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杨阳 来源 | 顶尖广告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大家都在说宜家沦为打工人的食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头条新闻

或许是家具越来越不好做了,宜家开始把鸡蛋投放在其他篮子里。

比如最近刷到宜家一则“偷窥风”、“墓地风”海报广告翻车了,明明翻车了,网友却笑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案原文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年轻的家庭,两个口人一起过着健康生活。他们选择开放式厨房,少油少糖的健康饮食。 在家的空间利用上,也同时选择了年轻人的方式,将厨房与客厅阳台连通在一起,使小空间也有大视野,同时也满足夫妻两个人收纳、办公的需求,同一个空间满足两个功能。 这样的一个35平米的公寓,您想拥有吗?

不得不说宜家这文案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两个口人什么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越扒越离谱,整出了新的解读:

si、杀人犯字过于敏感,所以被用口替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虽然有点离谱,但也怪现在平台在整顿和屏蔽敏感字眼。

按照网友的说法,也就衍生了墓地风、纯狱风、小户刑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在兰州有厉害的说,这么解释就是两个厉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比起“两口人”,网友关注的笑点难道不是“我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字越少事越大,越看越心酸。 可以脑补当事人的内心戏:我在屋外呗。

像是在渲染这个家我不配待着,被拉黑到幸福的世界门外。

不过误会真的大了,去过商场的都应该深有体会,这四个字经常用于地图现场实景位置图示。

所以结合“两个口人”和“我在这里”,也就总结出精华:健康生活的两个口人和偷窥的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错字翻车,网友更想吐槽宜家推荐的35平米的户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根据宜家的文案,这个小户型的特点可能就是小和开放式设计。

宜家向大家安利“35平米、将厨房与客厅、阳台连通在一起”的设计无可厚非,但网友似乎不买单。

网友觉得宜家是想卖给不会做饭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厨房与客厅连在一起,难免一做饭就会整得整个屋子都是油烟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房子怎么住, 两个人的房子需要住多大,各有各的看法。

出街海报翻车并不是新鲜事,比如老乡鸡的鸡汤消失了,喜茶的海报小人手反了,无伤大雅的翻车倒也能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只是别人家的海报是一个bug,宜家海报倒好,一张海报疯狂出bug。

只能说宜家为了卖货,也真的是很努力了。

左手少油少盐引导健康生活,右手营造两个人小而美的画面感。

不过这次文案翻车,也暴露出宜家是一个被家具耽误的营销高手,美食营销、文案营销、巨物营销都是宜家的统治区 。

穷鬼套餐营销。

前段时间穷鬼套餐的风吹到山姆上,宜家也不淡定了,推出周五穷鬼套餐。

准确来说,宜家推广的活动叫“嘿,半价星期五”,为此宜家推出多种套餐——13块的意式芝士肉酱面、9.99的瑞典式肉丸饭盒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官微

宜家宣传穷鬼套餐 ,可以说一口气把顺势、借势、造势玩明白了。

一方面延续大家刚消费山姆穷鬼套餐的话题余温,顺 势而为,降低沟通的营销成本;

另一方面是借势肯德基“疯狂星期x”的优惠心智,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消费日早已深入人心。

宜家通过旧元素新组合,把周四换成周五再包装一个概念,做到有借鉴又有创新,发挥节日营销的生物钟效应,培养消费者周五到宜家消费的固定习惯。

宜家文案营销。

说到写文案,宜家还是个高手,讲得了方言、模仿得了人设,还秀出了男友力。

在轻松驾驭每一种文案风格背后,体现宜家在消除品牌与宜家之间的距离感,让读者代入品牌营造的生活方式当中。

东北话、河南话切换自如,主打一个入乡随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

卖家具解锁多种姿势,让人浮想联翩,是谁想歪了我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

要么给你一个暖暖的抱抱,奇奇怪怪可可爱爱,治愈力拉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

化身年轻人嘴替表达他们的精神状态,看完狠狠共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

无论哪种文案风格,都可以看到宜家贩卖的不只是一件家具或者物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极具场景感和画面感的文案,让家具开口说话,让大家可以感受到每件家具都有它的脾气, 让人看完产生把家具带回家的行动力。

宜家借势营销。

论借势,宜家也有一把手。

比如大S汪小菲的抢床垫事件曝光后,宜家蹭起流量:“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既然旧的已经解体了,是时候该买新的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廖信忠

法国罗浮宫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的微笑》遭人用蛋糕狠砸,宜家又拿出分店正在展出的《蒙娜丽鲨的傻笑》,引导禁止投掷任何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廖信忠

巴黎世家的天价毛巾群被嘲,宜家搬出 白菜价平替回击 ,一样的墨镜黑衣,不一样的价格。

宜家通过上演“不是巴黎世家买不起,而是宜家更有性价比”的一幕,将巴黎世家阴阳怪气了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橘子娱乐

可以看到,宜家是懂得拿捏流量的,借助友商、娱乐的流量话题,巧妙植入自家产品,而不是为了蹭而蹭。

宜家巨物营销。

在万物皆可巨物营销时代,宜家也搞大了。

在上海、杭州、南京地铁站打造大碗、垃圾桶、床头柜造型包柱广告,宣传“不必和生活讨价还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官微

在伦敦牛津广场开业之际,也以标志性蓝色购物袋为设计灵感打造了一个巨型购物袋,贴在门店外立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广告文案

都知道巨物营销主打一个就是要显眼,越显眼,曝光效果越好。

宜家亦如此,将标志性单品宜家袋子、物件放大,营销反差感制造巨物的话题性, 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吸引打卡、发圈等行为。

宜家效应。

当然说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提宜家经典的宜家效应和“峰终定律”设计。

宜家效应简单来说,我们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的价值,会收获一种高估产品价值的情绪价值。付出的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

如果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来分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这也可以理解宜家为什么呼吁大家自己动手了,就是通过亲自参与收获自我实现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宜家

再说宜家的购物路线,其实是按照“峰终定律”设计——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bobo侃管理

逛过宜家想必深有体会:一入宜家深似海,出走需要两三百公里。就连罗永浩也下场吐槽过。

别看地方就那么大,但也能让你绕来绕去走最远的距离,中间累了想走的时候,给你沙发和床休息休息。

宜家 1元冰淇淋甜筒就是为“峰终定律”设计而来 。 如果从头逛好到尾太难,不如吃个雪糕解解馋 ,收获美美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于借势营销、写治愈系文案、演绎打工人精神状态背后,营造万物皆可宜家的一面,这恰恰呼应了2017年宜家《玩耍报告》曾提到心理学家Roy Landsmaid的一句话:

孩提时代,我们通过玩认识周围的世界。长大成人后,我们开始从成人的角度去提升能力和创造力,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再玩了!

所以宜家一直在努力营销生活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压、放松自我的情绪出口,提供情绪价值。

红包、福利、干货,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话题 ,尽在【顶尖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