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呱妈,高级育婴师一枚,母婴从业十余年,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让你轻松带娃。

害怕或恐惧是人的本能,虽然宝宝在婴儿期的记忆随着成长会慢慢消退,但其实1个月的小宝宝也会有恐惧和害怕哦,宝宝害怕时如果父母不了解,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给宝宝带来的内伤也不容小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个月

1

婴儿早期听觉较为敏感,宝宝天生就害怕巨大的奇怪的声音,虽然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是很吵的环境,但是那个声音和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比起来,还是算不上什么。

虽然宝宝害怕巨大的声音,但是偶尔一两次的刺激,也不至于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宝宝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避免连续让宝宝听到让他害怕的噪音。

家长怎么做:

尽量不要让宝宝在人多喧闹的地方待着,尤其是宝宝睡觉时,一定要保持安静的环境,这样宝宝才能睡得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9个月

2

宝宝在这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对陌生人和高度产生恐惧感,常见的表现是,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做出不愿意接近的姿势。

宝宝对高度的恐惧主要来自对高度的感知,在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够翻身和爬行,但是此时宝宝的动作还不是很熟练,宝宝在遇到摔到或者弄疼自己后,就会产生一种恐惧,不过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对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家长怎么做:

对于宝宝害怕和陌生人接触,要尽可能的为宝宝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有时宝宝处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时,是愿意对陌生人产生好感的,当宝宝因恐惧而出现情绪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安慰;

对于宝宝对高度的恐惧,这个家长不要太过于关心,等宝宝大一点就好了。家长只要做好安慰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24个月

3

宝宝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

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宝宝关系的好坏以及分离时母亲的行为等。

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宝宝,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待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所以,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

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宝宝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宝宝心里有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岁以后

4

进入2岁后,宝宝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恐惧反应,有些宝宝非常害怕黑暗,晚上不敢关灯睡觉,不敢单独在房间中睡觉。

因此,父母尽量在睡觉前陪陪宝宝,给他讲故事,或答应他可以开灯睡一段时间。

有些宝宝特别害怕家中进强盗,回家后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撩开床单看床下是否藏有坏人。

对于这样的宝宝,父母可以和他一起做这些事情,给予他心理上的支持。对于恐惧的消除可以等待,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育。

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是最好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应;

当孩子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

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孩子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不然,父母对孩子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也不易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呱妈养娃

千万妈妈都在看的呱妈养娃小秘诀,你都Get了吗。主编:呱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在宝宝成长路上,我们亦师亦友亦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