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何燕,70年代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小村子。小时候,我被认作是一个勤奋好动的小姑娘,村里人都夸我手脚麻利。然而,一次误割别人家半亩地的小麦,却成就了我一生中最意想不到的一段姻缘。

1

我们的家庭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泥土墙、瓦片房,每当冬天来临,我们就围着火炉烤红薯,那香气飘满了整个小院子。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劳作,天刚蒙蒙亮,他们已经在田间忙碌了。

夜晚,母亲总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缝补我们的衣服。我家的墙上挂着父亲用手工打造的农具,斑驳的墙面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记得有一次,母亲为了节约灯油,特地在月光下缝衣,结果却误划破了指尖,那一滴血滴在白布上,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我们家,教育并不是唯一出路。父母常说,女孩子就应该学会做家务,将来能嫁个好人家比念再多书都实在。因此,我读到初二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实在念不下去,便辍学回家了。父母并没有责备,反而让我帮着家里做饭、洗衣。

辍学后,我是家庭中的主力干活者,渐渐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我每天早起帮父母打理菜园,做饭洗衣,还要挑水劈柴。虽是繁忙,我也学会了如何杀鸡拔毛,如何在秋天储存大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心底里,我一直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村里阿姨们常常说起城里的繁华,我心中涌起了无限的向往。于是,我恳求父母让我到城里打工见见世面。

“妈,我听说城里特别热闹,人也多,还有各种商店和电影看呢!”我激动地说。

母亲叹了口气:“城里再好,也没你自己家里踏实,你一个姑娘家,去了城里能干什么呢?”

父母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但担心我孤身在外,便让我到姐姐家住。姐姐已经嫁到了外县的郊区,天天有田地要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我到姐姐家后,像在自己家一样勤快帮忙,用新法子调了几道菜,很快获得了姐姐婆婆王姨的赞赏。王姨常夸我:“何燕真是个勤劳的好姑娘,以后不愁找不到好人家。”

“是啊,妈,我也觉得何燕特别能干,会干活还会做饭。”姐姐在旁边笑着附和。

在姐姐家住时,除了姐姐,还有她的小姑子赵琳。赵琳比我大两岁,性格豪爽,和我关系融洽。我们俩在镇上的食品厂找了一份包装工的工作。

那时村里基本每家都有个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男人大多做建筑工,女人就进厂干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觉得离梦想中的城里生活越来越近。

“大城市到底有多大啊?有我们镇子十倍大吧?”我一边整理包装袋,一边好奇地问赵琳。

赵琳笑了笑:“何止十倍!等我们多攒点钱,哪天休假了就带你去大城市看看。”

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农忙时节到了,大家都开始收割小麦。虽然我和赵琳都在食品厂上班,但想到姐姐家忙不过来,我决定请一天假帮她们割小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一早,我便催促赵琳带我去地里。赵琳指着一块田说:“我家的麦地就是这块,你割得慢点,可别累着。”

“放心吧,我干活有的是力气!”我坚定地说。

于是,我穿着姐姐借给我的旧长袖衣服,扎紧袖口裤腿,拿起镰刀飞快地割起麦子。早晨的露水还未完全消散,湿润的泥土混合着麦子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

我们脚上都穿着用布缝制的棉鞋,带着田里的泥土,为了不让双脚在水田里冻伤。割了一会儿后,我的额头开始冒汗,便用左手抹了一把,继续埋头苦干。

“哎,你干这个行啊!割的还挺快。”赵琳偶尔会抬头夸我一声。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收割后的稻草的气味,我已经将那块地割了一大半,心里不由得有些自豪。

正当我满心欢喜时,突然听到一声怒喝:“咦,这是我家的地,谁让你在这割麦子?”

我猛地抬头,只见一个穿着短袖青年快速走来,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光,他的愠怒更显得眉头紧锁。我赶紧道:“这不是王姨家的地吗?赵琳指给我的。”

他哼了一声:“赵琳那丫头,竟然连自家地都认错。你干吧,正好给我家省了工夫。”

我的脸顿时像被火烧一般,周围村民们都在议论纷纷,显然对这个误会啼笑皆非。王姨也赶来了,看到这一幕笑道:“何燕,这是我们搞错了。李浩,小燕割你的麦也算间接帮了你。”

李浩瞅了我一眼,笑容里带着一丝歉意:“咱们两家一道割,速度也快。”我勉强点了点头,心里的紧张也慢慢消散。

刘孃(李浩的母亲)也来了,她看我割得这么快,夸赞道:“这姑娘真能干,还以为是你们家请的帮手呢!”

“她呀,平时在家也特勤快特别能干,就是有点冒失。”王姨笑着说。

眼见大家都在调侃,我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随后,我们决定一起收割剩下的麦田。伴随着夕阳下的金色麦浪,我渐渐和李浩有了更多的交流。

割完麦子后,院子里响起了“咯咯咯”的鸡叫声,刘孃把老母鸡赶回鸡笼,手里捏着几颗刚拣来的鸡蛋。鸡蛋壳上还沾着未干的鸡粪,显示出纯正的农村风情。

“你动作挺快的,不愧是‘生产标兵’啊!”李浩打趣道。

“别笑话我了,我现在还不是得跟你认真学。”我不好意思地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李浩在劳动中的互动越来越自然。虽然最初有些尴尬,但时间和汗水让我们关系缓解。他时不时关心我,帮我递水倒茶,我对这个朴实憨厚的小伙子渐渐升起了好感。

秋收季节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村里的妇女们蹲在地头剥玉米,男人们将一筐筐的玉米搬回家晒干。傍晚,太阳将天边染成红色,孩子们在打谷场上追逐嬉戏,欢笑声此起彼伏。一些家里的锅灶还在烧着稻草,煮着准备腌制的咸猪肉,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香气。

社区聚餐时,李浩偷偷对我示好,借夹菜的机会关心我。姐姐和赵琳调侃我们,搞得我既羞涩又开心。

“何燕,你看李浩一直给你夹菜,他对你有意思吧?”姐姐笑着说。

“别胡说!咱就是朋友。”我红着脸反驳道,但心里却有点甜。

正当我和李浩逐渐增进了解时,生活中还是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

李浩原来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王丽突然回来了。这让我措手不及,也引发了一些新的冲突。

王丽是个英姿飒爽的女孩,曾和李浩一起在镇上的学校读书,也曾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她的突然出现,让李浩有些犹豫不决,但最终他选择了我。

“何燕,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但我真的喜欢你。”李浩认真的眼神让我动容。

我虽然心底有些不安,但李浩的坚定给了我信心。

李浩坚定地告诉我,无论过去如何,他更看重现在和未来。我被他的真诚打动,决定和他一起面对一切困难。我们不仅携手共度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还学着如何相互理解和支持。

“未来难免有波折,但我相信我们能一起应对。”我轻声说。

李浩紧紧握着我的手,我们一起面对生活中的起伏。那年的秋收,田野里到处都是金黄的稻谷与忙碌的身影,每一片麦浪都见证了我们的辛勤劳动与甜美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我和李浩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我们一起创业,开了一家小修理厂。虽然生活中常有波折,但我们彼此相互扶持,风雨同舟。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回忆起当年那块割错的麦田,总能笑着面对一切。

修理厂开在镇子中心,每天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忙碌,维修各种农用器械。闲暇时,村里阿姨们总爱三五成群地来店里,坐在我们后院的石凳上嗑瓜子聊天,有时也带来自家做的点心分享。

“有时候我想想,当初如果没有误会,也许我们不会走到一起。”我对李浩感慨道。

“是啊,那块误割的麦田,真成了我们缘分的见证。”李浩笑着应道。

李浩调侃着说:“当年误割的麦田,真是天意促成了我们的缘分。”我笑而不语,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激。

这种温暖而又朴素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岁月,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每每说起这段奇妙的姻缘,我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在那个意外多发的年代,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欢迎和我分享,希望我的故事带给你些许感悟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