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满堂是我国当代影视文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编剧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小喜欢电影,但因家境贫困,无力承担购买影票的费用。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看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不仅自己看电影,还做“电影”放映给朋友看。他将透明的玻璃纸蒙在小人书上临摹图画,多次重复组成一串流畅动作。

以白墙为底,利用手电筒的光照进行放映。同时在播放的过程中,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内容。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高满堂锻炼了自己的口才能力,这为他日后的口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响应号召,高满堂深入农村,成为一名知青。知青在农村的生活十分枯燥,白天热火朝天一心为社会主义献身,夜晚却平静下来,没有任何休闲娱乐活动。

所以知青们经常集中性的聚集在一起,寻找有趣的事情消磨时光。

这时,高满堂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成为知青群体中的“大红人”。

恢复高考后,高满堂也成为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连师范学校学习的期间,他的文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在报刊上屡次发表文章,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学创作者。大学毕业后,高满堂接受学校分配,到大连一所中学教授中文,学校工作时间不长,便进入到大连电视台工作。

在电视台里的工作让他更早的接触到电视剧。基于对电影的热爱,他决定成为一名专职电视剧编剧,并且此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之中。但他的第一部电视《荒岛琴声》,却在播出之后遭到观众的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高满堂意识到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与之前从事的小说创作工作截然不同,对于剧本中艺术性语言的使用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从此他专心学习编剧艺术,用更为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剧本创作能力。

此后的二十多年间,高满堂陆续创作了大量优秀电视剧剧本,比如《家有九凤》、《闯关东》、《温州一家人》、《老农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电视剧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也为高满堂带去了业界的赞赏,并帮助他多次获得“飞天奖”电视剧最佳编剧奖、白玉兰最佳编剧奖以及金英最佳编剧奖等荣誉。

鉴于他对于电视剧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担任在2011年成立的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长一职。

1987年,高满堂转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创作了《竹林街15号》,这部电视剧描写了一批农村纺织女工进入城市,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寻找自己归属的故事,如实地反映了80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部真实反映现代生活,以小人物为主角的电视剧也让高满堂初尝成功滋味。随后1996年《午夜有轨电车》的创作,让高满堂的创作步上新的台阶。

这部电视剧讲述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妇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努力挣扎,从而最终找到自己幸福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一经上映,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且获得第五届亚洲电视节金奖和96年飞天奖短片电视连续剧一等奖。

1998年第一次创作知青题材的电视剧《突围》,讲述了五位知青在新时代如何寻找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通过过去和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的对比,从而提出值得观众深入反思的人生价值问题。

之所以进行知青题材的创作,因为在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电视领域中,出现了大量对于知青生活的描绘和刻画,并且希望通过电视剧的描述,使得现代青年人了解到当时知青艰苦的生活,忆苦思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知青,指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特定的历史阶段(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期)自愿或者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当农民的知识青年。

所以,知青题材的电视剧也凭借其独特的反思意味开始在我国电视剧领域中绽放独特的光辉。

高满堂创作了多篇知青题材的电视剧。在2008年,又一次创作了知青题材《北风那个吹》,这部电视剧是以高满堂真实的下乡经历为创作依据,用幽默的对白和生动的生活情节再现了知青下乡的真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描写了深入到农村的知青帅子、刘青和农村姑娘牛鲜花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社会踏入新纪元,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新时代,电视剧市场也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运作环境之中。

高满堂为了适应市场对于电视剧所提出的新要求,将关注的重点进一步放在挖掘故事内容的深度之中。

在2005年,创作了家庭伦理电视剧《家有九凤》,讲述了一位失去丈夫的女人,凭借一人之力培养九位女儿成人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上映后,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重点,并且获得高达17%的电视收视率。正是如此巨大的反响也进一步证实了高满堂创作美学的成功,强调扎根于真实人民生活的电视剧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人群体日益成为社会边缘群体。这种变化让一度活跃在电视荧幕上的工人形象日趋冷淡,以工业为主要题材的电视剧数量直线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满堂却反其道而行之,自2006年始,连续创作了工业三部曲,不仅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又掀起了一股工业电视剧热,同时打响了自己“农工商”三部曲的第一炮。

2008年,高满堂编剧生涯达到顶峰。他创作了央视开年巨制《闯关东》,这一电视剧讲述了在清末民国年间,一家山东人受生活所逼被迫“闯关东”,在关东地区为生活努力打拼的故事。

他从艺术角度深刻揭示了“闯关东”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展现了民国年间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收视高峰。并且带动了描写人类迁徙电视剧的热潮。更是在年终的评比中,屡获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闯关东》为高满堂带去了满身的荣耀,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创作的脚步,反而寻求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揭示社会现实。

在2009年,针对现代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他创作了《满堂爹娘》。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负担七对老人养老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深刻揭示了当时人口老龄化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赋予了电视剧以独特的现实意义。

2010年创作《真情错爱》,描述了在社会底层拼搏小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本部电视剧背景安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刻画了女主人公与三位男性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描绘了一出爱情悲剧。观众在观看悲剧的同时,仍能感受到其下掩盖的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故事诠释了平民百姓之间的爱情,诠释了在残酷的现实社会里,不仅有爱情,更多的还有责任和无奈,强调了真正的人生。

2012年他创作了《温州一家人》,是高满堂创作“农工商”三部曲的第二部。电视剧中浓缩了温州人创业的艰苦历程,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迁。

而2014年《老农民》,是高满堂“农工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故事时间跨度极长,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土地改革开始,持续到06年《农业税条例》的废止,共历时六十余载。

通过电视剧刻画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高满堂将目光更多的放在农民内心世界在漫长历史中的发展和变化。纵观高满堂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多部作品拥有高收视率和热烈的市场回馈,并且在艺术领域也获得较高的称赞。

而这一切与高满堂的基本生活经历以及将创作的重点集中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高满堂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作品之所以能够收获高收视率,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密不可分,也与他在作品中使用大量细腻的笔法和深刻的民俗描绘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满堂的作品总是能够突出时代特色,深刻描绘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将平民百姓刻画为笔下主要的英雄人物。

同时,影像手段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块可以生存的新领地,是拓展与发扬其生命力的有效形式,借之以传遍寰宇、存之永恒。

高满堂在多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中出现了运用了大量的民俗事象,丰富了整个视听画面的同时,还为整部电视剧增添了现实意味,更满足中国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也为传统民俗在日渐现代的社会中打拼出一片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老农民》、《闯关东》中对于东北和山东民俗细节的刻画,不仅表现了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期人民的基本生活面貌,更表现出面对着沧桑巨变的社会,人们精神层面也随之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能够为观众提供熟悉感,在观看电视的同时孕育出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唤醒观众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帮助观众重拾优秀的传统民俗,有利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正因为高满堂的影视编剧作品表现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才推动他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通过对这一角度分析,能够强有力的说明电视剧与民俗的融合,从新的视角和新的角度出发书写了新的故事,加速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打破了传统文化狭小的空间约束,能为电视剧带去广泛的民众基础,并且能够增加电视剧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增强作品感染力,同时加深观众对于作品的认同感,继而增强我国电视剧在商业市场运作且占主导环境中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不同影视作品能够为不同的传统文化提供一种传播渠道,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引导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展开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能够为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推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持续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