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记者 曹倩 实习生 李青逸 谢容容)“参与全球化竞争是必要且必须的。奕瑞对于成为全球化核心部件供应商的目标,早在设立初期即已明确。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幕后英雄’。”奕瑞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顾铁日前做客《沪市汇·硬科硬客》第七期节目“高端医疗装备竞速跑”时表示。

顾铁谈及,国内市场无论是联影医疗的医疗影像,或是奕瑞科技的X线探测器,都堪称走在世界前列。曾经CT探测器所需的GOS硫氧化钆、闪烁体陶瓷等材料,已经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国内数字化X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组合式射线源制造商也已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绝大部分产品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

“但在一些高端医疗器械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领域,中国企业还依赖进口,与跨国企业存在一些差距,未来还需要继续追赶。”顾铁认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有望在未来10-20年内,逐步缩小与欧美跨国巨头的差距,并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领跑。而这一过程需要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奕瑞科技董事长、总经理 顾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奕瑞科技董事长、总经理 顾铁

政策红利释放,完成2027年增长目标“不成问题”

作为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近两年来,中高端医疗装备生产增速加快,创新医疗装备成果加速涌现。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保持世界第二大单体国家市场。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3.8万余件,占全球的67%。

立足企业自身,顾铁谈及奕瑞科技所在细分领域近年来取得的技术突破和成就。

成立于2011年的奕瑞科技,处在医疗影像上游零部件的细分赛道,是一家数字化X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平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组合式射线源、球管等新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产品主用于医学诊断与治疗、工业无损检测、安全检查等领域。

“经过13年努力,奕瑞科技在X射线细分行业取得诸多成绩,尤其平板探测器这一块,2021年在整个行业的出货量做到了全球第一。”顾铁介绍,目前,奕瑞科技已建立横跨普放医疗、放疗、C型臂、齿科、兽用、无损检测、安检等十几个产品的应用平台,几乎成为目前业界产品和技术横向拓展最为宽广的公司。

对于当前行业飞速发展的态势,在顾铁看来,离不开政策红利的释放。

“实际上奕瑞过去十几年的发展,非常受益于国家一些鼓励医疗设备创新发展的政策。总体来说,相关政策的出台给了零部件厂商很多机会。”顾铁表示。

顾铁举例,一个平板探测器从海外进口需要几十万人民币,基本也是装在大的三甲医院,奕瑞开发出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国家就要求县级医院装机,然后是乡镇卫生院装机。

“这样我们的量一下扩充了很多。今天在DR这个领域,我们估计做到了超过70%的份额。”顾铁介绍,如今,国家即将出台一些以旧换新的政策,奕瑞科技也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做。

国务院于3月7日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指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

“我们的想法是,比如说原来普放的DR是静态的平板,我们换成动态,可以做一些透视等新的临床应用。这样对一些医院来说,可能会有新的需求和机会。”顾铁表示。

上述方案还提出,目标到2027年,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关于这一目标是否能如期达成,节目现场多位嘉宾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

“薛总能做到,我就能做到。”顾铁对薛敏的观点表示赞同。

打通“卡脖子”环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

今年3月,医疗器械行业网站MedicalDevice+DiagnosticIndustry发布的“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显示,2023年全球医疗装备企业100强榜单中,中国有十余家医疗装备企业上榜,且排名有所上升。

“我们是比较早走出去的公司。公司成立一两年,我们就开始跟西门子、飞利浦全球总部合作。这些头部客户合作时间长达十年,从未中断。”顾铁谈及,在全球化的运营策略下,奕瑞科技2013年就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到2023年海外销售占比接近40%。

据顾铁介绍,作为全球数字化X线探测器行业知名企业,奕瑞科技产品远销亚洲、美洲、欧洲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市场,奕瑞科技的产品得到当地标杆客户Viztak的高度认可,从2013年起双方开始确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奕瑞以直销模式成功打开美国经济型DR(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市场并占据较高份额。

在欧洲市场,奕瑞与当地合作,合伙成立合资公司,逐步了解当地市场,基于欧洲较为保守的风格,后期采取由总部销售直接进行市场拓展、依托欧洲子公司建立当地物流服务中心的方式,加快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上升。

其在B2B商业模式下坚持大客户战略,也与柯尼卡、富士、GE医疗、西门子、飞利浦、联影医疗等全球医疗和影像设备系统厂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将公司很多产品带到海外市场,很好地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整合。

“我们投入巨资研发各种闪烁体新材料、光子计数材料晶体、读出芯片、光电传感器件等,覆盖全面技术,打通‘卡脖子’环节,目前已形成一支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专业人才团队,并推动形成与国内外上下游头部企业共同开发的态势。”顾铁表示。

比如,CT探测器所需的GOS硫氧化钆、闪烁体陶瓷等材料,原先都处于被“卡脖子”的困境,被日本日立、东芝等海外企业所垄断。经过多年的努力,奕瑞已经解决了这些材料问题。

此外,国内数字化X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组合式射线源制造商目前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绝大部分产品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个别领域存差距,参与全球化竞争“必要且必须”

关于中国高端医疗企业出海现状,本期节目主导嘉宾、东方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伍云飞谈及,近几年行业的确取得一些突破和成就,但是同跨国企业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

对此顾铁表示认同,并指出,国内来看,无论是联影医疗的医疗影像,或是奕瑞科技的X线探测器,都堪称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一些高端医疗器械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领域,中国企业还依赖进口,与跨国企业存在一些差距,未来还需要继续追赶。

具体来看,一方面,行业个别尖端技术的量产待实现。例如光子计数探测器之类的尖端探测器,目前国内还未实现突破,CT高压发生器等量产能力还待加强。

另一方面,球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X线影像设备三大核心部件之球管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球管产品,无论在技术还是产能方面,与国外制造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CT球管、微焦点球管,我国仍均主要依赖于进口。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23医疗器械行业简析报告》中提出,目前我国药械比达到2.9,对比之下全球平均药械比为1.4,发达国家为1,整体而言存在一定差距。

“这意味着药品的消费额远高于医疗器械的消费额,反映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相对于药品行业,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顾铁表示,这与临床的要求也有一定关系。

比如国内市场没有SPECT设备,只要CT拍出来,哪边窄了就去放支架,美国是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放支架。中国临床没有这个要求,也就没有SPECT的细分设备领域了。

但顾铁强调,参与全球化竞争是“必要且必须的”。

“奕瑞对于成为全球化核心部件供应商的目标,早在设立初期即已明确。我们会坚持走B2B的商业模式。”顾铁期望,奕瑞科技能够成为像日本基恩士一样的公司。

“基恩士是工业影像这一块的巨头,给很多厂家提供了装备或部件。奕瑞也希望能够成为像基恩士一样的‘幕后英雄’。”顾铁表示。

目前,奕瑞科技仍在加速海外市场布局。随着2023年,海宁工厂及太仓工厂二期以及美国克利夫兰基地投入运营,“1总部+6基地”的格局已形成,还将继续加强全球化服务平台的搭建。

未来,顾铁希望公司业务占比能达到“3、5、7”这三个数字。

其中,平板探测器占销售比例从80%降到30%以下;医疗占比从80%降到50%;海外业务占比从40%提升到70%。

立足整个行业,顾铁认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有望在未来10-20年内,逐步缩小与欧美跨国巨头的差距,并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领跑。

“但这一过程需要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顾铁表示。(央广资本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