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 可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生命科学的创新研究、应用转化和医药产业化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确保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如何在基础科研阶段加速发现,如何让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加速可及,个中的难点和痛点是医学科研工作者最为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之一,也是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和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

籍此契机,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委会、新源转化医学中心、转化医学网和丹纳赫生命科学多方联合于6月7日共同举办了2024“科学空间”系列前沿对话峰会之“探索与转化的加速可及”主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众多意见领袖,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学专家,以及来自业界的企业家和投资者。研讨会上,与会者们围绕从转化医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会议不仅为大家带来了前瞻性的洞见,更是点燃了众多创新的思路和想法,激发了无尽的创意火花。本场研讨会由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战略市场部总监朱林先生主持。

会议开场,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陈少雄先生首先致辞。陈会长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当前生命科学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基因编辑、细胞治疗,人工智能等学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来重塑我们的医疗,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确保科研成果落地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难题。他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通过今天的交流能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拓宽探索的解决之道,并祝大会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陈少雄先生开场致辞

紧接着,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彭阳先生发表了致辞。他首先代表丹纳赫集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生命科学的创新研究、应用转化和医药产业化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中国的重要软实力,其中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国家讨论的核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市场之一,“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发展黄金期,中国需要从技术使用者转为技术开发者,科技创新逐步成为经济引擎。丹纳赫作为推动全球生命科学、医学诊断以及生物技术领域发展的加速者,致力于加速突破创新和成果转化可及,能够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先进的产品、创新的技术和可靠的服务,同时丹纳赫中国于2022年初启动的“创升中国”本土战略以及今年的2.0版双创新加速引擎战略,十分契合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大方向,从而进一步助力中国的生命科学及医学转化的加速发展,早日实现科技成为经济主要驱动力的目标。丹纳赫聚焦前沿直击临床问题,迎难而进共推医学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彭阳先生发表了致辞

在学术分享环节,首位报告嘉宾是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朱畴文院长。朱院长是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型医院院长、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网络中国区(INCLEN-China)暨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网络(ChinaCLEN)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朱院长分享的报告题为“研究型医院建设-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的探索”,他表示研究型医院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是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以依靠科技创新的成果,进一步带动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朱院长还进一步解释,正在筹建中的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是新型的具有平台性质的研究型医院,为上海市卫健委直属单位,委托上海科技大学建设管理。中心不应以跑量为手段,而是以临床、转化、基础等研究为重点,以病人/疾病为中心。具体来说:突破床均面积、齐全传统临床科室设置、人员构成及总额等指标限制;高水平检查设备得到国际认可,新项目备案制;经典医学学科概念,用于教学;强大的转诊、预约、预检分诊系统;MDT多科诊治成为常态;为所有病人/体检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呵护;病房、床位,全院共享,灵活按需配置,并向合作者“开放”;全过程的临床研究(pre-clinical、I、II、III、IV期)、IST/IIT、及时响应配置。朱院长说,中心期待着更深入、具体地开展与健康医疗医药相关领域的机构合作、分享,而在筹建阶段已经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朱畴文院长作学术分享

接下来分享的嘉宾是来自于西湖大学的郭天南教授,郭教授担任西湖实验室智能蛋白质组中心主任,是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兼聘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联合人工智能,解析生物过程的原理,助力疾病诊疗。

郭教授分享的报告主题为“时空蛋白质组和临床蛋白质谱新进展”,报告分为三部分内容:空间蛋白组学,时间蛋白组学,科研临床转化。在空间蛋白组学部分,他介绍了膨胀蛋白质组技术和新开发的FAXP试剂盒;在时间蛋白组学部分,他表示最近四、五年左右的时间,由于时间蛋白组学的成本大为降低,蛋白质组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由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perturbation proteomics”:通过单药、多药以及中药测量蛋白质组,预测用药的效果,并建立了一个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ppNODE);最后他介绍了临床转化成果——甲谱诺(国际上第一个基于多组学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类产品)、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和The darkomics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湖大学郭天南教授作学术分享

时间来到了第一个圆桌论坛环节,讨论主题为“前沿医学研究技术与未来诊疗模式创新”,由丹纳赫中国首席科学官方焯女士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上海市瑞金医院伤骨科研究所创新技术平台齐进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关节炎研究所实验室李黎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感染免疫与重症医学研究院王春霞副院长、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临床质谱与代谢实验室郑亮主任、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黄河研究员。圆桌嘉宾们围绕“什么样的基础研究最有可能向临床转化从而赋能医学诊疗、前沿的医学诊疗技术在医院的使用、医疗还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科研和临床怎样合作才能将新技术更好的匹配临床需求、哪些技术方向是未来有潜力的、未来诊疗模式会是怎样的”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桌论坛“前沿医学研究技术与未来诊疗模式创新”

茶歇过后,会议进入下半场。来自上海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副所长进行了题为“前沿临床研究技术与临床转化”的学术分享。于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博导,上海市胃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样本库分会常委兼类器官工作组组长,上海市浦江人才及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发病机制与分子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等研究。

她的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临床研究人员的自身定位要清晰、需要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于教授团队发表国际首篇人类肿瘤的泛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备受国际认可);探索临床实用性研究和建立可操作性方法学;追踪学术前沿;要善于跟踪前沿热点领域用于临床研究。于教授同时分享了在胃肠道黏膜或肿瘤组织采集、组织细胞的分离培养、类器官的传代与冻存等诸多方面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

于颖彦副所长作学术分享

于教授报告之后,便来到了第二场圆桌论坛,主题是“医院临床研究与转化的高质量发展”,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袁琳主任主持,论坛发言的嘉宾有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促部/上海公卫优青张晨博士、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夏思墨助理研究员、百趣生物医学邓军亮董事长以及新源转化医学中心潘刘阳主任。嘉宾们围绕“身边的科研转化经典案例、急切需要转化的方面、科研向临床转化的路径和痛点、转化的帮扶政策、实验室自建检测在科研转化中的看法和未来的政策走向、临床科研转化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等当下热议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桌论坛“医院临床研究与转化的高质量发展

整场会议,台上台下讨论交流十分热烈,迸发出众多的思想火花;会后,参会专家和报告发言嘉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互动与沟通,将会议期间的探讨延续到会后,交流热情久久未能褪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 可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2024“科学空间”系列前沿对话峰会之“探索与转化的加速可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更在推动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加速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及产业化进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集结行业内外的多方力量,共同探索解决科研转化中的难点和痛点。此次对话峰会虽已落下帷幕,但与会者纷纷表示干货满满、受益匪浅,非常期待下期的“科学空间”系列前沿对话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