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汽车摩拳擦掌,打压之意暴露无遗,中方主动出击,美国遭二连暴击,中方是如何出招的?墨西哥总统打脸特朗普的表态,释放了哪些信号?

由于美国“恐华症”的病情日益加重,只要提到“中国制造”,就会让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如临大敌。也惟有“中国”二字,能够让想要置对方于死地的驴象两党搁置矛盾,统一战线。最近,美国政府又盯上了“中国汽车”。

中国汽车

2月下旬,拜登政府声称在美国道路上行驶的中国汽车,不仅可以收集数据,甚至中国政府能够通过远程操控,让汽车突然停下来。就是拿着这么荒唐的理由,拜登政府又给中国汽车扣上了“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

但拜登政府的想法,很快就引起了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恐慌。因为汽车制造是产业链最长的行业之一,美国车企们担心,一旦拜登政府再次滥施制裁,他们汽车上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也会受影响。此外,如果中国对等反制,美国车企在华市场,必然会受到冲击。所以他们呼吁商务部一定要和汽车行业密切合作,以确保行动在预期范围之内。

拜登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和拜登不对付的特朗普,近期也对中国汽车发出威胁。特朗普扬言,如果自己上台,将会对中国在墨西哥制造的汽车征收100%关税。不过很快,就遭到打脸。墨西哥总统近日公开表示,没有意愿与中国发生“贸易战”,中国在墨投资将继续进行。

事实上,在墨西哥投资建厂的不只是中国汽车企业,还有日产、大众、马自达等车企。因为尽管美国出台了大量补贴政策,但直接在美国建厂,仍面临人工成本过高等问题。而在墨西哥境内完成整车制造,再出口至美国,不仅人工成本低,而且最高还可以享受零关税政策。但特朗普在讲话中,只针对中国,显然就是为了借“反华”议题刷存在感。

特朗普

面对美国接二连三地挑衅,中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3月26日,针对美方通过《通膨削减法案》对新能源汽车采取歧视性补贴政策的做法,中方已在WTO提起诉讼。2022年,拜登打着“应对气候危机”的幌子,一手推动了这部充满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落地。其根本目的,是想要通过歧视性补贴政策,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尤其是发展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该法案一经公布后,不仅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连欧盟、韩国等美国的盟友们,也都跟着表达不满。有不少分析甚至认为,拜登政府推出这部法案,就是要借着俄乌冲突以及美元加息的契机,加速收割盟友。

拜登

按照WTO的办事效率,或许要好几年才会有结果,但这并不重要,中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亮明态度。面对美方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中方不仅会采取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利益,而且还要带头维护多边贸易秩序。

早些年,自由贸易是美国常挂在嘴边的口号。但现如今,美方却开始闭门造车。而中国这边,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鼓励外企赴华投资。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美国的特斯拉,德国的大众等外企,在中国市场都发展的非常不错。西方国家的汽车在中国道路上随处可见,但中国从来都没有称其为“威胁”。就是在这种高强度竞争的环境下,中国汽车依旧可以发展壮大,并走出国门。这说明合理公平的竞争与合作,有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尤其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美关系

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应该认识到,搞保护主义,拯救不了美国的汽车工业,设置壁垒沟壑,对中国制造严防死守,美国汽车也领先不了。相反,最后苦的还是美国的消费者。所以奉劝美国两党,保持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制造。除了竞争外,还可以合作以及相互学习,总想着好处自己捞尽,注定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