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创作的人物角色形象是多样化的,风格特征是典型化的。在他塑造的众多经典角色中,既有才智逼人的君主形象,也有不卑不亢的布衣士人,既有历史人物的复杂呈现,也有蜗居隐忍的市井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谈吐雍容的乾隆帝还是才智夺人的纪晓岚都拿捏得恰如其分。张国立对待表演创作勤奋、认真、耐劳,其生活经历及个人品质决定了他对普通百姓的塑造非常接地气,憨厚、诚实、善良的人物形象立体鲜明,幽默风趣、机智勇敢的人物特色引发观众共鸣。

张国立在表演创作道路上,对角色形象的把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表现出的艺术风格鲜明、生动、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蜗居且隐忍的市井居民

在叙事艺术分析研究方面,电视剧艺术具有自身特点,无论是从叙事题材、叙事方式还是叙事背景都具有丰富的特征。

我国电视剧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其中家庭题材类占据重要市场,这类电视剧主要是以家庭题材为主要叙事内容,通过讲述平凡普通的市井居民的日常家庭生活琐事,表现家庭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及其戏剧化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凡普通的市井居民在社会中一般处于工薪阶层,具有蜗居的群体性特征,在日常生活的处境中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均会引发各式各样的冲突域碰撞,而在矛盾解决的进程中,又会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类平凡普通的市井居民,在对生活的追求以及精神向往中大都是积极向上的,蜗居且隐忍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对生活有着极其坚定的信念,并且为之不懈地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张国立在荧屏上饰演的角色多由皇帝君臣形象转型到市井小人物,其扮演的小人物有一个共同点,即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纵观张国立的影视作品,尤其是近几年作为市井居民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作品鳞次栉比,如:《我这一辈子》《金婚》《亲兄热弟》《大生活》《抬头见喜》《养父》等。

2007年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播出后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该剧由郑晓龙导演,张国立、蒋雯丽主演,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一对夫妻五十年坎坷婚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剧一经播出,好评如潮,荣获北京电视台首届影视盛典“最佳男演员奖”、第二届娱乐大典年度最佳电视剧奖最佳男演员奖”、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国剧盛典回响3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奖”和“电视剧杰出贡献人物奖”、第十六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电视剧男主角奖”等奖项。

在这部剧中,张国立饰演了佟志,重庆人,性格开朗风趣幽默血气方刚,生活中比较务实,缺少情调与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表演过程中,张国立通过生动的细节表现和准确的情感把握,把佟志这一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人物的性格冲突是事件矛盾的出发点,在剧中,佟志与妻子文丽有着大量的冲突矛盾,这些矛盾冲突是在符合故事发展的规定情境和人物性格前提下,通过演员的细节动作以及语言台词表现出来的。

戏中演员通过动作的展现,体现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演员应当不在外表上模仿热情的流露,不在外表上抄袭形象,不依靠演员程式机械的做作,而是真实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动作。不应该去表演热情和形象,而要在热情影响下和在形象中去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立受过良好的表演训练,在表演理论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加之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塑造佟志这一角色时能够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做到得心应手。

电视剧《大生活》于2008年开机拍摄,这是张国立饰演“小人物”电视剧作品中一部典型之作。该剧讲述了主人公柳东一生遭遇坎坷、颠沛流离的故事,诙谐幽默,耐人寻味。

剧中,张国立饰演柳东,这一人物形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柳东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物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理想中的“大生活”,给人们以向往“大生活”的思考与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立饰演柳东这一人物,其形象塑造贴切,在对柳东语言的把握上,张国立使用了方言,表现了浓郁的幽默诙谐的风格。

柳东虽然生活坎坷、艰难,但是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反而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现实生活中以柳东为代表的人物很多,他们心底善良、耐劳勤奋、为人真诚、富有爱心,不会对生活充满抱怨,物质的追求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是追求真正的“大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立扮演柳东这样基层的人物,除了熟悉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外,还在于他善于观察和体验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

为了塑造“柳东”这一人物形象,张国立刻苦钻研、仔细揣摩,在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场面调度等方面苦下功夫,将“柳东”这一善良质朴、诚实耐劳、心存感恩、富有爱心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示出来。

张国立在“柳东”这一小人物塑造中,昭示出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以及社会普通底层人物的生活常态和对生活的理解,并通过角色的体现,引发大众的思考与讨论,追寻内心真正的“大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且韧性的企业职员

从上世纪以来,电影表演美学一直处于一种单一且稳定的发展格局,经过几十年的流变,中国电影表演美学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在表演领域内呈现其独具的特性。

中国的表演美学发展经历了文化启蒙、文化崛起、文化自信等不同的阶段历程,表演艺术的升级也对中国文化以及社会思潮产生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在表演美学思潮影响下,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了戏剧化表演模式、纪实化表演模式、日常化表演模式和模糊化表演模式。

在吸取和接纳外来文化因素的过程中,表演模式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与强劲的创造力,从较为传统的戏剧化表演模式,逐渐与巴赞、克拉考尔推崇的纪实美学相靠拢,形成纪实化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叙事方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逻辑,重在探索空间叙事的表演美学形态,使表演成为空间的元素,日常化表演趋势不断完善。

在此之后,对空间内情感的探索不断深入,角色的情感来源、创造、延续等问题复杂多变,意蕴深厚,模糊化表演开始实行。

表演模式乃至表演美学的发展与流变与当下主流文化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演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除掌握一定的方式、技巧外,还要不断适应主流表演美学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来,张国立主要以饰演平民百姓的角色类型为主体,随着《金婚》《大生活》《亲兄热弟》等电视剧的热映,张国立的塑造的小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除了小人物的角色类型饰演外,企业职员的角色塑造也是张国立的又一形象类型。此阶段,《顽主》《混在北京》《忠诚》《老爸当家》《爱的追踪》《相爱都难》《不如跳舞》《好久不见》等影视作品的热映,让张国立塑造的企业职员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好评如潮。

1990年,张国立主演犯罪类型电影《袁氏遗产案》,影片讲述了1982年夏,香港理华贸易公司副总经理袁亦方和表妹桑璐以未婚夫妻的身份回大陆办理继承桑父遗产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立在片中饰演项欢,其精彩表演使观众深深陷入剧情,张国立也凭借此片获得第十三届大众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6年,张国立出演何群执导的电影《混在北京》,这部影片讲述了北京一座筒子楼里出版社职工的故事,张国立在片中饰演一名出版社编辑,他因肮脏的生存环境而愤愤不平,试图反抗,但又迫于现实无奈只能接受现状,张国立将这一角色拿捏得恰如其分,由此夺得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视剧《好久不见》中,张国立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尝试了新的角色,在剧中饰演地产公司老总贺文华,其人年轻时和富家女叶琳娜结婚,依靠其经济势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但是贺文华内心是痛苦的,一直等不到叶家的欣赏和认可。

梦蝶的出现,让贺文华感受到生活的激情和希望,虽然他知道梦蝶对自己的情感是不纯洁的,但是因为生活的痛苦和婚姻的煎熬,贺文华最终还是沦陷出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回答学生的一个问题时,讲到:“演员的艺术和内部技术的目的,应当在与以自然的方式在自己心里找到本来就具有的作为人的优点和缺点的种子,以后就为所扮演的某一个角色培植和发展这些种子。因此,在舞台上所描绘的形象的灵魂是由演员用他自己活的心灵的各种元素,他自己的情绪回忆等等配合和组合而成的。”

在剧中,张国立认为对贺文华的理解要有一种新的态度和视角,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贺文华的性格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文华事业成功是无容置疑的,事业的上升是他对工作坚持和勤奋的结果,从小小的普通职员做起,保持隐忍、耐劳、谨慎的工作态度,但是贺文华的事业成功是靠妻子帮助实现的,他需要真正的被认可和认同,对于出轨,贺文华是无助的,给家庭甚至所有人带来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张国立塑造的企业职员的角色类型既典型又准确贴切,这与他对社会各类型人物情感世界有着深刻的理解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