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6日下午,创意引擎研学营第十四期汉服设计与经营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课程——《汉服消费心理学》开课。课程由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化博士,汉服广东及汉潮文化负责人谢嘉妍主讲。本次课程从心理学视角深入探讨了汉服消费行为,为学员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见解和实践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嘉妍老师首先介绍了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强调了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承载了汉族文化、礼仪和美学的重要符号。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员们思考汉服复兴运动背后的深层意义,包括汉服是否是现代词汇、复兴的是服饰本身还是文化、运动是否意味着新思潮的兴起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分析了汉服作为经济产物的现状。引用了调研数据,并分析了汉服市场的细分化趋势。此外,她还提到了淘宝将“汉服”新增为二级类目,以及汉服市场的繁荣景象。进一步探讨了汉服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现象,如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汉服话题的高关注度和流量。她指出,汉服已经成为一种流量密码,对年轻一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嘉妍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汉服消费的心理特征,包括自我标签、个性追求、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她引用了相关研究,说明了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互动体验和行动体验对汉服购买意愿的显著正向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嘉妍老师分析了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促进汉服消费的策略。她建议从文化出发,注重宣传汉服文化的本体价值,提升受众的认知体验;从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交互优势,提升受众的互动体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受众的情感体验;以及定制个性化推广营销方案,以激发消费者的汉服购买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最后还进行互动小游戏,学员们被邀请两两分组,向对方推销一件汉服,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次课程,学员们不仅对汉服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和促进汉服消费,为汉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CONTACT US

欢迎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