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阅张震上将的一些历史资料,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

和华野系统与张震差不多资历的开国将帅相比,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张震将军反超了一大批人。

一、早遇名师

1955年大授衔,是对开国将帅数十的功勋的评定,张震将军荣授中将(88年授上将)。在他前面,尚有十大元帅十大将和55位上将(王建安、李聚奎两位系后来补授)。

从军衔上看并不是很靠前,但分跟谁比。

从待遇级别上看,张震则实现了大反超。

这个话头说起来,要从全面抗战时起,张震在新四军彭雪枫游击支队工作。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基本编制是军、支队、团。

新四军的支队等级略相当于八路军的师,但论其实力和影响力,又完全比不上115师这样强悍的主力,介乎八路军的师和旅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大家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张震在彭雪枫支队任参谋长,到底这个起点有多高?有基本的参照和对比,我们才好看得更明白。

1940年1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下辖部队改为师、旅、团之正规编制,共有七个师。彭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张震仍任师参谋长。

那时四师实力一般,最强的是粟裕兼任师长的一师,实力较雄厚的是黄克诚三师,张云逸、罗炳辉指挥的二师地位高、实力雄厚,李先念五师独立作战于中原,成就很大。彭四师只比六、七两个小师略强一些。

张震任职于此,起点比王必成、陶勇、叶飞这些后来鼎鼎大名的纵队司令们低多了,与其他师的参谋长们相比,大概也稍弱一些,但是张震的级别是副兵团级,超越了很多纵队司令,详细对比后文再说。

还可以看看同时期一至七师的参谋长,一师无,二师参谋长周骏鸣(未授衔)、韩振纪(中将),三师彭雄(牺牲)、洪学智(上将),五师刘少卿(少将),六师罗忠毅(牺牲),七师李志高(自杀)、孙仲德(未授衔)、桂蓬洲(牺牲)。除了洪上将,张震超越了所有同期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