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练人员监测无人船回传数据。 记者 王音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练人员监测无人机传输数据。

6月7日,我市今年首场水文应急监测联合演练在宝坻区青龙湾减河与潮白新河交汇口上演。无人机无人船水文AI监测仪等众多“硬核”科技集中亮相,让水情监测更加精准高效。

上午10时,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无人机、无人船相继启动,水文AI监测仪、临时雷达水位计、测量水尺等架设到位,参演人员按照各科目任务紧张有序地开始演练。此次演练以蓄滞洪区分洪测流为主要场景,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通过不同测验方式获取数据。演练共设无人机水情查勘、大断面测量、无人船测流等7个科目,充分演练今年以来购置的各类新设备以及人员实操能力,为防汛做充足准备。

演练现场,无人机悬停于空中,通过定位装置和传感器及时获取水位数据和表面流速。搭载多波束测探仪的无人船在水中缓缓行驶,采集水下地形并在电脑上绘制出水下三维地图。

“图中蓝色部分是水下较深区域,绿色是较浅区域。通过多波束测量,不仅能实时提取断面数据,还能清晰地看到河堤溃口的位置,甚至可以测算出修复溃口需要多少回填土方。”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测验科科长张玉坡说。

除了无人机、无人船这对“完美搭档”,岸边的水文AI监测仪也不容小觑。两台拥有“大眼睛”的测量仪用三脚架支撑“站”在岸边,犹如两位“AI测报员”,一个看水位、一个测流速,利用水中参照物形成虚拟水尺,最快30秒可读取数据。无需下水、移动灵活,无论是天气恶劣的白天,还是漆黑一片的夜晚,它们都能迅速“上岗”,高效完成任务。

“以前测报主要靠人力,在水面上架设缆道、在岸边设立水尺等等,受到的条件限制比较多。有了高科技设备当助手,我们工作起来更高效也更安全。”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塘沽分中心测报员陆畅说。

入汛前,我市已按时完成44项水毁工程修复,全面恢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受损堤防、泵站及水文测站等水利工程设施功能。同时,全面启动了42项水务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蓟运河等行洪河道达标建设、防汛信息化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补齐我市防汛工程短板。

“作为灾后重建项目之一,我市将建设6部水利测雨雷达,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建成。有了测雨雷达,我们可以通过监测‘云中雨’,将雨情预见期提前2至3小时,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雨水情监测体系。”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