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原油成本、供需两降、新能源冲击等影响,二季度汽柴油需求不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赵桂珍

二季度过半,国内汽柴油整体需求依然弱于预期。虽然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下发,但市场提振作用不明显,好在部分炼厂仍处于装置检修期,油品供应缩减。在主营联合推价下,柴油涨势好于汽油,汽柴油价差逐步收窄。

第二批出口配额下发

3月,虽然国内原油加工量刚需依然向好,但与2023年同期相比弱势浮现。国内油田平稳增产,原油进口在高油价、高贴水的抑制下规模不及去年同期,原油消费较去年同期整体出现下降。

3月,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6736.14万吨,同比下跌4.07%。其中,原油国内产量1837.1万吨,同比增长1.03%;进口原油4905.23万吨,同比下跌6.22%;出口原油6.19万吨,同比下跌77.13%。

4月,国内油田平稳增产,原油进口虽有回落但仍在高位。去年同期,进口则在3月刚需爆发增长后大幅回落,导致今年原油消费较去年同期整体出现增长。4月,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6680万吨,同比上涨11.92%。其中,原油国产量1850万吨,同比增长7.08%;进口原油4850万吨,同比上涨14.37%;出口原油20万吨,而去年同期出口量为0。

2024年第二批次成品油出口配额于5月初下发,数量为1400万吨,同比上涨56%。截至5月,成品油出口配额共下发两批,累积配额总量为3300万吨,同比上涨17.9%。按隶属关系来看,中国石油437万吨,同比上涨66%;中国石化561万吨,同比上涨58%;中海油116万吨,同比上涨29%;中化141万吨,同比上涨41%;浙江石化122万吨,同比上涨47%;中国兵器18万吨,中航油5万吨。

第二批出口配额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浙江石化获得,占总量98%。在出口配额量中,中国石化占比最大,达到40%;其次是中国石油,占比31%;中化10%、浙江石化9%、中海油8%、中国兵器1%。

由于新加坡汽柴油市场交投疲弱,短线原油上行行动力不足,对新加坡汽柴市场价格提振有限,价格仍有下滑趋势。成品油第二批出口配额的下发,减缓了因原料成本面及需求端疲弱导致的国内市场跌势,主营汽柴油集采及外采持续进行,但受外采成本牵制及裂解价差影响,市场走势不温不火。

为了平衡国内供需矛盾,虽然出口套利收窄,但5月的出口计划存在扩大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炼厂开工负荷下降

4月,部分主营及独立炼厂进入装置检修期,如主营炼厂镇海炼化、锦州石化;独立炼厂大连恒力石化、浙石化、新海石化等炼厂装置检修,导致国内炼厂综合开工负荷下降。

主营炼厂在炼油利润环比上涨,以及五一节假日的带动下,出现量价齐升的情况。受检修影响,开工率环比虽有1.82个百分点的下降,但为保障国内需求,开工依然维持相对高位。地方炼厂在原油进口成本高企、炼油利润环比下降的情况下,开工率降幅明显大于主营炼厂,环比下跌4.19%。

4月,国内加工原油5683万吨,同比回落2.71%,环比下降2.68%。5月,国内出行改善提振汽油、航煤需求旺盛。柴油需求低迷,汽油和煤油涨的情况下,全国成品油整体需求小幅增长,汽柴油消费量预估3270万吨,同比增长2.83%。

需求方面,4月,汽油受到清明假期以及五一节前备货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私家车出行半径及频率扩大,汽油需求增加。但是,随着天气转暖,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替代冲击加大。柴油因经济下行压力,终端工矿、基建用油需求复苏缓慢,导致柴油需求持续偏弱。航空煤油受到民航业景气回暖需求显著提升。因汽柴煤需求表现不一,汽强柴弱格局依然延续。国IV92号汽油批发价均价9283元/吨,环比上涨4.27%;国IV0号柴油批发价均价7801元/吨,环比上涨1.87%。

供给方面,在成品油需求差异下,炼厂适度调整汽柴煤收率,4月的柴油收率下调。4月,汽油产量1362.9万吨,同比增长2.28%;柴油产量1792.3万吨,同比下降9.51%;煤油产量462.6万吨,同比增长15.94%。在4月国内成品油整体需求不温不火的情况下,出口存在必要性,但因柴油出口套利下降,出口量相应减少。5月,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额1400万吨下发,一定程度上将通过出口走量缓解国内供需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替代冲击加强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汽车保有量累计33618万辆,增长7.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累计2041万辆,增长55.8%,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达到6%。

汽油车油耗在汽油消费领域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燃油车保有量、平均油耗和使用强度,亦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为了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不断优化和延续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后续,随着老旧车辆淘汰加快、新车销量中燃油车占比持续降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汽油替代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3月,汽车及新能源产销环比均涨。其中,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8.7万辆和269.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8.4%和70.2%,同比分别增长4%和9.9%。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6.3万辆和8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3%,市场占有率达到32.8%。春节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重返扩张区间,市场预期向好。一季度,汽车行业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实现良好开局。

整体来看,面对当前原油成本面支撑不力、国内汽柴油供需两降、新能源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第二批出口配额下发的利好难以抵消需求下滑利空,二季度汽柴油需求依然难言乐观。

来源:加油站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