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女儿第一次正儿八经撒谎,是去年春节前

那一次,我梳妆台上的口红断了,一瓶新买的粉底液也少了一半

当时不了解情况,还以为家里面招贼了

第一反应就是问两个女儿知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女儿摇摇头,小女儿说不知道

随后,化身侦探的我,就发现一只被丢掉的娃娃,娃娃的脸上有口红,还有涂抹的粉底液痕迹,学习桌还有卧房门口都能看到不同痕迹

那么一瞬间,我就明白,这肯定是两个女儿干的

为了教育她们做个诚实的孩子,我引导说:

“我已经发现了你们干坏事的痕迹,错了没关系,但一定要勇敢承认错误,这才是好孩子该有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女儿听后承认说:“是妹妹臭美,非要给娃娃打扮,我看着好玩,就忍不住跟着一起搞破坏”

旁边的小女儿也开始承认:“妈妈对不起,我知道了,以后不玩口红了”

本以为那件事情过后,撒谎就不会再出现

可时隔半年,大女儿却成为了“撒谎大王”,并且是事实摆在眼前还嘴硬装委屈的那种

起初,当我发现大女儿频繁撒谎,引导她主动承认错误无果后,确实有些失望和无助

有时候也会冷言冷语质问她:

“我已经给你那么多次机会了,你为什么还死鸭子嘴硬不承认”
“事不过三,第一、第二、第三次撒谎可以理解原谅,次数多了就成了明知故犯,我看你根本就是把妈妈当成傻子哄骗了”
“反正我现在是不敢相信你了,你现在就像是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撒谎次数多了,就没人愿意相信你”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大女儿撒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当证据摆在眼前还不承认时也渐渐明白:治谎的最好方法就是守住底线

特别是以下三种底线,是根治撒谎不可缺少的取胜法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教育观念统一

要么不参与、参与就要团结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

一个人带孩子其实是最轻松的,人少事少,自己的孩子可以自己做主,不用处理人际关系,也能避免婆媳矛盾,不想做饭了可以点个外卖,家里脏了也可以休息会再收拾,孩子不愿意睡觉、做错了事情,都可以面对面好好沟通,没有第三人的参与、更不会在旁边说三道四,虽然一个人带孩子身体会疲惫,可带娃规律却是利索简单、舒心好带”

刚开始还不能感同身受,总觉得带娃多一个人分担、就少一分辛苦

特别是生了二胎之后身心疲惫,有时候连好好吃顿饭都是奢望的情况下,我跟丈夫商量让孩子奶奶帮忙照顾大女儿的接送问题

如此,就能少了早、中、晚的接送疲惫

可结果呢,疲惫是少了,教育上的麻烦就跟着多了

随着大女儿跟奶奶待在一起的时间一多,我发现她身上的撒谎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想要什么东西就撒谎说:“老师让买本子,我需要多少钱”,如果在我这里没有达到目的,就会找到奶奶告状说:“妈妈不给我钱买本子,我还怎么学习呀”

奶奶二话不说,就大方地掏钱满足,还一个劲儿地指责说“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怎么没见省,孩子学习用品有什么好较真的”

我解释:“孩子有撒谎的毛病,总是自己要钱去买也不是那回事,要买也是家长带着一起去买”

奶奶没听进,就是觉得我对孩子太严厉、舍不得花钱

委屈、无奈、加伤心下,我给读幼儿园的小女儿请假一段时间,然后出去避一避

那段时间我把大女儿的所有事情都交给奶奶,让她一个人全权处理

没想到,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奶奶就打电话告状说“孩子撒谎骗她”

原因是奶奶承诺孩子考一百分成绩就奖励一百块钱,大女儿就从手机上p图做了一个假成绩单

也就是那一次,大女儿爱撒谎的毛病被家人所熟知,在后续用钱满足上也得到明显的控制

这就是家庭教育观念需要统一的重要性

孩子的行为往往是建立在家长的态度上,撒谎这件事也是一样

为什么有些孩子频繁撒谎还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原因正是家庭教育观念不统一

如果一个家庭里妈妈在想尽办法让孩子承认撒谎错误,而家里的老人又拆台维护孩子,那孩子就会认为“反正有人护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孩子意识不到撒谎问题,自然也不会克制撒谎行为了

不想孩子的撒谎问题形成习惯,那家庭教育观念统一这个底线就要坚守住了,特别是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要么不参与、参与就要说话一致

当孩子少了后台撑腰,面对错误的时候也就会多几分真诚、和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不要心疼孩子

每次错误都要负起对应责任

有人说,所有孩子的撒谎行为,都是爹妈对娃行为上的不能接纳,只要不接纳、孩子就一定会撒谎

其实,还有一种撒谎行为叫作:“满足性撒谎”

孩子最开始撒谎的时候是为了逃避问题,到了后来就是行为和责任意识上的缺乏

就拿兰妈大女儿身上的撒谎行为来说吧

大女儿刚开始玩断口红撒谎被戳破后,她所表示的“妹妹臭美”、“都是看妹妹玩得开心才经不起诱惑”

这里面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推脱责任的心理,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认为“孩子承认错误就够了,下一次就知道控制撒谎行为了”

事实上,没有为行为负过责任的撒谎,根本就是侥幸心理,孩子也会认为:“撒谎也没什么呀,承认个错误就行了,根本就不会受到处罚”

于是,有了“只承认撒谎、这事就过去了”的观念后,孩子就会习以为常地形成撒谎癖

撒谎所带来的也是自我满足性需求,想想大女儿一路走来的说谎成性,所体现的就是在不断满足她自己

从一开始的推卸责任、承认撒谎再接着欺骗,到后来更多高级骗法里的善于伪装,哪怕证据摆在眼前也有各种狡辩推脱,我才意识到她身上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责任、与自我担当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懂得综合性考虑,其中最大的出发点就是孩子为什么撒谎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非是三个原因:

第一,逃避,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想因为撒谎被看轻、留下污点

第二,恐惧,原生家庭太强势,一件小事被拆穿后就迎来暴风雨般的打骂伤害,害怕再次受伤就不敢说出事实

第三,孤独,为了引起关注而说谎,为了展现自己,还常常喜欢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目的就是渴望得到认可和关注

从这些原因来看,孩子撒谎背后就是需求性匮乏,想要从根源上避免行为再现,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为每一次错误负责到底

这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在负起责任里获得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还有责任承担

上周末,大女儿不想写作业就撒谎说“书包太重,就把英语的优化设计放在学校了”

知晓有猫腻,我不动声色地做了两件事:

第一,给班主任打电话询问教室有没有上锁

第二,知道没上锁后让女儿自己到学校取回作业

结果,到了学校取作业那一步骤,放在学校没有拿的作业又突然出现在书包里了

面对显而易见的谎言,我又让她专门给班主任打电话为之前的谎言道歉,虽然这个过程有些难为情,但知道底线不可随便糊弄后,女儿也不得不照做了

老师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也跟着配合,还当众表扬了女儿“做错事懂得承担”的勇敢品质

也就是那一次过后,顽固难以捉摸的撒谎成性才得到了有效遏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先家长、后孩子

家里面的大人一定不要撒谎

家长是孩子的成长榜样,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期

如果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没有树立好榜样,甚至帮助孩子扯谎逃避责任,那家长在前面撒谎、孩子自然就在后面跟着学了

从大女儿形成撒谎习惯来看,她之所以一而再地欺骗撒谎,那和所带之人背后的态度脱不开关系

有那么一段时间出差不在家,就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奶奶照顾一段时间

可还没过几个星期,老师就反映情况,表示大女儿经常肚子疼请假、晚到,跑操的时候也经常出现脚疼问题

为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效率、和安全性,老师建议带孩子到医院好好检查一番

一听到这里,我连忙打电话询问奶奶

结果,奶奶却告诉我

肚子疼请假晚会到学校,那是因为孩子头天晚上睡太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再加上那天要考试,奶奶就扯谎说“凉了肚子,晚一会去学校”

跑操的时候脚疼,也是大女儿说什么,奶奶就听之任之

如此,肚子疼请假、脚疼不想跑操,就成了大女儿不想学习、不想跑操的惯用撒谎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这一切,我明确告知奶奶:

“我们家长就是孩子成长榜样,知道您疼惜孩子,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忍心拒绝,可真正爱孩子的方式应当是让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帮他们遮掩错误,或者纵容孩子的欺骗行为”

确实如此,爱孩子就是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过一句话:“母亲不应该是孩子的保姆,而应该是榜样,先搞定自己再去搞定孩子”

事实上,孩子由谁带着,谁就要监管起这份责任,先管好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要求孩子

还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

有个7岁小男孩,在家里找不到东西就喜欢冲奶奶、和妈妈发脾气

第一次爸爸警告他:“不许乱发脾气”

男孩没听,到了第二次继续乱发脾气时,爸爸就开始教训说:

“你每次凶的这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妈妈,一个是我的老婆,你看爸爸平时有没有那么凶过她们,没有吧,你爷爷也没有凶过奶奶吧”
“所以呀,咱们家里就没有找不到东西、达不到目的,就随便凶人的爷们,你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要让我跟你爷爷丢脸呀”
“那现在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要跟奶奶和妈妈道歉呢”

就这样,爸爸搬出他和爷爷都没有凶老婆的例子作为榜样,就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一种“男性绅士”的底线

让孩子明白遇事不随便发脾气,也培养了孩子冷静沉着思考的良好脾气

也可以说,男孩女孩都一样,先家长、才能后孩子,给孩子立榜样也是通用且亘古不变的道理

只要我们给予良好的成长榜样加以扶持,让孩子分得清是非,也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那好的习惯和品行将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于孩子撒谎成性需要坚守住底线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