展,希望可以早日get锯木头体验。当时为了保证安全,还是选择报好尺寸定成品板。少了很多动手的体验,挺遗憾的。

那说回高考本身。

高考还是重要的,要知道人性的弱点就是

——没有目标

在你懵懵懂懂的青春里,高考,给你划定在了一个圈里,在这个圈里给大家树立一个相对标准统一的目标。虽然是“虚假”的目标,但因为拥有足够相似的“假想敌”——穿着同样的服装,迈着同样的步伐,走进同样的考场。所以,也会倒逼你足够的“在意”

因为你不想输。

因为你在乎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种交锋与较劲中,你踩稳了这条通往“窄门”的台阶,亦或是,不慎跌落从头再来重新寻找。

都挺好。

因为,在生命的终点,一切的高峰与低谷都会均值回归一般的拉成一条平行线。这条平行线在的数值点将是你个人能力与时代趋势杂糅杂糅在一起的中位数。

这条平行线在60、80、100还是120的数值点起画是由你的欲望、能力、心性多项纬度决定的。

所以,没有任何一场考试结果能决定你。

能决定你的是——你是否不断的复盘、反思和行动。

如果,你早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要干的事业。那就早点去准备。

如果它需要你有足够的学术背景,那你就铆足了劲学,逼自己一把,最好一次就高中,取迎接金榜题名的喜悦、年少成名的辉煌。

如果不慎发挥失误,且又没有别的方式和渠道可以帮助你去到自己心仪的学校。那么就为了这笃定的目标,去复读去死磕。

如果高考于你而言只是被环境树立起来的阶段性目标,那么无论你考的好也好,考的不如意也罢。

往前走,别纠结。

没有任何的考试是决定性的。学校等级的实质性差别当然是有的,但并不少那种不可跨越的鸿沟。用不停的行动、不停的做事、不断结出的果实去填补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动作要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当初做决定的时候或许不知道是否是正确的选择。但如今回看,我觉得没有比往前走更好的路了。没有复读,没有艺术天赋,但是凭借着不错的联考成绩和在一众艺术生中显眼的文化分。也算是打出了自己独特的组牌。

艺术生更隽永,比文化生更灵动。

让我在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去了国内Top3的传媒学院。

毕业后又赶上了18年抖音的蓝海,在没有抖音运营岗位的公司里凭借这单月破20w点赞的成绩让公司设置了抖音运营一岗,从而毕业后正式去到北京工作。

比起个人能力的成功,我更愿意把此归类为——是因为我翻篇的能力足够快,尝试足够多,加上时代造就带来的红利。

还是那句话,年轻的时候,没有人引导,不得章法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大力出奇迹

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复制的方法论。

“乱拳打死老师傅”以前可以,往后社会层级越来越固化了。这条还真的不一定,所以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给自己找个“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剧中休息的片刻中用手机剪辑短视频

成果的大小或许因人而异,并且有时代的趋势这只“推手”在控制。

但,一定能帮你最快速拿到成果。

所以,在本届高考即将结束之际,在端午即将来临之际,在此祝所有莘莘学子一举高“粽”。

劝,经历过“高考”但对结果不满意的人当下“执念”,放下“学历的盲目崇拜”,去找到你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去为之努力。

因为,哪怕高考,也不会决定你的人生

所以,不用在意,去寻找,去试错吧。

你还来得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