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李东阳 来源 | 李东阳朋友圈

这个世界的轮回向来都充满了强烈的宿命感。

与这个618降到历史价格冰点的iPhone 15相对应的,是诺基亚发布于一款1999年的手机——诺基亚3210遭遇了年轻人的疯狂抢购。

5月31日,诺基亚在微博发布了“现货售罄”的消息,而这已是这款5月8日上市的复刻版经典手机的第二次售罄,第一次发生在这款手机上市2天后的5月10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诺基亚手机微博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用一款全触屏界面的iPhone宣告了一个全新智能机时代的到来,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旧时代的“王者”诺基亚开始了大厦将倾的灾难。

然后时至今日,命运似乎再次发生了对调。

但个中缘由,却恰恰相反。

不过一部曾累积销售1.6亿部的“机皇”在25年后再次迎来春天,这事儿不仅魔幻,也给摩尔定律左右下的电子产品赋予了社会学的思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情怀买单

复古即是正义

如果时尚是个轮回,那怀旧就是门最大的生意。

#诺基亚回归#的热搜词下,“回忆杀”成了关键词。

“我的第一个手机就是诺基亚3210,很结实耐用。”

“梦回1999,我那时候刚高中毕业。”

“工作后购买的第一部手机就是诺基亚3210,同期入职的十几名同事当时都住在同一栋宿舍楼,工资一到手,大家就相约到门店选购手机。”

虽然有人质疑花几百块买这样一款手机太不划算,但在追捧者看来,这哪里是手机,分明是逝去的青春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诺基亚公众号

而诺基亚本身似乎也很懂的拿捏“情怀”对这批消费者的重要意义。

在官方发布的“选择诺基亚3210的12大理由”里,从2.4英寸大屏到200万像素摄像头,再到蓝牙连接、收音机功能......在与当下智能到卫星通话、5000万像素都是标配的时代格格不入之外,更有了一种时空错位的恍惚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诺基亚手机公众号

从塑料机身到九宫格实体按键,以及机身后背相机、闪光灯等元素。诺基亚在复刻过去经典的同时,也让这种极度过时的设计语言有了一种对当下主流的反叛。

你看,这不正是年轻主义的核心要义吗?

当“OV华米”成为街机,当iPhone不再是时尚潮流的象征,“小众”的诺基亚3210无疑以“倒反天罡”的方式成为当下年轻人致敬Y2K潮流时代的绝佳方式。

即使它不能连接WiFi、支付宝只能出示付款码,就连内置的音乐APP都是阉割版的,但这些在智能机衡量标准下的致命缺点,通通都成了“特立独行”的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有效方式。

当然,在祭奠青春最后的倔强之外,它那200万的摄像功能也成了对抗恨不得媲美专业相机的智能机的有力方式。

与现如今能拍摄到毛孔的手机相比,200万像素的诺基亚那恰到好处的朦胧影像效果与再度翻红年轻人群的CCD相机有了某种历史的耦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

年轻人沉溺于这种自带滤镜的朦胧氛围感,于是与炒至上千元的CCD相机相比,只卖379元的诺基亚3210又多了一个被年轻人爱上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创新乏力的另类反抗

2020年,苹果在彼时的iPad Pro上新时写下这样一句广告语: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

而当下的年轻人对诺基亚3210 的喜爱也同样可以用一句类似的话加以解释:“谁说我的下一部手机,一定是触屏的?”

这仿佛哥白尼对“地心说”发出的挑战,为年轻人选择下一台手机提供了另类思路。

但这背后流露的,则是对当下智能机手机创新乏力的失望情绪。

手机行业每一次大的革新和更新换代,基本都是以手机形态的变革作为原始的驱动力。

从“砖头块”大哥大到小巧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再到大屏幕的iPhone,莫不如是。

然后自2007年初代iPhone定下智能机的基本形态之后,近20年过去,除了不断放大的屏幕尺寸、堆叠的摄像机镜头数、提升的芯片等级,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整个手机行业给消费者带来的惊喜感都越发匮乏。

相较于除了品牌logo之外,消费者用惯了的千篇一律的“OV华米”们,被抛弃了20多年的诺基亚3210小巧、而又复古的设计在当下的消费者看来似乎则要“颠覆”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诺基亚微博

继承了那个百花齐放功能机时代的荣光,诺基亚3210用间隔了20多年穿越时空的“陌生感”,给对智能机审美疲劳下的消费者创造了全新的惊喜感。

于是在社交媒体上,你会看到,无数打开诺基亚3210塑料包装纸的年轻人有了一种第一次智能机开箱的仪式与神圣感。

你或许很难理解这种流行。

但就像椰树椰汁“泥石流”包装对当下主流审美的“另类”挑战一样,诺基亚3210“古早”的功能也好、复古的设计也好,与当今市面上所流行的智能机所谓的“高科技”相比,反而在差异化中碰撞出了一种复古的流行与时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人想“娱乐至死”

网络社会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写下“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断言。而今在手机身上得到了最具象的呈现。

如果说电视媒介只是将人束缚成了“沙发上的土豆”,那手机与人的时刻相伴则完全异化成了人的另一个“器官”。

艾略特在1925年的《空心人》中,写出了现代人的孤寂、空幻和焦虑,朽木牙感同身受。直言人们失去了生活的“过程”,生活中太多活儿被外包了。

而手机无疑是人们生活内容以至灵魂的“外包”对象。

这恰与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的预言形成了呼应: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京东

但诺基亚3210的再度风靡正在验证一种新现象:

被信息海洋裹挟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科技对人的异化,正在试图刻意逃离科技所构建的信息场,渴望从智能手机所打造的娱乐场抽离,回归到一种更加简单、纯粹的信息交流之中。

这仿佛是对手机大厂的一记警钟,科技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再炫酷的功能、再高清的摄影都不应撇开它是一个用于“沟通”的手机的本质。

科技是会冗余的,就像信息一样。

当下,手机在科技上进入卷无可卷的“瓶颈期”时,如果回到沟通的本质上,为用户做“信息筛选”,会不会是另一个突破瓶颈期的思路?

诺基亚的再度风靡隐约已经给出了答案

本文首发于李东阳朋友圈(ID:LDYMarket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