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峯言峯语

引言

看过《雍正王朝》的观众老爷们都知道,全剧的高潮就是八阿哥胤禩借着八王议政的名头逼宫雍正皇帝的戏码。这段剧情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至极,作者看的时候都是屏住呼吸,差点没给我憋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雍正被逼的无能狂怒时,两朝老臣张廷玉站出来慷慨陈词,引经据典地驳斥了胤禩他们所说八王议政根本就不是祖制,随后病殃殃的十三爷出场镇住了场面。结果就是积劳成疾的十三爷被这一气当场吐血随后下线,而斗争了整部剧的BUG也就此落败,被雍正钦封大清第一阿其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八王议政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真如张廷玉所说,是胤禩他们在混淆视听,偷换概念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所谓的八王议政是怎么回事儿,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制度初立

剧中张廷玉的一句话说的很关键,从来都没有什么八王议政。胤禩说这个确实是在偷换概念,其实所谓的八王议政,准确的说应该叫做议政王大臣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还要从爱新觉罗·野猪皮从东北那嘎达起家的时候说起。那时候的后金刚建立,制度也不完善。努尔哈赤呢,一个人又要打仗又要治国,心想我这些儿子、侄子们都还闲着,不能让他们太舒服了,干脆拉过来成立了个机构,让他们一起商讨国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发现,光这些贝勒好像忙不过来,而且这些小兔崽子天天就知道喊打喊杀的,有些事情他们也不懂,干脆再拉几个大臣一起,专业是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到这里,“王”(也就是贝勒,那个时候后金还没有王爵)和“大臣”都有了。后来又把设置了八旗固山额真,也就是八旗都统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从这可以看出,努尔哈赤那时候还是部落思维,根本就没有大一统王朝的封建集权理念,不但不集权,还上赶着分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改制

可他的儿子皇太极就不这么想了,这位老兄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心想我不能总当个酋长啊,我得像中原王朝一样当皇帝,乾纲独断岂不是美汁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努尔哈赤被炮决之后,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鸡贼的皇太极把八旗旗主来回调换,可劲折腾,不能让你们在一个位置坐大不是。皇太极一看,这议政会议人还是太少,容易被他们形成统一意见。对我有利的意见还好,万一要是这几个人统一起来针对我可就麻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最绝的来了啊,皇太极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每个旗再多派几个贵族一起参会。这一手掺沙子是玩得溜啊,相当于常W扩大会议了。人多嘴杂的,各怀心思,几个人还能搞串联,几十个人看你怎么串联。

权臣工具

等到清朝入关以后,多尔衮觉得四哥的办法不错,那就继续扩大吧,然后就将各种满蒙贵族往里边塞。这时候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成了多尔衮扩大权力,排除异己的好工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多尔衮虽然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在名义上,头上还有个“后儿子”皇帝,咱做事不得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嘛。

什么,让我用皇帝仪仗?什么,让我称皇父摄政王?哎呀,你看看,你们这些人,啧啧,哎,这怎么行呢,下不为例啊。皇上你看,不是我僭越,是议政会议决定的,我也没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多尔衮也就是死的早,要是再多活个三年五载的,说不定就能借着议政王大臣会议直接来个黄袍加身,迎娶太后,走向人生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力摇摆

好不容易顺治把多尔衮给盼死了,自己可以亲政了,立马就要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还是老爹和叔叔用过的老一套办法,继续往里边掺沙子呗。他清退了一批当时多尔衮留下的议政大臣,又任命了一批自己人。什么范文程、鳌拜、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都在这个时候进入议政会议。这倒好,议政会议一下成了五六十人,还啥事都得向皇帝汇报,和朝会也就差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继位之初,鳌拜成了最大的权臣。这时候议政王大臣会议又发挥了权臣工具的属性。鳌拜毕竟是辅政大臣,和多尔衮这个摄政王还是比不了,没那么大脸让议政会议的人都听自己的。但是他还是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限制议政会议的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鬼,搞这么多人我控制不过来啊,自己人留下,不听话的都踢走,再提高一下议政会议的权力,哎,这下舒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不说这鳌拜和多尔衮一比,差距就出来了,人家多尔衮是靠着议政会议造势,就是要搞出一种众望所归的架势。鳌拜呢,也就只能玩玩小圈子那一套。

逐渐淡化

康熙和韦小宝智擒鳌拜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又成了皇帝集权路上的绊脚石。康熙皇帝对于议政会议最大的威胁就是,在位时间太久了啊,有的是时间慢慢玩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毕竟是号称圣祖,权力哪能容他人掣肘,军国大事这方面朕有南书房呢,你们就管管民政得了。就这样,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康熙年间慢慢就变成了一帮高级顾问,皇上顾得上就问问,顾不上就自己做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在九子帝位争夺赛脱颖而出之后,看着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来气。这里边有一半人都在当时海选的时候给阿其那投票。直接撤了他们吧,他们也没犯什么大错。总不能就因为投票没选朕,朕就整他们吧,这传出去不好听啊,那朕岂不是真成他们说的桀纣之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惹不起,那我躲总行了吧。老爹那时候搞了个南书房,这个挺好的。搞几个信得过的大臣,商议一下军政大事,关键他们也就负责出出主意和具体执行,最终还是朕拍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好西北那边打仗,顺便把南书房改造一下,专门为西北战事做决策吧,名字就叫军机处。人选嘛,也不管满汉之防了,只要是朕的股肱之臣都可以参与,谁叫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后来西北战事结束,军机处也没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就彻底靠边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彻底废除

时间一晃来到乾隆五十七年,八十多岁的十全老人回想起自己的光辉岁月,那是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啊,祖宗的决定都被自己违背光了。突然想起来,嘿,这怎么还有一个太祖太宗留下的老古董啊,差点人生不圆满了。

这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就名不副实了嘛,朕是个务实的人,看不得这虚头巴脑的东西,废了吧。至此,存在了一百多年,历经跌宕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议政王大臣会议起源于满清草创之际,消亡于皇权鼎盛时期,它的变迁正是印证了封建集权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现在看起来,剧中八阿哥胤禩策划恢复所谓的八王议政,妥妥地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就算他真的最终成功了,怕也是会想办法把这个制度废掉吧。

往期精选:

和这个惊天大案比起来,和珅都算忠臣了,乾隆怒斥古今未有

乾隆编纂《贰臣传》,他们的后人会因为羞辱心生不满吗?得加钱!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