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3年冬,曹国公李文忠的府上,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淮安侯华中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前来照顾生病的李文忠。

甚至,朱元璋还精挑细选了几名医术高超的太医,为他“保驾护航”。然而,3个月后,45岁的李文忠却突然死了。

听闻噩耗,朱元璋很生气,暴跳如雷。于是,他将华中驱逐离京,并诛杀了所有为李文忠看病的太医,就连太医们的家属,也尽遭屠戮。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派遣华中前往曹国公府,李文忠又究竟因何而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骁勇善战的李文忠

说起李文忠,很多人并不清楚。作为大明开国战神,李文忠的功绩彪炳史册,可无奈的是,徐达、常遇春两位珠玉在前,“剥夺”了他的知名度。

因此,李文忠留名青史的侧重点则在于他的身份,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

不过,李文忠自幼就与朱元璋失散了。在元朝末年,黄河肆虐,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带着全家老幼离开盱眙,四处避难。

这一走,就是数年的时间。甚至,李文忠的母亲,也死在了迁移途中。

而朱元璋在这段时期,过得也不好。他的父亲、母亲、哥哥相继饿死,为了生存,他寄宿于寺庙之中,四处乞讨,苟活于世。

不仅如此,大字不识的朱元璋还投身到红巾军麾下,干起了反抗大元的“勾当”。

好在,朱元璋很有“造反”的头脑。

1353年,朱元璋脱离郭子兴,南下定远,逐渐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随着声名鹊起,远在异乡的李贞父子,也动了投奔朱元璋的念头。

由此,李文忠从朱元璋的外甥,摇身一变,当上了他的“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朱元璋也不过才26岁,身边的养子却已多达十数人。然而,朱元璋更看重的还是李文忠和朱文正二人。

毕竟,一个亲外甥,一个亲侄子,血浓于水嘛。

朱文正比李文忠大了三岁,很早就投入战场,朱元璋对他非常信任,委以军事大权,著名的洪都保卫战,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而到了李文忠19岁时,他也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1357年,朱元璋在池州与徐寿辉大打出手。不过,自诩悍将的常遇春在此战中吃了瘪,不得不向朱元璋求援。

然而,徐达攻略常州,胡大海兵威徽州,朱元璋已然无将可用。于是,李文忠赶鸭子上架,出马了。

他虽跟随名师学习四年,可从未有过战场厮杀的经历,就连如何排兵布阵,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结果,李文忠一战冠群雄,大破天完军,论骁勇程度,竟丝毫不亚于常遇春。

因此,朱元璋趁热打铁,将李文忠“扔在”了浙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李文忠一路攻城拔寨,愣是将张士诚打得“屁滚尿流”,丢盔卸甲。

在此之后,张士诚组织了十万大军,有意与李文忠一较高下。不幸的是,本想大干一场的他,又被“大干一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忠的致命错误

当然,作为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临机决断之能,也非常好。

胡大海被杀后,叛将蒋英处死了他的副将耿再成,又裹挟金华、处州两地,投奔张士诚。

朱元璋在浙东的军事布局瞬间失控,眼看着多年的心血,即将付之东流。可李文忠却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了处州,平定叛乱。

不仅如此,李文忠还巧借徐达、邵荣的名头,上演了一出“空城计”,竟不费一兵一卒,将张士诚的数万大军,吓跑了。

正因此,年仅23岁的李文忠成了主宰一方的封疆大吏,受封浙东行省左丞,走上了人生巅峰。

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