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自古有一个胎盘胜过万千补品的说法。但如今,对胎盘入药的质疑却不绝于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胎盘归谁所有

胎盘归谁所有

胎盘是哺乳动物特有的妊娠附属物。当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逐渐分裂分化,最外层的细胞和母体子宫膜一起发育成为胎盘。胎儿与胎盘之间由脐带相连,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母体血液流经胎盘时,供给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胎儿将自己的代谢废物通过胎盘传递到母体,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此外,胎盘还会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等多种激素参与孕期的代谢。

除了鲸鱼和海豚外,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会在分娩后直接吃掉胎盘,作为产后的第一次营养补充。而人类由于有充足食物,以及文明、饮食习惯和道德等约束,不一定有这种行为。

在胎儿出生前,胎盘是胎儿与母体组织的结合体,属人体器官。分娩后,胎盘被排出体外,此时是否依然属于人体器官,目前相关法律和规定并未明确定性。因此,胎盘的归属问题一度模糊,很多产妇并不知道可以向医院要求带走自己的胎盘。

2005年卫生部规定,但凡正常健康的胎盘,产妇可以选择带走还是留在医院处理。但如果产妇患有梅毒、艾滋、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则必须将胎盘留在医院处理,并作为医疗垃圾销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产妇享有胎盘的所有权,但是无权对胎盘进行买卖。

只要是正规医院,都应该在产妇分娩前给她们一份有关胎盘处理的知情同意书,告知产妇胎盘处理原则,尊重产妇自身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养与废物兼容并收

营养与废物兼容并收

胎盘之所以备受推崇,主要还是源于其传说中的神奇功效:营养价值极高,不仅强身健体,对治疗男科疾病、女性不孕不育、催乳等方面效果也很明显,甚至身患绝症食后也可病愈。此外,男孩的胎盘比女孩的好,第一胎的好于以后胎次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胎盘确实具有滋补肾脏、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但是并非像民间传说的那般神奇。中药里,胎盘的学名是紫河车,味甘、咸,性温,入肺、肝、肾经,具有益气养血、补肾益精的作用。然而,紫河车并不等同于新鲜胎盘,而是选择健康的胎盘,经过特殊炮制后得来的胎盘或者胎盘粉。紫河车在治疗疾病时,常常需要和其他药物配伍才能达到不同的疗效。而且,它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如果没有经过辨证而随意服用,反而会伤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医则认为,新鲜胎盘含有多种激素及营养物质,若及时处置,可以从中提取干细胞、胎盘血清蛋白、胎盘球蛋白等,并制成许多贵重的生物制品。尤其是胎盘血管和脐带中的血液里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收集起来可以组建脐带血库,对治疗白血病意义重大。另外,分娩后的胎盘在短时间内仍有生命,可以作为药理和生理研究的材料。

但是,作为母体与胎儿物质交换的“中转站”,胎盘其实是一个营养和废物同时存在的组织,可以说胎盘是一块很脏的肉。目前,医学技术并不能检测出其中所有的疾病,即使常规传染病检查一切正常,也不保证孕妇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胎盘的安全性也就不是百分百了。

胎盘经产道离开母体的过程中,如果产道不干净,很可能会受到各种细菌污染。将胎盘从医院拿回家到最终加工、食用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人为、包装工具、厨具、餐具等的污染。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食用胎盘有益于人体的医学实证,但吃了有传染病的胎盘对人体的伤害却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国家药监部门称:由于胎盘来源、病毒检测、病毒灭活、工艺与有效成分等问题难以解决,新鲜胎盘制品不能作为中药批准使用。所以,从安全角度上来讲,并不提倡食用胎盘。

从营养角度来说,食用胎盘也需好好思量。尽管胎盘中含有的钙、铁、多糖、维生素、蛋白质等比一般肉类多,但是这些物质从日常饮食中也能获取,在这一点上胎盘并无多大优势。它里面的酶、干扰素、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对人体大有裨益,遗憾的是,这些物质经过炖煮或者焙干后,基本都会变性或者降解,失去了原本生物活性。即便有小部分活性物质侥幸残留进入人体消化道,也不能直接被吸收,而是会被消化液分解为氨基酸,失去其原有的免疫功效。

胎盘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对于激素水平欠缺的患者有促进乳腺、子宫、阴道发育的作用,但对正常人来说,摄入这些额外的激素就是过量,不但无利,反而有害,还容易导致子宫肌瘤、乳腺癌等疾病。所以,服用胎盘务必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胎盘胶囊,能吃吗?敢吃吗?

胎盘胶囊,能吃吗?敢吃吗?

此前,有媒体爆出有陪月机构以家庭式工场非法制售胎盘胶囊牟利。这些非法工场多藏匿于破旧民房内,环境恶劣,用具简陋,并散发酸臭,用来加工的胎盘原料更未知来源,未经检验,卫生情况堪忧。

看了胎盘胶囊的报道,如此重口味的东西估计没几个人吃得下吧?但它的登场却是源于人们对胎盘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制作者称,一个胎盘可以加工成100多粒胶囊,可以食用数月,相对于炖汤、包饺子等传统吃法,更容易被人体充分吸收,不浪费。事实上,胎盘胶囊并非中国特产,此前有位英国女子莱妮就宣称通过食用自制的胎盘胶囊,成功治愈了自己的产后抑郁症,并帮助了170名产妇自制胎盘胶囊。在澳大利亚,胎盘胶囊的制作有严格的规范,一般会在产后立即冷冻,并在48小时内进行加工。在美国,有专门机构为客户制作胎盘胶囊。

貌似国际化的胎盘胶囊为何在国内惹来众多非议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目前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与工商部门均表示,胎盘胶囊定性模糊,无法监管或很难监管,胎盘胶囊加工要么是无证经营,要么是超范围经营,都不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监管缺失导致胎盘胶囊加工行业居于地下,乱象丛生,环境脏乱差,设备简陋,工艺简单,严格的消毒更无从谈起。其二,虽然胎盘确实富含很多珍贵的营养物质,但是,如果没有专门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员、规范的流程来提炼其中的有效成分,胎盘的效用会大大缩水,失去应有的价值。

所以,胎盘胶囊目前还不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