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单位不发工资条,违法!

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单位发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不向员工提供类似“工资条”的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02

通过个人账户发工资,违法!

一些用人单位不通过企业公账发放工资,而是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发放工资,以这种方式来规避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而逃避责任。

也有些企业为了偷逃个人所得税,长期用现金的方式给员工发放薪资,不用企业的对公账户来给员工发放薪资,这样操作涉税风险极大,被查到之后,是会被重罚的。

可以看到不少类似以下这样的处罚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法官邢蓓华提醒: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若公司通过个人账户给员工发放工资,诉讼过程中,公司否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称只是股东或资金往来关系,在没有其他证据情况下,劳动者就很难证明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03

多发工资不缴纳社保,违法!

求职过程中,有些人发现缴纳社保后,每月到手的钱会少。少数用人单位会以此为由,说服劳动者不缴社保、多发工资,而部分劳动者也愿意到手的钱多一些。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或不按规定缴纳社保都是违法行为,员工有权要求补缴,也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员工有权要求补缴社保,企业100%补缴

未缴纳期间,员工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企业必须承担责任注: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原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变为由公司支付。

员工有权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将面临扣押、查封、拍卖等强制征收的法律风险。

04

用人单位任性扣工资,违法!

有些用人单位为防止员工跳槽,会扣下员工的一部分工资留到年底再发。

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这种情况属于拖欠工资,员工可以通过劳动部门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全部工资。

此外,还有的企业有上班迟到扣工资、请一天假扣三天工资的任性规定。

事实上,国务院曾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在2008年1月15日废止,用人单位不能再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在规章制度中随意设立罚款条款。

05

大量员工个税零申报,违法!

有的企业为了避税,个税长期零申报。

长期零申报个税且与财务报表数据和社保申报数据不一致,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纳税行为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成为评估核查对象。一旦被税务局稽查到,后果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