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将整个洪都尽收眼底,其序通篇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对偶工整,典雅而工巧,喜而不狂,悲而不伤,可谓千古名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本人拍摄的滕王阁

文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才气,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自我感慨,还有“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的诗赋。

此情此景,此阁中,不知让多少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啧啧称奇,到了现在,这篇奇文也成了全国中学生必背的古文之一。

而除了美景和抒情之外,《滕王阁序》还提到了至少40个人物,比如名望崇高的都督阎公,美德楷模的宇文州牧,酒量甚好的陶渊明,品行高尚的孟尝君,放荡不羁的阮籍,壮志凌云的宗悫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关于滕王阁的原主人“滕王”,老师们却很少讲解,这又是为什么呢?

王勃的滕王阁之缘

唐高宗上元二年秋(公元675年),王勃正在去交趾郡探望父亲的路上,在途经南昌时,恰巧赶上都督阎伯玙重建滕王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当时,王勃前去拜见,阎都督早已听闻王勃才高八斗,便请他一同入席。

事实上,阎都督的这次设宴,是为了向众人展示其婿孟学士的文采,为此他还特地让孟学士准备了一篇阁序,在席上当作是即兴创作写给诸位看。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阎伯玙便假意请各位为这次盛宴作序,大家自然知道他的想法,所以都推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王勃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晚辈,却没有拒绝,他接过纸笔,当着众人挥笔而书。

一开始的时候,阎都督还很不愉快,拂衣而起,进入帐内,并派人前去查看王勃都写了什么。听说王勃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开头,都督不屑地说:“不过是陈词滥调”,但当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却没作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往下,王勃笔下的文章越精彩,佳句层出,意境优美,阎都督也随之转忧为喜。而等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绝句登场,满座皆惊,就连阎伯玙都不得不叹服:“此子真乃天才,当垂不朽!”

只可惜,在写下《滕王阁序》的第二年,26岁的王勃在经过南海的时候,在海上遭遇了台风不幸遇难,一代文才就此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流一生的滕王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李世民的幺弟李元婴。

李渊建立唐朝后,本想将太子之位传给长子李建成,结果二儿子李世民却不高兴了,于是朝中便分成了两派,互相争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26年6月,李世民突然告诉老爹,说太子在宫中造反,随后便在长安城的玄武门附近设下伏兵,趁着李建成、李元吉入朝的时候,李世民先后将二人射杀。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又过了两个月,李渊正式将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则退位为“太上皇”。

而李元婴就是在李渊退位后所生,那时李渊仍然居住在太极宫,但已经不参与国事,整日和后宫佳丽相伴,过着相对清静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王李元婴像

或许是出于对长子和次子的思念,又或许是老来得子的喜悦,李渊对这个小儿子特别疼惜,而当上皇帝的李世民,也对小弟李元婴尤为厚爱,不论是赏赐还是封地,都是挑好的给。

可以说,李元婴从一出生就受到了两任皇帝的过度宠爱,这也让李元婴成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纨绔子弟。

贞观十三年,9岁的李元婴被封为滕王,食禄于山东滕县。初到山东封地时,李元婴就展现出了骄奢淫逸的一面,他横征暴敛,纸醉金迷,大兴土木。后来,李元婴还在封地内建了一座楼阁,称滕州滕王阁,这也是第一座滕王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地,百姓们水深火热,载声怨道,在朝堂上,批判李元婴的奏折也是与日俱增,然而,李世民对此并不在意。或许对于他而言,一个风流小王爷远比那些挟势弄权的亲兄弟更加让人心安。

就这样过了10多年,直到唐高宗李治上位后,才将这个风流小叔调往了苏州。

在苏州短暂停留了一阵,李元婴又被调到洪州(今南昌)任都督。尽管是被贬,但李元婴依旧不改往日的奢靡之风,根本没有将李治的警告放在眼里。

在洪州上任的第一年,李元婴便广招能工巧匠,于赣江之滨修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那座恢弘壮丽的滕王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行径,已经让朝中上下颇为不满,于是乎,李治又将李元婴调往了隆州(阆中)。

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天高任鸟飞,在荒芜偏僻的阆中,他依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对寡妇动了非分之想,后来他还按照宫苑的规格,于嘉陵江畔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行宫,这便是杜甫诗中的阆中滕王阁。

据说,李元婴在阆中生活了五年,居然安乐到忘了回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阆中滕王阁

一直到武则天临朝称制(公元684年),已经独揽大权的时候,李元婴才逝世,最终陪葬于献陵。

一个王爷,两次被贬,建三座阁楼,快活了一生还能寿终正寝,这放眼整个唐朝,都是相当风流的了。

不过对于天下的百姓而言,滕王李元婴一生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没有给三个封地做过什么好事,更没有留下什么美名或事迹,唯一的成就便是建造了几座宏伟的滕王阁,像这样的人物,在课堂上一笔带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