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记者 齐智颖 实习生 谢容容)“中国医疗装备将因高性价比,成本优势、优质服务而持续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山外山董事长、总经理高光勇日前做客《沪市汇·硬科硬客》第七期节目“高端医疗装备竞速跑”时表示。

山外山已经成立23个年头,我们打造了设备、耗材、连锁透析中心,以及大数据与远程运维中心‘四位一体’。在血透设备领域成为了国产医疗设备企业中的龙头。”高光勇介绍,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2023年,山外山境外收入增长率高达91.65%。

而在医招采公布的2023年度CRRT各品牌排行显示,山外山公司CRRT销售额和数量占比均排名行业第一。

高光勇认为,我国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确实存在早期发展较为迟缓的问题,起步晚,底子薄,在化工原材料、传感器、芯片等领域还存在部分“卡脖子”现象。

“科技创新是我们超越竞争对手,超越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武器。科技创新会让山外山走向世界,是山外山成为全球一流品牌最核心的武器。”高光勇表示,国内也有追赶的后发优势,可以站在国外品牌的肩上。

山外山董事长、总经理 高光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外山董事长、总经理 高光勇

突破“血净”设备关键技术价格降低六成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保持世界第二大单体国家市场。在2023年全球医疗装备企业100强榜单中,中国有10余家医疗装备企业上榜,并且排名有一定上升趋势。

“进入全球百强医疗装备榜单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比和数量增加,是一个必然趋势。”高光勇认为国内企业发展提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国内制造业体系日趋完善,国家自主创新技术不断沉淀,国产替代加速;其二是随着一大批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的相关企业崛起,加之资本市场的助力,中国巨大的市场红利释放;其三是中国的一大批优秀工程师的成长成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医疗设备创新发展的相关的政策,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

“以往血透在二级以上医院才能治疗,现在已经下沉到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而重症治疗设备CRRT向下纵深推进到了县级医院和一些专科医院。”高光勇认为,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和高增长,对零部件厂商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增长,该领域的国产替代速度也在加快。

高光勇以山外山重点布局的血透领域为例介绍,该领域主要分为设备和耗材,山外山血透设备的国产化率目前超过20%,血透耗材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50%-60%。

“山外山的血透机跟进口的产品在功能和疗效上基本持平,但是在品牌、体系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上肯定还有很多要努力。”高光勇表示,今年山外山还在持续加码重症领域,争取在10年左右实现整体的全面超越。

高光勇介绍,山外山建立之初,血液净化设备几乎被进口品牌垄断,设备及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山外山突破了血液净化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直接打破了进口品牌的垄断地位,将产品的价格降低了60%以上,将患者的治疗费降低了50%以上。

高光勇表示,山外山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了血液净化行业的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公司的CRRT在功能和治疗模式上实现了全面的技术超越,成为了全球同类产品中功能最强大,适应症范围最广的产品。

差距体现在原料、工艺和品牌三方面

高光勇表示,我国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确实存在早期发展较为迟缓的问题,起步晚,底子薄,在化工原材料、传感器、芯片等领域还存在部分“卡脖子”现象。

具体到血液净化领域,高光勇认为,国产品牌跟进口品牌的主要的差距在原材料、工艺细节和品牌影响力三方面。

“早期一些部件被国外‘卡住’的时候,国外零部件供应商是非常强势的,不仅是要先款后货,服务反应也比较慢。近几年,我们扶持了国内一批零部件供应商一起攻关,参与国家项目,攻破之后,国外零部件品牌就主动询问需求了,会按照需求马上改进。”高光勇表示随着国产零部件替代日渐推进,中国品牌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已经逐步开始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对此,高光勇认为,国内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体系起到了核心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产替代战略不断推进以及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国内医疗器械厂商对核心零部件愈加重视,在知识产权方面不断沉淀,协同上下游供应商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在特殊情况下,海外的供应链终端不影响国内产业的发展。”高光勇如是表示。

高光勇认为,品牌影响力和工艺细节两个方向的追赶都需要时间,需要长期沉淀,但是国内也有追赶的后发优势,毕竟现在属于站在了国外品牌的肩膀上。

此外,高端医疗装备是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生物医学等多学科技术融合的产物,需要复合型创新人才和产业配套体系。

高光勇建议,高校要摒弃以前的单一人才培养办法,培养工程与医学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位一体”助力海外市场高增长

《2023医疗器械行业简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2年,医疗器械板块多家医疗设备、高值耗材及IVD公司海外年收入超过10亿元,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当前中国高值医疗器械出海已初成气候。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国内企业已建立较为成熟的销售体系,实现了海外销售的规模化,并持续拓展。在业内看来,随着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出海大势所趋。

出口海外是山外山实现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一个重要战略。高光勇介绍,早在2006年,山外山就成立了海外市场部,至今已经18年。在策略上,山外山主要在“稳定高增长率的亚太市场、大力发展南美非洲市场、拓展欧洲市场”上发力。

高光勇认为,海外布局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积累过程,近年来山外山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主要还是得益于产品质量稳定,品牌逐渐得到了国际品牌代理商的认可。

“去年我们的血透机就冲到了印尼市场第一名,原因之一是我们的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产品不能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还要依靠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服务优势,我们比跨国公司做得更好的创新点,就是我们的远程大数据中心和远程运维系统,真正解决了客户痛点。”高光勇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山外山境外收入增长高达91.65%;2024年一季度,该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66%,出口国家达到80余个。目前山外山公司海外市场高速增长,已实现装机上万台,其中在亚太地区占比较高,部分亚太国家实现了设备安装量上千台。

高光勇总结,山外山在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上是“三位一体”的,再加上长时间的专注聚焦沉淀,才迎来了海外高增长。

高光勇认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破局方式是整合并利用中国完整的工业供应链体系。中国市场大,应用场景多,通过技术创新,借助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高性价比优势和成本优势,破局海外市场。

科技创新是超越对手的最重要武器

临床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成果转化,但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临床研究数量占全球临床研究的1/3,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仅有5%。

“除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够高以外,很多科研院所高校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没有以市场为导向。”高光勇总结了成果转化率偏低的两个原因。

高光勇建议,国家在产学研的引导和鼓励上仍需持续发力,引导企业成果能够有针对性地以市场为导向去研发。

“科技创新是我们超越竞争对手,超越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武器。科技创新会让山外山走向世界,是山外山成为全球一流品牌最核心的武器。”高光勇认为山外山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是科技创新。

高光勇介绍,山外山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医、检”合作创新模式,在基础材料、人工智能、临床示范等多个领域进行项目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科研成果也将用于新产品开发中。

“科创板的设立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高光勇认为,山外山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科创板的助力功不可没。

面向未来,山外山制定了短、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短期内,积极响应国家国产替代战略,加强血透全产业链建设,保持中国血液净化行业龙头地位。中期来看,建立全球血透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市占率,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血透品牌。长期展望,颠覆式创新与跨国并购并驾齐驱,引领血透行业发展方向,成为重症与生命支持领域的全球品牌。

高光勇透露,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山外山将持续保持高增长,目前正在开展新的血液净化产业园建设,预计到2027年,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倍以上。(央广资本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