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选举结束,此举本来不至于立刻影响法国政局,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却突然宣布解散议会,这背后有怎样的考量?中法关系是否会受到影响?

日前,法国选民投票选出了今后要在欧洲议会代表法国的议员,结果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获得约32%的选票,在法国政党中得票第一;马克龙所在执政党复兴党获得约15%的选票,位居第二,还不到极右翼政党的一半,可谓输的彻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现代政治的发展,极右翼政党的定义以及主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国民联盟”的主张大致上比较贴合民族主义,要求“严格控制移民数量”、“反对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经济上则反对全球化的分工,并要求更多的自主权。以上这些口号直指当下欧洲各国的弊病,也因此才能收获如此多的支持率。相比来说,马克龙的政治主张就不那么有噱头,而且由他掀起的养老金改革计划,更是得罪了不知道多少法国人,由此引发的罢工抗议浪潮此起彼伏。

(法国国民联盟主席玛丽娜·勒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国民联盟主席玛丽娜·勒庞)

综合来看,极右翼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拿下绝对优势,本身就证明了法国选民的态度,这是马克龙解散议会的最直接原因。再考虑到法国独特的政治体制,如果议会选出来的总理与总统政治主张不一样,那马克龙这个总统将会处处受到掣肘。除此之外,考虑到他的任期要在2027年才会结束,马克龙若想实现其雄心勃勃的计划,就必须得有一个和自己立场一致的总理。

换言之,法国极右翼政党的力量已经不容忽视,这次马克龙不自己解散议会,下一次议会选举里极右翼政党搞不好就会成为第一大党,届时选出来一个极右翼总理和马克龙不对付,那马克龙只能干看着什么也做不了。如今自己主动解散议会,不光能赚个拥护民主的好名声,还能靠着部分民众对右翼势力的恐慌感再搏一搏。成功了,那自己接下来3年多的任期还能说一不二;失败了,也不过是把炸弹提前引爆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选举结果摆在这里,马克龙奋力一搏未必能力挽狂澜,搞不好还会加剧极右翼政党掌权的速度。对马克龙的这一选择,我们只能将其概括为一场“豪赌”。然而不管马克龙怎么选择,欧洲极右翼势力卷土重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至于对中国的影响,极右翼政党在欧洲掌权其实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一方面很明显,几乎所有的极右翼政党都反对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届时中国的外部压力会小一些,最起码欧盟、北约不会像现在这样总是拿中国说事。弊端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极右翼政党普遍支持本国产业发展,届时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应该会征收更多关税。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法国极右翼的代表勒庞还是德国极右翼代表魏德尔,其对华态度都非常务实,这就已经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不少欧洲国家在美国影响下,宁可牺牲本国利益也要响应美国的反华政策,甚至还将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视为地缘政治的威胁,这明显是美国的主意,而不是欧洲的诉求。只要这些国家能想明白究竟怎样做才有利于本国发展,美国就不可能煽动成功。从这一层面来看,欧洲极右翼政党上台,对中国来说并不算太糟糕,经济上中方也能慢慢找补回来。只要欧洲是一个独立的欧洲,那中方就有合纵连横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