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咖啡店偶然听到邻桌两个女生的聊天。

“我发现工作以后,越来越不想结婚了,结婚、生孩子会束缚我的自由,限制我的发展。听说项目部有个女同事,休完产假回来,绩效只能拿最低的C,可惨了。”一个女生叹着气说道。

另一个女生说:“想着婚姻里的那些琐事,我就头痛,家务、孩子抚养、经济压力,负担可重了,一个人潇洒多了。”

听完后我也颇有感触:是呀,随着生活、生育、教育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甚至是不想结婚了,丁克(DINK)似乎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早些年,家里的长辈听到子女不想结婚,会急得团团转,到处帮孩子介绍相亲对象,希望孩子早日成家。

而现在的一些70后父母,竟然开始认同“不结婚”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希望子女走自己的老路

之前有一段很火的采访视频,某情感博主在大街上随机采访路人,涉及2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一:你觉得结婚有什么好处?

问题二:你觉得结婚有什么坏处?

面对第一个问题,有几个大妈直接原地罚站,陷入沉默,支支吾吾很久硬是没挤出一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大家在面对第二个问题时变得滔滔不绝:

“结婚太麻烦,压力太大了,一个人挺轻松的”。

“婚姻会降低生活质量。”

“不想养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大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个视频,主持人问一个中年男人:“你愿意和谁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A选项,你的妻子……”话还没说完, 那名男子满脸暴躁地回答道:“B!B!我选B!”

在他的心目中,和妻子相处意味着无休止的争吵,以至于连一个周末都不想和妻子度过。

引人爆笑的背后,不禁让我们反思:婚姻真的有已经这么不堪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70后父母,他们对于婚姻是很有发言权的,毕竟已经结婚大半辈子了。

有的70后,常常抱怨自己的另一半不做家务,不带孩子;

有的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另一半大吵一架;

有的会觉得自己在婚姻中遭受了语言暴力或肢体暴力,苦不堪言;

有的可能目睹了周围人的婚姻失败,也常常会听到亲戚朋友对于自己婚姻生活的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婚后觉得双方不合适,他们也会选择为了孩子忍一忍;甚至是发现原则性错误,还是选择维持着婚姻表面的样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每个人都觉得痛苦。

这些经历可能导致他们对传统婚姻观念产生怀疑,婚姻到底带来了什么?

他们会思考:

既然自己的婚姻体验都这么不好,何必要去勉强自己的孩子再走一遭呢?如果婚姻会带来的只有风险没有稳定,那么不结婚也是可以接受的。

社会认同发生转变

如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关于婚姻的负面新闻传播范围很广。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人们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感受不仅来自于自己,也来自于自己观察习得的部分。

这些关于婚姻的负面新闻也成为了一个信息渠道,影响着越来越多人对婚姻的看法。

对于一些70后父母而言,即便自己的婚姻还过得去,但是受到媒体、社交网络以及身边朋友的影响后,他们对婚姻的看法也会受到动摇。

当他们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丁克非传统婚姻形式,他们可能受到启发或者感到理解,并且更倾向于认同这种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心理转化是这样的:

信息传递→社会认同→规范压力

最开始,父母可能通过各种渠道(社交媒体、聚会、家庭聚会等)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不结婚或者丁克。

他们最开始接触到这类与自己观念违背的信息,会表现得震惊抗拒不可理解。

但是听多了之后,他们也见怪不怪了,这种信息传递会促使他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婚姻观念会思考婚姻的本质和其中的利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会逐渐形成社会认同。

有时候,父母偶然听到某个亲戚的孩子选择了丁克;某个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女儿没有结婚,也过得不错;周围有朋友开始说自己对婚姻的负面看法,后悔当年和自己的另一半结婚……

当70后父母发现自己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地接受不结婚的选择时,这种社会认同感会促使他们采取相似的行为或观点。

并且,这种社会认同随着彼此关系越亲近,作用越强烈。

比如,你在新闻上看到一个人婚姻不幸,你可能会感叹一下,但不会想太多;但如果你的亲人正在遭受婚内家暴,并且过得很惨,那这个亲戚的遭遇也会给你造成极大的影响。

同理,如果你父母身边有朋友的孩子选择了不婚或者丁克,久而久之,你的父母会受到来自社会规范的压力,这种规范使得他们倾向于支持或者接受不结婚的选择。

经济独立性的变化

如今社会,随着女性就业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正在被打破。

就拿70后父母来说,很多都是双职工家庭,他们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信心,几十年下来,他们发现即便是不结婚,其实也完全能够养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宠爱有加,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追求经济独立和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依赖传统婚姻模式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任意一方的经济实力就很重要了,毕竟不是相互依靠关系。

现在很多的90后、00后男性的经济能力不如女性,对他们而言是压力山大。

面对“你准备什么时候结婚”的街头采访,有个小伙直言:

“我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不结婚。”

记者反问:“你不担心被催婚吗?”

“父母这辈子都不会催我结婚,他们知道我是个穷B,以我现在的工资水平不吃不喝,两辈子能凑够,所以他们不会让我去耽误别个女孩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找不到实力相当的,结婚又有什么意义呢?扶贫吗?对男生来说亦是如此。

这也是一些70后父母开始认同不结婚的原因。

并且,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思想观念的改变影响深远,或许,在未来不结婚不生育会成为一种常态,这无疑是一个可怕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