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范文涛,在县城经营着一间小饭店。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能吃得饱穿得暖,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来说,已经很幸福了。

这天,我跟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送小女儿去上学,然后再到市场购买食材。

大概九点钟时,我拉着半车食材返回。刚到街口,就看到前面不远处的一个老妇人,她肩上扛着半麻袋的东西,正缓慢艰难地往前走。

我立马加快了速度。

这背影我太熟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车子到了老妇人身边,我立马踩下刹车板。

老妇人转头看了过来。

果然,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脸庞。

“嫂子,你怎么又走路进城,还背这么一大袋东西,怎么不坐车呢?”

嫂子见到是我,脸上堆满笑容,“就那么一点路,我都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了,费那个钱干啥。”

什么叫那么一点路?

从老家农村到县城,那可是整整十六里路。

十六里路啊!

再说了,年轻的时候走16里路,可能不觉得累,但是大嫂她如今都60了。

估计嫂子她天没亮就出发了,走了两三个小时的路才来到县城。

我跳下车,接过了她肩上的麻袋,埋怨道:“嫂子,我不是每个月都有给你钱吗?你怎么还是那么省?连这几块钱的车费都不舍得花。走那么远的路,多累呀。”

大嫂用毛巾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呵呵笑道:“一点都不累,早上走走路,还能顺便锻炼身体,何必花那冤枉钱。”

其实我知道,她是心疼那几块钱,可她己经60了,每次都走那么远的路,而且每次进城都背大半袋东西,我实在担心她的身体。

我把大嫂扶上车后,说:“嫂子,我现在是个小老板,能挣到钱,而且已经在城里买了房,生活上没有什么太大的负担,所以我给你的钱,该花就花,真不用省。”

大嫂坐好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文涛啊,你挣钱也不容易,有些地方能省就省,不要乱花钱。再说了,你还要供一双儿女上学呢。

大侄子马上就要读高中了,他聪明伶俐,是块读书的好料子,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到时候,又要一笔大的开销。你给我的那些钱,我其实都没动,就是想着到那个时候,如果你钱不够的话,可以拿你给我的那些钱补上。”

听了这话,我的鼻子顿时就是一酸。

大嫂她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

我不由得想起了33年前的往事。

那一年我七岁,刚去读小学。

一道晴天霹雳的消息打破了我们这个原本安稳的家。

大哥他出了车祸,抢救无效。

那年他才27岁,年纪轻轻就走了。

大嫂眼睛都哭肿了。

前年父亲病故,如今大哥也走了,母亲连续遭到打击,气急攻心病倒了。

大哥是父母抱养的,他们结婚几年,一直没有孩子,就起了抱养的念头。刚好有一户人家因为孩子太多养不活,就把大哥送给父母抚养。

大哥乖巧懂事,父母常常夸他,说能得这么一个好儿子,一辈子无所求了。或许是父母心善的缘故,多年后有了我。

我出生的时候,大哥已经二十了,他对我极好,每次去县城拉货,都给我带些小礼物,有小玩具,有好吃的糕点。

他真的是个很好的大哥!

大哥25岁时娶了大嫂,夫妻俩感情很好。

大嫂对我也极好,她很贤惠,自从嫁过来,家务她全包了,家里的老母鸡生鸡蛋,总是第一个煮给我吃,说我正在长身体,吃了鸡蛋才能快快长高。

这么好的两个人,为什么要让他们阴阳两隔?

这是我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

大哥一走,家里的顶梁柱就没了。

我哭得是稀里哗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嫂擦干了眼泪,摸了摸我的头,“别怕,只要有嫂子在,决不会让你跟娘饿肚子。”

她扛起了养家的重担,一个人不光种地,还养了四头猪,一头牛,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

有一天放学,我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听到了家里传出争吵声。

我不敢进门,探头一看,是大嫂跟她的父母起了争执。

她父亲说:“你这丫头怎么不听劝呢,我们让你改嫁还不是为了你好,趁着你还不到三十,还有人肯要你,早点寻一户好人家。”

她母亲也劝说:“你丈夫已经没了,还留恋什么呢?你难道还真要守一辈子寡。你无儿无女,以后老了怎么办?”

大嫂语气坚定:“我不会改嫁的。如果我离开了,卧病在床的婆婆怎么办?文涛才七八岁,刚念小学,他又该怎么办?”

她母亲说:“你又不是活菩萨,你管这么多做干什么。”

可是不管她父母怎么劝说,大嫂都坚决不同意改嫁。

最后,她的父母悻悻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还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当时我不太懂,只是隐隐感觉自己应该懂事一点,后来我每天放学都帮忙干活,不敢惹大嫂生气,害怕她离开我们。

我骑着三轮车,很快就回到了饭店。

妻子杨玉芝听到声音,走了出来,一看到大嫂,高兴地迎了过来,把大嫂扶下车。

“嫂子,怎么一大早过来了,渴了吧,快进去喝口水。”

大嫂呵呵笑道:“这不是四月份了吗,老家的那棵月桂树长势好,我想你们开饭店的,做香料肯定要用到香叶,就摘了一些给你们送过来。”

玉芝握住大嫂的手:“嫂子,这些东西城里其实都有卖的,你不必大老远的送过来,这太辛苦了。”

大嫂却不以为然:“玉芝啊,挣钱不容易,能省的地方就得省,既然老家就有,就不要花冤枉钱去买。”

玉芝点头称是:“我是怕嫂子你太辛苦了。”

大嫂呵呵笑道:“不辛苦,不辛苦,我就是进城买蔬菜的种子,顺便给你们送过来的,有什么辛苦的。”

在她们聊天的时候,我给嫂子端来了一碗瘦肉粥。

一开始,大嫂推托,说自己来的时候已经吃过早餐了。

我劝道:“嫂子,我还不了解你吗?早上就吃碗白粥加咸菜,一点荤的都没有,根本就不顶饱,走了这么远的路,肯定已经饿了。”

玉芝也在一旁劝说。

大嫂才终于肯吃。

我回厨房准备食材。

忙了好一阵,等我出来时,已不见玉芝和大嫂了。

开饭店的,一般都是十二点饭点的时候生意好,比较忙,所以我们通常十点多就吃饭。

因为饭点的时候根本没空闲吃饭。

我想着出来问一下大嫂,想吃炖猪蹄,还是糖醋排骨,这两样都是她最喜欢吃,平常在家又不舍得吃的菜。

正在我疑惑时,服务员走过来说,玉芝悄悄带着大嫂出了门。

听到这我就放心了。

妻子玉芝很贤惠,有她陪着大嫂,我完全不用操心。

说起来,我能娶到这么好的妻子,完全因为大嫂的缘故。

当年,我中学毕业就到县城打工,只是每天起早贪黑也挣不到多少钱。

工作了几年,到了成婚的年纪,大嫂托媒婆给我介绍对象。

当时媒婆来跟我说玉芝是离过婚的时候,我顿时就不乐意,心里比较抵触,当下就拒绝了。

大嫂摘菜回来,见媒婆走了,就询问我原因,当得知我介意玉芝是二婚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文涛啊,娶妻当娶贤,玉芝我是亲自去见过的,是一位很好的姑娘,她之所以离婚是因为遇人不淑,那个男的喝酒赌博还打她,并不是她有什么问题,你如果能娶到她是你的福分。

没想到你还嫌弃人家,你又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少爷,穷讲究什么啊,二婚怎么了,只要人好就行……”

经过大嫂一番良苦用心的劝说,我也知道她都是为了我好,就同意跟玉芝处对象。

相处了一年,我发现玉芝非常善解人意,后来我们俩就结了婚。

婚后,玉芝建议我学一门手艺,而她的外公是大厨,让我去跟外公学,正是因为她,我才当了厨师,后来才在县城开了间小饭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如果没有大嫂,我娶不到这么好的媳妇。

十点多的时候,我刚做好饭菜,就看到玉芝和大嫂回来了,大嫂穿了新衣服和新鞋子。

大嫂有些埋怨:“玉芝给我买了新衣服新鞋子,我都说不要买了,谁知道她竟然悄悄付了钱。哎,这不是浪费钱吗?我天天待在农村,而且一大把年纪了,哪里需要穿这么好看的衣服?”

大嫂嘴里埋怨,脸上笑呵呵的,看得出她心情还是很好的。

我悄悄给玉芝竖起大拇指,还是媳妇干得漂亮。

吃饭的时候,再次建议大嫂留在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可她依旧婉拒了。

吃了饭,她说要回去了,我亲自送她到汽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然间我想起了媳妇给大嫂买衣服的事,灵机一动,就跟司机要电话号,给了他二百块钱。

我给大嫂说,让她以后千万不要再走路进城,因为我给的钱够她坐好多次车了。

大嫂埋怨了句败家子,然后上了车。

晚上,我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的叮嘱,她说长嫂如母,大嫂为了这个家牺牲了太多,让我以后一定要照顾好大嫂。

可大嫂却不愿意来城里住,这令我很是忧愁。

玉芝叹道:“嫂子种了大半辈子的地,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平时种点蔬菜,养养鸡鸭,还能跟村里人闲聊。

如果来了城里,反而被困在这四四方方的高楼大厦里,失去了自由。哎,只要我们有空的时候多回去看看她,让她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就好。”

是的,希望大嫂每天都开开心心。

愿她健康长寿!

注:本文是小小说,已开通全网维权,搬运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