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特盆地着陆,这一创举在全球航天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嫦娥六号将肩负钻探、采样等重任,并从那神秘而遥远的月球背面返回地球,这不仅是技术的巨大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引发了西方国家的复杂情绪,他们既惊叹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又对中国在外太空及月球的雄心壮志感到不安。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对中国的航天进展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他的态度经历了从警惕到担忧的转变。

最初,他曾坚决拒绝与中国的航天合作,但在中国成功建立天宫一号空间站,并首次从月球取回月壤后,他的立场开始动摇。

尼尔森甚至厚着脸皮要求中国必须与美国进行合作,并对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标识表示不满。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单纯的指责和强硬态度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回报。于是,他改变了策略,开始大肆渲染中国太空探索的进步,声称这是对美国的巨大威胁。

尽管尼尔森对中国的无端猜测,如在外太空部署高端武器、在月球建立军事基地等,缺乏确凿的证据,但他对美国航天事业落后的担忧却是实实在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曾是第一个成功地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然而,如今他们却面临着将宇航员送出大气层的困难。这种转变无疑让美国航天界感到尴尬和焦虑。

对于嫦娥六号的任务,尼尔森再次表达了强烈的担忧。他认为,中国选择将探测器送往月球背面南极的艾肯特盆地,是因为卫星在那里发现了可能存在固态冰的迹象。

如果采样结果确认水的存在,那么中国将有可能在此地建立月球基地。水的存在意味着可以生产氧气和燃料,为人类在月球的长期生存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进而推动对月球资源的广泛开发。

尼尔森担心,一旦中国率先建立基地,美国将不得不重新寻找水源,这将进一步拉大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差距。

事实上,中美两国都曾成功地从月球带回过土壤样本,科学研究也已证实月球上确实含有丰富的高能资源氦3。

这种资源不仅有助于中国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而且对环保能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美国人的理论推理,如果中国能够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那么军事基地的建立也并非遥不可及。

毕竟,在中国,航天机构与军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国人的安全观念是,任何具备潜在威胁能力的实体都被视为潜在的威胁。这也是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的理论基础,因为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与尼尔森持相同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尤其是美西方的政客们。他们如此渲染中国的航天威胁,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推动国会向NASA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美国航天事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金不足所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尼尔森等人看来,美国航天过去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政府曾经不计成本地投入。而当时政府之所以愿意投入巨资,主要是源于与苏联的激烈竞争。

如今,既然中国已被美国视为最大威胁,并在航天领域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那么让国会意识到这一威胁的严重性将有助于他们更加慷慨地解囊相助。

尽管资金短缺是美国航天事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却在于美国政府的高额债务以及对借贷的过度依赖。

在美国的制度框架下,NASA每推进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繁琐的游说和审批程序才能获得资金支持。

这与中国的长期规划和持续投入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如果美国想要重新夺回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那么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