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福蜜1号百香果鲜食加工新品种吗?点击了解更多!

福建省龙岩市科技项目(2019LYF9005);平潭科技研究院科技创新项目(PT2021007);广西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022GXNSFAA035535)。

百香果( Passiflora edulis Sims)原产于巴西,学名鸡蛋果,成熟浆果果汁含量在 40%以上,浓郁甘美,具有多种水果混合的独特香气,深受消费者青睐。研究表明,百香果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 200 多种,包含酯类、萜烯类和含硫化合物等,可用于生产天然浓缩汁和天然香料 ,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带动了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百香果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栽培品种以紫果类、黄果类及其杂交品种为主,主要有台农一号、台湾黄金百香果、满天星等。福建省是我国最早引种百香果栽培的地区之一,在漳州市及龙岩市新罗区、武平县等地广泛种植,面积为 1.33 万 hm2 。2016—2017 年福建省认定了3 个优良的主栽品种,其中紫果类 2 个(福建百香果 1 号、福建百香果 2 号)、黄果类 1 个(福建百香果 3 号)。由于黄果类对温度等气候条件要求较高,种植区域较狭窄,比较适宜在热带及亚热带气候的区域种植,因此整个市场一直供不应求,福建百香果 3 号因具有芭乐香味且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喜爱。

由于福建百香果 3 号多年种植,导致其种性退化严重,果实变小、产量降低、香味变淡,叶片出现黄化,抗性下降,适应性降低,同时该品种夏季高温坐果难、冬季低温成熟缓慢,且随着气温下降,口感逐渐变酸,出现味苦涩、良果率低等缺点,生产收益降低,农户种植意愿下降。因此,生产上急需选育出生长势强、品质优、早熟、抗病、适应性强的百香果优良新品种,促进百香果产业的持续发展。2017 年起,为选育出预期目标新品种,福建省龙岩市张文斌技术团队开展了大量的杂交育种及田间试验工作,于 2022年成功筛选出生长势强,较早熟,口感具蜂蜜和芭乐香甜复合风味,可食率、果汁率较高,耐高温,自交结实率高,抗茎基腐病的百香果新品种福蜜 1 号。

1 选育经过

福蜜 1 号是以福莲 3 号为母本、福砧 1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百香果新品种。2017 年 8 月,将福莲 3 号与福砧 1 号杂交后代果实取种子催芽后培育实生苗进行种植,初步筛选出树势健壮的215 株杂交后代,并进行栽培适应性观察。2018年 3—12 月,初步筛选出口感香甜、自交结实率高、抗茎基腐病的 6 株单株,将其修剪保留至翌年观察,同时进行扦插育苗。2019 年 3 月,通过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观察,从中筛选出 1 株综合性状表现一致的最优株系进行定植。2019 年10 月开始扩繁,并定名为福蜜 1 号。2020—2022年在龙岩市、漳州市等地多点试验,667 m2 产量1 676.3 kg,较母本福莲 3 号增产 29.5%,较父本福砧 1 号增产 56.1%。2020 年 10 月,申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进行 DUS 测试,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2023 年 9 月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品种权号为 CNA20201004923。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参照现行行业标准,结合田间表型观测记录,福蜜 1 号为草质藤本,藤紫色、圆柱形,卷须紫色。叶片纸质,深绿色,长 5~15 cm,宽 8~15 cm,基部楔形或略呈心形,掌状三深裂或二深裂或不裂,叶缘锯齿状,叶柄基部有 2 个杯状蜜腺。花着生于叶腋,与卷须对生;苞片 3 枚,绿色;萼片 5 枚,外表面绿色,里面白绿色;花瓣5 枚,白色,与萼片等长或略长于萼片;雄蕊 5枚,与花丝分离,基部合生;子房 1 个,呈倒卵球形,花柱 3 枚。

2.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福蜜 1 号平均单果重 176.1 g,平均纵径 7.45cm、横径 7.61 cm,果形指数 0.98,果实近圆形。果皮未成熟为绿色,成熟为黄绿色,光泽度强,果皮平均厚度为 0.85 cm。胎座白色,果肉黄色,香气浓郁,鲜食口感具蜂蜜和芭乐香甜复合风味,适宜鲜食加工两用。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80%、可溶性糖含量 13.95%、可滴定酸含量2.64%、可食率 50.9%、果汁率 40.8%、糖酸比 5.28。种子卵状三角形,黑褐色,千粒重 19.1 g(图 1、表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1 百香果鲜食加工新品种福蜜 1 号

表 1 福蜜 1 号与父母本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数据为 2019—2021 年调查测定平均值。

2.3 生长结果习性

福蜜 1 号植株生长势强,藤蔓在 5—9 月生长最快。具有自交亲和性,自然坐果率达 60.8%,自交结实率高。2020—2022 年在龙岩市新罗区采用单线垂帘架式种植,行株距 2.5 m×2.0 m,每667 m2 种植 133 株,经连续 3 年的栽培试验,平均 667 m2 产量 1 676.3 kg,较母本福莲 3 号、父本福砧 1 号分别提高 29.5%、56.1%。

2.4 物候期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福蜜 1 号花期自 6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主要集中在 6—9 月,果实成熟期集中在 8—11 月,果实生育期 65~100 d,较早熟,比母本、父本提早成熟 5~7 d,成熟时果皮转为黄绿色即可采摘。

2.5 抗逆性

通过栽培试验观察,福蜜 1 号耐热、不耐寒,对光照及温度均较敏感,在福建省低于 0 ℃的极端低温地区露地栽培无法越冬,遇到霜冻即死。

在气温低于 15 ℃时,植株生长基本上停止,果实较难转色成熟,同时果皮变厚,口感甜度逐渐下降,酸度变高,但未出现苦涩味。

福蜜 1 号虽较耐热,但日高温持续在 35 ℃以上时,未发育的花蕾也易黄化脱落,导致开花率及坐果率下降。此外,福蜜 1 号与父本福砧 1号均比母本福莲 3 号抗茎基腐病,但均不抗病毒病、疫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建园

福蜜 1 号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20~30 ℃,宜选择在年平均气温 18 ℃以上、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 pH 值 5.5~6.5、排水良好且阳光充足的地区种植,易获得丰产 。适时早种大苗,以提早上架开花结果,提高第 1 批果产量,种植密度以每 667 m2 定植 130 株为宜。抗寒性差、耐高温,适宜在福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冬季无霜的地区种植。

3.2 肥水管理

福蜜 1 号主蔓上架前勤施薄肥,促根壮苗。投产期根据树势和不同批次开花结果量,施花前肥、壮果肥、采后肥,以提高开花质量,促进果实增大,有利于采后树势恢复。百香果是浅根系作物,须根分布多,具喜湿不耐涝的特性,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苗情、天气、土壤理化性状和含水量来决定浇水量。在雨季需注意及时排涝,避免根系积水。

3.3 整形修剪

推广垂帘式栽培模式。在主蔓离上架前 15~20 cm 处打顶,促进一级蔓的分化,且在主蔓左右两侧各留 1 条一级蔓,待一级蔓长至 1.0~1.5m、距离隔壁株一级蔓 50 cm 时进行摘心,促发二级蔓作为主要的结果枝,每条二级蔓形成 5~8朵花蕾时摘除顶芽,以促进果实膨大且坐果均匀。待二级蔓结果成熟后,从一级蔓基部将整条二级蔓剪掉,促发新的二级蔓作为结果枝。大棚设施栽培开花遇到高温时,建议高温天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

3.4 病虫害防治

选择无病毒的母本为接穗、抗茎基腐病的百香果品种为砧木的嫁接苗。福蜜 1 号生长期全年树势逐渐衰弱,建议推广一年一植模式,注意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等传播病毒病的虫害,可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影响。此外,应着重预防梅雨和高温干旱灾害,7—8 月高温高湿季节时应注意通风透气,暴雨涝渍及时清沟排水,确保田间不积水,提早防控疫病、炭疽病、褐斑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