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徙带来文化的交融与繁盛

广东龙川佗城作为“百粤輶轩”

在清中叶经济活动甚是活跃

经济繁华,学运亦昌盛

是全国为数不多的

学宫与考棚并存地

资料显示,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只有河北定州和广东龙川两地目前还是学宫与考棚并存。龙川考棚是全国现存为数甚少的科举考试场所,为研究明清科举考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自龙川创建考棚后,当时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童生都到此赴考。

佗城这座千年古城,完整地见证了科举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自赵佗为龙川令在佗城驻军施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佗城一直为龙川县治所在地,也曾为龙川郡和循州的郡治州所,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被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

龙川学宫

据清康熙《龙川县志》记载,龙川学宫始建于唐代,位于龙川城(即今佗城)北。现存位于佗城学前街,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坐北向南。原由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西两庑、东西两斋等组成,规制悉备,占地总面积7287平方米。现仍存学宫广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古时,学宫用以修研经书,是培养学者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川学宫(来源:河源市摄影协会)

大成殿五进七开间,面宽24米,总深15米,建筑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青砖墙体,外批红色灰浆。歇山顶,重檐,梁架屋架,上层屋面四周檐有斗拱承桁。土黄色板瓦,灰塑筒瓦屋面,绿色琉璃滴水、瓦当。灰塑龙船脊。青砖地面。正面两层屋面中间有木匾一块,金漆竖式阳刻“大成殿”。廊檐二十四根红砂岩质石柱,有卷棚(瓦铺),梁架有金漆雕刻彩绘图案。殿门万字格木门。殿内八根圆木柱承屋架。

殿内有孔子像、“四配”像(颜回、曾参、孔伋和孟轲)、“十二先哲”像(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另有对联两副、木匾十块,其中:

  • 后柱对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为乾隆皇帝题写。

  •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为康熙皇帝题写。

十块木匾分别为:

  • 康熙帝题“万世师表”,

  • 雍正帝题“生民未有”,

  • 乾隆帝题“与天地参”,

  • 嘉庆帝题“圣集大成”,

  • 道光帝题“圣协时中”,

  • 咸丰帝题“德齐帱载”,

  • 同治帝题“圣神天纵”,

  • 光绪帝题“斯文在兹”,

  • 宣统帝题“中和位育”,

  • 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题“道洽大同”。

大成殿前有月台,面宽18米,深7.5米,青砖地面,御路石,面阳刻双凤朝阳、鲤鱼跃龙门祥云等图案。御路石两边有7级台阶和垂带,月台东、西边有5级台阶。大成殿和月台有花岗岩围栏。

明伦堂三进五开间,面宽19米,总深10米,建筑占地面积190平方米,歇山顶,单檐,墙体、瓦面和地面与大成殿相同,墙内有十六根花岗岩柱,柱有斗拱。前后各有一门,前门上方有木匾一块,阳刻“明伦堂”。堂内八根红木柱承屋架,东墙前有文昌帝君坐像。

尊经阁二层,面宽17米,深11.3米,建筑占地面积192.1平方米,灰砂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青砖地面,底层前面有廊道、石柱。阁底层二间一厅,左间为楼梯间,木质万字格厅门,门额有木匾一块,金漆阳刻“尊经阁”,门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另外,尊经阁右边有一座六角亭。

龙川学宫对研究岭南地区同类建筑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62年被列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2007年,龙川县人民政府先后对学宫进行全面修缮。2006年被列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考棚

龙川考棚位于佗城镇西门,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七开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砖瓦结构,由号门,龙门、文场、至公堂、外帘(工作人员居住)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占地积7298平方米。自考棚建成后,龙川县每次科举会考都在此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川考棚(摄影:黄赞福)

2010年,龙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考棚进行全面修缮,根据“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地还原龙川清代考棚的原貌。

修缮后的龙川考棚为四进院落式布局,由大门楼、至公堂、官员寓所和文武考场等组成。

修葺一新的大门楼前廊有两根方形砂岩石柱承梁,石门框,石门墩,木门页。门额木匾“龙川考棚”。

前厅有屏风,有对联一副:“学而优则仕哪问寒门士族;出类拔萃者会聚白衣卿相。”二厅有屏风,屏额木匾“天开文运”。

东西设四个考场:东一厅有进士匾和贡元匾各一块,对联一副:“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东二厅有木匾“会经堂”。西二厅为考官改卷厅(内龙门),有一副对联:“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和一块木匾“聚奎抡才”。

至公堂后部有屏风,屏额匾“至公堂”,对联一副“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堂内另有木匾三块,分别为“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和“旁求俊乂”。

至公堂后为官员寓,木楼棚,两层。上下层各有一厅,六个房间,底层厅前挂有“衡文堂”木匾。

至公堂东边为武考厅,存放有武试用的石锁两块。

考棚曾被龙川一中、龙川电机厂使用。1962年被列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是粤东北地区现存完好的科考会试场所,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1986年被列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