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我们又迎来了

一年一度的

端!午!佳!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是我国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

传统节日

古往今来

人们 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庆祝端午节的到来

不信你瞧

端午之“美食节

端午节在不少吃货眼中

可是妥妥的“美食节”

甜咸粽子、雄黄酒

各类美食“爱不释口”

粽子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吃货”们(比如小编)而言

吃粽子

是端午不可错过的“头等大事”

粽叶飘香,糯米软滑

不管甜馅咸馅

简直一口入魂

红豆、蜜枣、榴莲

草莓、芒果、巧克力……

甜粽滋味甜蜜

鲜肉、腊肠、咸蛋黄

辣条、螺蛳粉、小龙虾……

咸粽用料重磅

天南地北

各有各的心头好

(那么,

你爱吃哪种粽子 )

吃蛋

除了吃粽子之外

端午节我国民间还有

“吃蛋”“挂蛋”“立蛋”等

与“蛋”有关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河南、浙江等地区的农村

端午这天有吃大蒜蛋的习俗

将事先准备好的

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

供一家人早餐时食用

有的地方

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

放几片艾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江南一些地区

每逢端午节

孩子们还要在胸前挂一个

用网袋装着的鸡蛋或鸭蛋

以祈一年中

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此外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端午节这天

还有“立蛋”的习俗

(感兴趣的小伙伴

不妨发挥一下聪明才智

支棱起来吧)

雄黄酒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本草纲目》记载:

“雄黄性味辛温有毒

具有解虫蛇毒燥湿

杀虫祛痰功效”

于是在端午这天

一些地区

有喝杯雄黄酒的习俗

但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

雄黄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长期服用伤身

端午之“体育节

划重点!

作为我国古代的

“大!型!体!育!”节日

端午这天的运动量

可是不小

赛龙舟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岭南狭窄蜿蜒的水乡河道中

“龙船漂移”极度“丝滑”

北部湾畔的开阔水面上

更加高大的龙舟劈波斩浪

没有水?完全不是问题

“撑着走”的各类旱地龙舟赛

一样充满了气势与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斗草

不同于赛龙舟那般

热火朝天的大场面

端午斗草, 别有童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草最早见于文献是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武斗”与“文斗”两种

“武斗”玩法大抵如下

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

并各自用劲拉扯

所摘草不断者获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21日在重庆市璧山区秀湖公园内的九门仙侠小镇,游客身穿汉服体验斗草游戏。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所谓“文斗”

则是对花草名

采来百草后

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

采的草种类多

对仗水平高的人获胜

【射五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6月3日,在贵州省贵阳孔学堂举行的端午活动上,几名小朋友在体验“射五毒”。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五毒指的是

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

古人认为端午是五毒出没之时

便印画了这五种“毒物”

再用弓箭射之

而在一些地方

射五毒也演化为“刺五毒”

项目形式也从射箭改为了飞镖

无论形式如何

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

辟邪驱灾的愿望

端午之“卫生节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习俗中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内核

——驱邪避毒

【插艾蒲、佩香囊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除秽驱毒

在端午节前后

古人在门上悬插菖蒲、艾叶

谓之“蒲剑”“艾虎”

希冀驱走毒虫获得安康

而端午习俗中“颜值最高”的

莫过于佩戴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

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

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寓意

【沐兰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沐兰汤

是旧年的一种风俗

根据相传为西汉戴德所编的

《大戴礼记》中记载

“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这里所说的兰

并不是现在的兰花

而是指菊科的佩兰

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此俗流传至今

从古至今

无论是吃粽子

还是划龙舟、佩香囊

端午节里的一幕幕

无不寄托了人们 的美好愿望

今日端午

愿大家:

长夏清凉多乐事

岁月静好常安康

丨来源:综合自新华网、青橙融媒

丨责编 : 李晓阳

丨审核 :赵敏 郭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