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有幸参加某百强企业的四季度经营分析会,在2022年的经济下行的恶劣环境下,所处的行业遭受重创,但这家公司的发展势头迅猛,赢得业绩和利润双增长的有利局面。

让人不由感叹:“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

他们老板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令我印象深刻:“所有的公司都赚钱,是不正常的,所有的公司都赔钱,也是不正常的,总会有公司赚钱,有公司赔钱,而我们要始终做赚钱的公司。”

这段话特接地气,直接说出了经营企业的精髓。其实,经营个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大环境时好时坏,不是所有人过得都很差,总有些人过得依然很好。

疫情三年,多数企业效益不佳,纷纷裁员自保,而大量失业的人难以寻觅适当的工作机会,对职业前途迷茫,对生活失去信心,选择宅家浑浑噩噩度日,便有“躺平”的词汇应运而生。

失业者的“躺平”心态令人担忧,但还有更可怕的是,职场上班“安静辞职”的心态。

安静辞职,这一现象是指,人在工位,心已辞职的工作状态。

疫情后时代,为保住自己的饭碗,经历公司的严重内卷后,虽然成为了幸存者,但身心俱疲,有些人突然发现:“工作终归只是工作。

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扭转,当完成本职工作后,不再主动追求额外的工作,并放弃在工作上超越追求自我。

职场人拥有“安静辞职”的心态,公司的各种激励、奋斗文化、职业发展,对他们变得无效。

我曾经问过一些这类职场的朋友,找到了其中共同的答案:“他们只是更想把时间集中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有的人忙于副业、有的人挤时间陪家人,有的人留给自己锻炼运动。

在如今艰难的时期,“安静辞职”的心态很容易传染给别人,尤其是长期失业的人群,导致他们即便找到工作后,不会倍感珍惜,反而只做最基本的工作。

这些人对外宣称“看透人生,不愿在职场争抢前途,只愿做一个本分的人,求得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看似盘点的挺美,实则是个人的自嗨!

作为给别人打工的个体,难道不考虑老板是否满足你的“安逸”需求呢?

我看过不少经济时评,未来3-5年的日子会很苦,虽然是形势逐渐向好,但总有个缓慢的过程。

这个阶段,行业在重新洗牌,企业将优胜劣汰,职场的竞争继续加剧,这是我们当前持续面临的事实。

过去,拿一份钱,出一份力,现在,可能拿不到一份钱,出两份钱。如果你不想干,市场上有大把优秀的人来补位。

所以,一旦有“安静辞职”的心态,可能短期内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但长期以往,公司是肯定忍不了的。

各位小伙伴,当所有人都感觉日子难的时候,千万不要躺平随大流坐等形势转好,一定要更拼命的学习和工作,暗蓄自己的实力,你甩开别人的差距,就在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