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一月,备受瞩目的“福特”号航母结束了长达为期260天的地中海部署,缓缓驶入诺福克海军基地。作为全球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其归港不仅象征着一段漫长航程的结束,更是对电磁弹射技术实战应用的一次重要检验。然而,从这次部署的数据来看,“福特”号似乎并未能完全展现出其应有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归港数据揭示的战斗力短板

福特号航母此次部署期间,虽然舰载机飞行架次达到了10300余次,飞行时间超过17000小时,但这些数据在衡量航母作战效能的关键指标——平均日出动舰载机架次上,却显得不那么亮眼。据悉,其日平均出动架次仅为43架次,远低于此前尼米兹级航母的日均56架次,甚至不及我国山东舰的日均60架次。这一数据无疑让人们对“福特”号的实战能力打上了一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电磁弹射技术尚未成熟

作为福特号航母的核心技术,电磁弹射技术原本被寄予厚望,认为将大幅提高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和作战能力。然而,从实际部署情况来看,电磁弹射系统似乎并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一方面,电磁弹射系统的故障率较高,影响了舰载机的正常起降;另一方面,电磁弹射系统对舰载机的适应性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无法弹射战斗全重超过31吨的F-35C舰载机,这无疑限制了其在海上的作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与福建舰的对比

吨位与尺寸: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约为8万余吨,而福特级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则高达11万吨左右。从吨位上看,福特级航母显然占据了优势。但在尺寸上,福建舰的甲板长316米,宽76米;而福特级航母的甲板长333米,宽78米。两者在长度上仅差17米,宽度仅差2米,几乎相当。这一数据表明,尽管福特级航母在吨位上较大,但两者在尺寸上的差距并不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舰载机与作战能力:福建舰的舰载机数量约为65-80架,而福特级航母的舰载机数量则达到80-90架。从数量上看,福特级航母略占优势。然而,福建舰在舰载机种类和性能上展现出更为出色的平衡。歼-35和歼-15T这两款舰载机,分别代表了隐身能力和高机动性,为福建舰提供了强大的空中优势。同时,福建舰的舰载机适配性也更强,无论是歼-35还是歼-15T,都能在其甲板上起降自如,实现快速部署和机动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磁弹射系统:福建舰采用了3套电磁弹射系统,而福特级航母则装备了4套。尽管在数量上略逊一筹,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在技术层次和成熟度上均超过了福特级航母。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采用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省去了整流、变电、传动系统和大量管线,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同时,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还具备更好的故障隔离性能,可以实现对单套系统的有效隔离,避免故障扩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与福特号侧面对比图

升降机系统与总造价:福建舰配备了2部升降机,而福特级航母则拥有4部升降机。在升降机数量上,福特级航母具有优势,但在实际作战中,福建舰的升降机系统也足够满足舰载机的快速周转需求。在总造价方面,福建舰的建造成本远低于福特级航母。福建舰的造价约为77亿美元,而福特级航母的建造成本则高达150亿美元。这一数据表明,咱们在造舰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子设备与信息化水平:福建舰在电子设备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和集成。全舰集成了大量的相控阵天线,包括近防炮的相控阵天线在内,数量达到至少48面。这些相控阵天线使得福建舰具备了更强的感知和通信能力。而福特级航母的舰岛配置则相对“简陋”,无法与福建舰相媲美。此外,福建舰还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和技术,使得舰船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直面差距

综上所述,福建舰与福特级航母在多个方面均展现出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尽管福特级航母在吨位、舰载机数量和升降机系统等方面略占优势,但福建舰在电磁弹射系统、电子设备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则实现了对福特级航母的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虽如此,我们必须直面与对方的差距,不断创新,以更加先进的技术实现反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