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晚,“潮风客韵,传承美好”——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揭阳主会场活动在市区揭阳楼广场百姓舞台举行。

活动聚焦“百千万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精选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非遗项目集中展演,充分展示全市的非遗保护实践成果,邀请广大市民游客共享文化盛宴,领略揭阳非遗之美,营造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活动提出,全市文物和非遗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健全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讲述好揭阳故事,展示好揭阳文化形象,进一步擦亮“文化揭阳”“文明揭阳”“书香揭阳”三张名片,不断提升揭阳文化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喜庆热烈的潮州大锣鼓拉开了非遗展演活动的帷幕。来自全市各地的1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同台献艺,为现场观众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盛宴。揭阳狮舞表演,既威武勇猛又幽默诙谐,寄托着驱邪纳吉的美好寓意;榕城的南枝拳表演、揭西的朱家教拳表演,展示了揭阳传统武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两种拳法各以其独特的风采和特色让观众连连叫好;一曲客家山歌对唱《呵嗨一声歌成河》,以嘹亮之音沁人心脾;一首古琴曲《高山流水》,以古朴之声展示中国艺术的独特气韵;一曲群舞《茶之韵》,以优雅之姿展现中国茶道的文化底蕴;惠来舞鱼表演,生动地演绎“出水芙蓉”“翻江倒海”“鲤跃龙门”“一举高中”等多个招式,表达了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潮乐《五月五》演绎了独特的潮汕风情,潮剧《包公会李后》《三生河畔旧知音》以古老潮音唱响正能量。最后,乔林龙舞登场,巨龙威猛豪迈、气势恢弘,将欢腾祥和的节日气氛渲染得更加热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也是百姓舞台“看英歌,到揭阳”特色节目时间,当然少不了“中华战舞”的英姿。普宁光南英歌队的“好汉”们扣响棒槌、翻腾跳跃,献上一场精彩十足的中板英歌舞。历经一代又一代英歌人的匠心传承,普宁光南英歌队跳出了“梁山好汉”的威武霸气,动作铿锵有力,英俊潇洒,活力奔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还为我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41项现场授牌,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46人颁发证书。这也是我市非遗保护成果的一次展示与见证,充分展现我市非遗文化资源优势。据悉,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处;全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有国家级9项、省级65项、市级182项;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62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58人、市级199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围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的主题,我市还在市博物馆、丁日昌纪念馆、揭阳学宫等公共文化场所组织举办一系列的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各县(市、区)有关部门也同期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进古城”——潮汕茶文化展演活动

为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增强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深化非遗保护理念,营造“非遗保护人人参与,非遗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7日,榕城区博物馆在馆内举行“非遗进古城”——潮汕茶文化展演活动。

本次活动由榕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榕城区博物馆主办、廖晓鸿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办。揭阳工夫茶代表性传承人、榕城区炒茶非遗项目负责人廖晓鸿及其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大家展示揭阳工夫茶茶具和揭阳炒茶制作技艺,并邀请到场的市民朋友,共同品鉴玉湖炒茶“米翠绿”与黄山绿茶“太平猴魁”。

活动现场,市民在品茶、评茶的同时,近距离观赏了廖晓鸿专门带来的云龙壶、水平壶、龙嘴狮摘如意把等不同壶型的潮汕工夫茶壶及各种形状的茶托,还有精美锡制茶叶罐及手编小炭篮等工夫茶器,并从现场讲解中了解同为绿茶的“米翠绿”与“太平猴魁”在外形、制作技艺、茶汤等方面的不同。来自红旗小学的学生们还现场体验了揭阳炒茶的制作工序。

“这活动很不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潮汕人‘食茶’背后的讲究和故事,了解到揭阳炒茶的独特工艺和历史,还品了一杯平时比较少涉猎的太平猴魁,收获满满。”专程前来品茗的市民陈晓丹说。据廖晓鸿介绍,潮汕工夫茶“寓礼于茶中,于茶中表敬意”,无论是用器、列席还是冲泡环节,都体现了潮汕人的待客之道,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他希望通过此次展演,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传承我市的省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玉湖炒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