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守信列传

石守信列传

石守信(928—984年),字守信,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开国名将。

  • 善始善终的开国武将

石守信早年跟随后周太祖郭威,成为护卫皇帝的禁军将领,颇受信任。后周太祖死后,后周世宗即位,北方的北汉政权趁机进攻后周,世宗御驾亲征。在高平之战中,石守信立下大功,受到重用。之后,他跟随世宗南征南唐、北伐辽国,屡立战功,不断升迁,成为主要将领之一。

石守信和宋太祖赵匡胤交情深厚。当初,太祖、石守信等十人一起成立义社,歃血为盟,结拜成为异姓兄弟,称为“义社十兄弟”。后来,太祖担任禁军最高指挥官,石守信又接替他原先的职位,成为太祖的副手,关系更加密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60年,宋太祖在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境内)发动兵变,被拥立为皇帝。石守信在京城掌管禁军,事先部署士兵,在城内接应,打开城门,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

石守信遇事思虑周密,深得宋太祖信任。占据扬州的将领对太祖称帝表示不服,举兵叛乱,太祖御驾亲征,驻扎在大仪(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石守信仔细观察战场形势,派人紧急向太祖奏报:“扬州城被攻破就在旦夕之间,如果皇帝亲临,可以趁士气旺盛一举平定。”太祖率军急速赶到扬州,石守信果然迅速攻下扬州城,平定了叛乱。

自从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以来,领军将领拥兵自重,成为天下动荡的根源。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手握兵权的武将们更是信奉强权,认为兵强马壮者就能当天子,常常起兵造反,割据一方。宋太祖也是凭借兵权夺得帝位,宋朝刚刚建立,不断有地方节度使起兵反宋,让太祖很不踏实,想要将天下兵权收归己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将领。酒至半酣,太祖说:“朕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然而虽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后,朕一直没有好好睡过觉。”

这番话让众人大惊失色,慌忙跪下说:“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陛下何出此言?”太祖说:“朕知道你们都忠心耿耿,但如果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纵然你们不想造反,到时还由得你们吗?”

石守信等人大吃一惊,急忙请求太祖指一条明路。太祖于是劝说他们积聚金银、购置田宅以便留给子孙,养些舞姬安享天年。石守信等人心领神会,第二天纷纷请求解除兵权,太祖一一准奏。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三十五岁的石守信担任天平军(今山东省东平县)节度使,一连担任了十七年,四处搜刮民财,积聚了巨额财富。

石守信特别信奉佛教,在西京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修建崇德寺,招募大量百姓运送砖瓦木材,驱使威逼得非常紧迫,但不给工钱,百姓对此怨声载道。皇帝见他犯下种种触怒民心之举,放下了对他的戒心,一直予以厚待。

984年,石守信逝世,终年五十七岁。石守信作为宋朝六位开国元勋之首,一生南征北战,平定国内叛乱,稳固政治局势,深受宋太祖信任。他能够急流勇退,明哲保身,顺应皇帝意愿和时代要求,主动归还兵权,避免了历朝开国之初众多功臣“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烈命运,也为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普列传

赵普列传

赵普(922—992年),字则平,祖籍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后来迁居河南府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 大宋“第一谋臣”

赵普出身官吏世家,是家中长子,为人淳厚,沉默寡言。豪门大族魏氏十分欣赏他,将女儿许配给他。

赵匡胤在后周担任禁军将领,奉命征讨淮南,赵普在赵匡胤的幕府参赞军务,两人曾经深入交谈,赵匡胤觉得他很不寻常。

恰好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养病,赵匡胤正奉命外出作战,脱不开身。赵普主动请缨,尽心尽力伺候了几个月。赵弘殷十分感激赵普的照顾,将他当作赵氏同宗对待。赵匡胤于是更加信任赵普,到哪里任职都带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60年正月初二,赵匡胤奉命率军北上御敌,天黑时驻军于距离京城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境内),赵普和赵匡胤、赵光义开始策划兵变。

赵普先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当今皇帝年幼,将士即使冒死破敌,也没有地方领功受赏,不如先拥立赵点检为皇帝,再出发北征。将士们的情绪很快被煽动起来,赵普和赵光义见时机成熟,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呼喊万岁。赵匡胤登基后,赵普受到重用。

当年年末,宋太祖赵匡胤平定节度使叛乱后,询问赵普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赵普早有所虑,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只要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财政,收缴他们的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太祖十分认同。

当时,开国大将石守信等人是宋太祖的故友,赵普数次请求收回他们的兵权,太祖说:“他们肯定不会背叛朕,你何必担忧呢?”

赵普说:“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要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太祖便以酒宴的方式收走了几位开国大将的兵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夜里,天降大雪,宋太祖冒雪来到赵普家,一起商议攻伐北汉(今山西省中部、北部)之事。赵普说:“北汉之地能阻挡西面、北面,如果现在攻克它,则我国需单独抵挡这两面,不如等削平其他各国以后再来攻取。”太祖笑着说:“朕也是这么想的,特地来试试你罢了。”由此确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

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坚持己见。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太祖向来厌恶这个人,不批准。赵普再次请求,太祖很生气,执意不肯。

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么能凭个人好恶专断!”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赵普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越王钱俶曾派人给赵普送信,以及“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左廊下。正好宋太祖来访,赵普匆忙出去迎接,来不及遮挡。太祖见了就问是什么,赵普说是海物。太祖说:“钱送的海物,肯定是好东西。”命人打开,发现装的都是金瓜子。赵普很惶恐,叩首说:“臣还没来得及打开看,确实不知道装的是什么。”太祖笑着说:“不要担心,尽管收下。他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书生决定的呢!”但太祖因此开始不满,不久就罢免了他的相位。

赵普深受宋太祖信任,曾多次建议削弱赵光义的势力,并运用宰相权力打压赵光义。赵光义登基后,赵普郁郁不得志。赵光义即位的第六年,赵普献出由自己记录、藏在金匮之中的杜太后(太祖、太宗生母)遗命,称杜太后临死前要求太祖死后传位给弟弟。太祖驾崩后,太宗继承皇位,正是奉杜太后金匮遗诏行事。赵普以此成功获得太宗的信任,重新担任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普年少时不爱读书,当上宰相后,宋太祖劝他读书。晚年,赵普手不释卷,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捷。他死后,家人打开箱子,发现里面只有《论语》二十篇。于是后世开始流传他“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992年,赵普在洛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赵普三次担任宰相,是宋初统治集团的智囊,对北宋初年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册《宋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