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教育厅消息,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复,青海省申报设置的青海理工学院、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顺利获批。两所学校的顺利获批,将有效扩充全省高等教育资源总量,提升青海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改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打通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4年,两所学校将实现首次招生,其中,青海理工学院首批设置大气科学等13个普通本科专业,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道路与桥梁工程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两校均已完成招生计划编制与投放,可供2024年高考考生报考。

青海理工学院

青海理工学院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2019年开始筹建,202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

学校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641.48亩,建筑总面积34.53万㎡,2023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购置纸质图书51.89万册、电子图书数据库10个。

学校遵循“以工为主,理、工、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和“做强工科、做优理科、做精商科”的学科发展思路,设立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工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创建4个研究机构,首批设置13个本科专业,覆盖9个一级学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4个、立项建设省级一流学科1个,重点打造高原生态环境科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开发等学科群,突出“生态+”“气象+”“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特色。2023年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150个。

学校在青海省专项政策支持下,已经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1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8人,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48人,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和实践能力训练;聘任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柔性引进23名优秀教学、科研人员。近5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项5项。

学校获批建设高原气候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大气科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电工电子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共建光伏新材料与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工艺、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研究基地,加快建设高原生态气象与地表碳循环中尺度观测塔群、高原地域水能高效转换与生态利用大型研究平台、大规模绿色算力智能感知与工控安全创新基地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依托东西部协作和教育援青机制,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将支持青海理工学院建设纳入部省战略合作,将学校列入教育部“银龄计划”第四批试点受援高校,构建起南京大学牵头和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与的“组团式”对口支援格局。在中组部、教育部支持下,南京大学已选派2名教授担任校长、副校长,4所支援高校已选派22名“银龄教师”来校支研支教,学校将择优选派部分本科生到支援高校进行交流培养。

来源:青海省教育厅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