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张川耀老先生无愧媒体前辈,他的作品总是言简意赅、干练干净、信息量大、很有嚼劲、回味无穷。这篇《下浩我的童年、不同寻常老街》,饱满丰富、亮点至少有五:一是下浩老街难能可贵,是修旧如旧的样板;二是扼要列举了一批名人,让你去查“百度”,可增知益智;三是回顾了经济欠发达岁月,我们先人的纯朴、聪慧和童真童趣;四、这不仅仅是一篇回忆文章,说它是一篇历史文献也一点不为过;五是从有限图片读出,张老淡漠功利、甘于奉献,对养育桑梓念之系之,虔诚报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下浩历史文化老街修旧如旧第一期完成开街即将两年,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发喜欢这条旧貌焕新颜的老街。究其原因是它汲取和避免了一些老街不顾及历史原貌和本真,采取推倒重来,杜撰甚至做假,搞得花里胡哨、不伦不类的弊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浩老街修旧如旧的过程虽然慢了一点、长了一些,但是建设者用了大量时间考证历史、反复征求文史专家、老街原住民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整地保留了老街地形物貌机理,没有动用挖掘机,坡坡还是那个坡坡、坎坎还是那个坎坎,溪沟还是那条溪沟,一律在原有街巷房屋基础上加固如旧维修,巧妙做好以前水电气及生活汚水、消防、停车等的缺环配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所见还是8年前美国地理杂志赞美的现代都市掩荫下,那条沧桑朴素老街,街名没变、地貌沒变,街道整洁再不零乱,预制板盖起的河沟敞开了,臭水沟变成清泉,回龙桥再生、马角凼瀑布重现,既有古朴韵味又彰显现代气息。难怪人们说“巴掌大块地方好有韵味,这样的原生态,我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是第一期,若是下浩正街、葡萄院、觉林寺等第二期修旧如旧完成,若是把老街厚重的历史人文充分展示出来,必将成为“心动下浩、人文地标、名符其实、又一网红”。

☆ 1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2年前我出生在下浩,青少年在此成长,对这里的一草一木、街道房舍、蜿蜒小道、溪流瀑布、使馆洋行,涂山、觉林寺、双龙合、老码头、一碗水、川祖庙、米市街、莲花石、亭子山、报恩塔、打儿石等等无比熟悉,有着深厚的情感。

下浩,面临浩瀚长江,背靠延绵真武山脉,山水林泉环绕,古迹新景交错,公馆洋房吊脚楼和谐搭配,大街小巷因形就势密布,随处可见学子追云逐月依窗苦读,各业门店鳞次栉比生意兴隆。与老街毗邻的原野山花烂漫、溪水清澈、菜畦碧绿,茅屋炊烟随风摇曳,放牛娃背着背兜牵着大牯牛在塘边畅饮,农人起早耕耘在田间地头,拔节稻穗荡漾着清香,秀丽荷花沁人心脾,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承载着叮当铃声和嘚嘚马蹄延伸向远方……

盘着头帕的农民背着山货、挑着果蔬、提着鸡鸭在街头交易,猪牛集市掮客相互把手伸进袖笼捏指砍价,金发碧眼的洋人在老街打望徜徉,文人灯下著书、学者讲坛课徒,学生展开画架在先生指导下应物像形写生。“骟匠”小铜锣敲得当当,补锅匠使劲拉扯风箱炉火雄雄铁水翻腾,剃头师傅拨弄钢叉招呼生意发出抖音,洋行公馆里在进行商品交易,工厂作坊灯光耀眼机器轰隆,茶馆热闹谈天说地席无虚座。还有那卖“福儿糕”的洋号“测八字”的三弦,抽“彩头”的八哥,穿着围腰的跑堂倌肩上搭条白毛巾街边揽客,餐馆飘出的菜香让人谗涎欲滴,港口停靠靠着“洋船”无数,电动绞车满载着货物上下穿梭……

下浩既有历史古迹、农耕经济、田园风光,又有兴隆街市、书斋学堂、现代文明、世间万象。下浩原名江口村,是苏轼更名为龙门浩,余玠诗赞“觉林晓钟”,清川东道张九镒写出了“龙门皓月”的诗情画意,重庆开埠立德乐最先在这落脚,中国西部首套商埠邮票在此诞生,川江航运之父蒲兰田在枣子湾建公馆,他要求能看得见行船、听得见笛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民国,刘湘在涂山寺举办西南和平大法会,潘文华授下浩“首善之区”碑,于右任曾应请给下浩餐馆取名写招牌,古耕虞在这里生产“虎牌”猪鬃为抗战换回医药枪砲。冯玉祥视察下浩称这里是世外桃源留下《下浩兴旺诗》,当了30年“民生公司”董事长的郑东琴住在清水溪,爱国民主人士、原陆军大学校长杨杰上将驻枣子湾6号,枣子湾还有一位受柳亚子之托,为毛泽东重庆谈判时治印的篆刻名家曹石奄。袁隆平、张贤亮从这里走出,中国最杰出的音乐家时乐濛辅导“下浩青年俱乐部”率全国之先演出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曾到过下浩留迹有故事的古今名人那更是不胜枚举。

☆ 2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浩上点年岁的老崽儿几乎都有这样经历,在门朝街浩梁内一是看大人搬罾网鱼;二是在乱石缝中寻找河蚌;三是捕捉蝌蚪;四是捡块薄鹅卵石比赛打水漂看谁起落多、飞得远;五是热天涨水在浅水滩学游泳;六是用手帕或拆开口罩,用竹篾条制成小网捕捉降落伞鱼(桃花水母),用玻璃瓶子装着,一闪一闪、上下浮游、分外好看。

若是玩累了,大家便坐在右边雄龙头外浩梁礁石上,欣赏江流与礁石碰撞形成的巨大漩涡,江上前扑后继奋勇前进的一根根巨大“漂木”(那时岷江上游在原始森林伐木,大多推入江中顺江漂流运输)。再就是看放筏人驾驭由几十上百根圆木扎成的巨大木筏,各司其职、从容不迫、分工合力、辩泾识流、让船避滩、风驰电掣、一掠而过,这千里放筏,简直太惊险剌激、惊心动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就是为站在濒江激流礁石上,身系保险绳的舀鱼人计数,大鱼喜欢冲着激流斗滩,好的舀鱼位就那么一两个,每人舀一百次,舀着鱼的立即退位,没舀着鱼的舀满百次,自觉让下一位,我们常常为鱼夫们舀着大鱼而雀跃欢呼。外浩梁还有一道亮丽风景那就是观看过往船舶和扯船子(纤夫)喊着号子与惊涛骇浪搏击、齐心合力把一艘艘重载木船从激流中拉进浩梁停泊。

时间虽然过去了70多年,我还依稀记得住在莲花山的纤夫-陈邦贵,他唱的几段纤夫号子:

“手扯牵藤脚蹬沙,

为儿为女把船拉.

酷暑顶着太阳晒,

寒风吹得手脚麻。”

“昨天关响把家还,

抱着婆娘亲一晚.

今朝拉纤脚无力,

重载船儿咋过滩。”

“二四八月天气长,

情妹下河洗衣裳。

清水洗来米汤浆,

情哥穿起好赶场。”

陈邦贵天生一副好嗓子又是乐天派,只要在街上听见他的号子声,便知道他收工了。他坚持不懈总结提高,硬是把“川江号子”唱响全国、唱成“非遗”、唱到法国塞纳河,世界船夫号子民间艺术节。

☆ 3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前夕,下浩所有外国使领馆、洋行买办纷纷撤离,宽敞硕大、房间无数的庭院公馆人去楼空,这便是我们这些小崽儿探秘、躲猫猫、官兵捉强盗最理想的去处。著名作家况浩文《一双绣花鞋》中对“鬼宅”描写得十分阴森恐怖,孙家大院便成为最佳拍摄场地。那时,反封建破迷信力度很大,僧侣们逃走的逃走、还俗的还俗,涂山寺、觉林寺、龙门寺、药王庙等各个寺庙凋零、香火冷清、门可落雀,这便成了当时我们与菩萨为伴,在神龛拜台蹿上跳下,尽情玩耍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上葡萄院街崽儿胆子最大,由何文燕领头,张德华、高继鲁、庞吉全、张光辉、罗三毛和我,自诩七侠,大的十二三岁,小的八九岁,带着自制的电池灯、干葵花杆做火把,背着大人组成“探险队”。躜洞翻窗爬墙,挨着把人去楼空的建业岗、枣子湾、周家湾一带的永兴洋行、白理洋行、意大利大使馆、卜内门洋行、杨家岗英美联合军事电台、蒲兰田公馆、孙家大院等“考察”了个遍。

由于这些房屋空无一人,冷风嗖嗖、黑暗阴森、恐怖疹人,吓得小崽儿些个个几乎心子都要跳出胸腔外,双腿颤抖得迈不开步,甚至紧张到把尿尿在裤裆里,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赌咒发誓明天坚决不再参加,可是第二天一听邀约召唤,受好奇心驱动,又屁颠屁颠跟着大崽儿走上探险之旅。

解放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重庆伤残疗养院,就设在报恩塔后面原来的抗战遗孤教养院。国家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致伤致残的功臣,在医疗、生活及文化娱乐上无微不致。川东军区每半月来疗养院放一次露天电影,每次大操场尽管愈千人,下浩人跟着沾光,把每次放电影都当作狂欢和庆典,人们自觉散座或站在“荣军”们方阵身旁或后面,谁都不越界。至今我还记得儿时看的苏联卫国战争片《她在保卫祖国》《丹娘》,国产片《大地从光》《新儿女英雄传》等。

学习不紧张、晚上不写作业,下浩说评书的茶馆多,天一擦黑便沿街选那家茶馆说书人讲得好,就在那家听。那阵小崽儿哪里有钱泡茶坐下听说书,无论天寒地冻、夏日酷暑、刮风下雨,都只能挤站在街檐边边听“抹合”。我的历史知识、古典文学基础、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儿时听《三国》《水浒》《包公案》《七侠五义》等获取的教益。

☆ 4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后各业兴旺,下浩顿时拥进不少上班人,拖家带口人丁骤增,龙门浩小学、觉林寺小学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于是学校就实行“二部制”,何为二部制?就是两个班共用一间教室,每个班半天在校读书学习,半天“放羊”玩耍和写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余时间多,我们的耍事就多,什么拍画、砍板、跳拱、斗鸡、栽刀、放风筝、六子冲、扭扁担、掰手腕、弹葫豆、捏泥巴、扔沙包、蛇保蛋、打珠子、跳房子、养蚕子、斗蟋蟀、捉迷藏、滚铁环、踩高跷、看小人书、推十点半、铜钱蹬坎、跳橡皮筋、骑马马肩开仗、用老花镜点燃纸媒纸……逮猴三、抓丁丁猫、捉金木儿、网萤火虫、溪沟搬螃蟹、爬树摸鸟蛋、用打死的苍蝇喂黄丝蚂蚂、凉衣杆头裹蜘蛛网粘”咛嘎子”等等,五花八门的玩法耍事,简直多得数不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浩伸脚就是莺啼婉转、山花烂漫、馥郁芬芳的后山,女孩子们爱美,干完家务写完作业,小姐妹邀约上山,他们就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年四季家里花瓶的花儿总是随着节令不断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春明景和时,洁白的槐花、灿若云霞的紫荆花漫山遍野,风儿吹拂花香,唤醒了大人们的记忆,于是吩咐孩子们去后山摘回清明菜或槐花做粑粑,撬回香葱拌凉菜,釆回紫荆花做菜豆花,这散发着山野芬芳的美食、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夏晴雨交加,正是捡菌子的好时节,下浩背靠五山,莲花山的杂菌、黄山的鸡纵菌、涂山的青杠菌、真武山的松树菌、亭子山的牛肝菌,只要你勤快、眼尖,总能满篮而归。孩子们捡回菌子,父母高兴异常,有的家上街割肉、有的家杀鸡,一个院子、整条街到处都弥漫着诱人的肉烧菌子香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大多数人家煮饭烧柴火,天气好又不上学,便与小伙伴邀约起,背上背兜、扛起抓扒,爬上南山走凉水井、去大窝凼、往放牛坪。小半天功夫,尖尖一背兜松毛就整回来,为躲避护林人检查,大大背兜中还有四面被松毛掩藏严实的硬货-干柴。为打到干柴,节省上下树的时间,那时我们站在十多米高的树干技丫处,反复摇动树木躯干,可以在树与树之间玩”飞渡”,这可是个难度极高的技术活,既要胆大又得心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驾驭的,当然这种玩命的胆大妄为,根本不敢告知父母。

☆ 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小学高年级时,我和同学们几乎都是自己买墨粉兑墨水、圆规自己做。那时用得起钢笔的同学毕竟不多,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买来蘸水笔尖,笔杆有的用筷子、有的砍节竹子、有的用高梁杆、有的用洋灰包装纸卷成筒,安上笔尖照样流利书写。弹弓、水枪、草稿本、万花筒、滑翔机、滑轮车都是自己做,我家里的柴灶、煤球炉都是我自己用黄泥巴加人头发揉和砌成的。

下浩女娃子也特别能干,小小年纪不仅要负责家人衣物洗浆,带弟妹、抹屋扫地、倒罐子。普遍会针黹女红,绣手巾帎套、缝沙包”抓子”、做鸡毛毽子,彩色丝线缠粽子,那更是小菜一碟。她们悄悄较劲缝制出来的布娃娃,身材比例匀称,毛线做成辫子,毛笔绘出的鼻子嘴巴耳朵眼睛,乖巧妩媚,各色可穿可卸的衣服就有好几层。

下浩女娃子对歌片(名歌名曲名星洗印在照片上,体积相当于3.5吋手机屏)情有独钟,总是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歌片拿出来显摆,互相攀比看谁的歌片多、歌曲最新时尚、明星最靓丽。有的歌片买不到,又想练习歌唱,就向别人借来歌片誊抄在自己的歌本上,那时下浩的女娃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心爱的手抄歌本。当年你若从老码头下船途经望耳楼、董家桥、下浩正街、葡萄院,一路上都可听见《小路》《鸽子》《宝贝》《卡秋沙》《拉兹之歌》《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浩上世纪40年代前后出生的这批崽儿,好多都是我的毛庚朋友,受这方水土滋润更是了得。上葡萄院二胡拉得好的高继鲁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后来担任香港宝生银行总经理;彭家湾汤龙廷考取中央音乐学院,后来出任中央乐团首席小提琴;下浩正街周明亮现在是江南民乐团团长、首席指挥,刘志平是奥林风民乐团弹拨部部长;下葡萄院涂正富曾是华桦舞蹈团萨克斯手,吹黑管的潘应伦在达县曾与刘晓庆同台演出。还有熊全礼的手风琴、段辉连的扬琴、丁绍元的三弦、张体惠的笛子……再加上涂山书画社社长赵纯元、著名画家刘忠义,这里真乃是个音乐、文化人辈出的地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那时加入少先队必须满九岁,要填写申请表格,表上要贴一寸免冠照片,班中队、年级大队逐级上报审批,然后张红榜公布,当时一个班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是少先队员。入队要宣读誓词,戴上红领巾在校内外遇见老师要敬礼,在街上碰上戴红领巾的认不认识都要相互敬礼,没职务和职低的,要主动向有职务和比自己职务高的敬礼。据说这是向1922年5月成立的苏联列宁少先队那里学来的,这样的规定弄得大家非常拘谨和不习惯,不到一年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遭到家长、广大少先队员反对和扺制而取消。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川耀、笔名:寒砺,时年82岁、祖籍太平门白象街,出生及青少年成长在下浩葡萄院。参过军、上过五七干校,当过基干民兵连军事教官、业余文艺宣传队队长、市政府财办秘书,曾任过重庆市总工会办公室副主任、财贸工会主任、《现代工人报》社长、四川省报业协会副会长。在位时擅人物通讯、美术批评。组织实施在西南地区率先告别铅字,用计算机编辑排版报刊,获重庆市“自学成才”称号,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报业协会授予先进个人。

川耀先生退休后心无旁鹜,一是专注和用心美术评论,采访撰写了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艺术名家。二是他把更多精力用在重庆近现代文史研究上,被誉为卓有建树的地方文史专家。所著《记住乡愁·下浩》《故城时光·母城》等著作,被《红岩春秋》《今日重庆》《重庆艺苑》《重庆晨报》《重庆晚报》等连载和刊登,腾讯、百度、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推荐,“时光里”书店录制上线音频“喜马拉雅”。由于川耀先生的作品史海钩沉深、旁征博引实、生动干货多、遣词构建美,社会影响大,深受读者和听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