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一个电影导演的创作根源必定植根于他所生长的文化土壤,即便他的创作足迹不断变换与迁徙,他的电影风格的依旧难以摆脱其文化源头的影响与他所成长的背景制约。

对于杰克逊来说,他丰富多彩的电影世界的根脉与土壤便来自于南半球的大洋洲上那个风景优美,文化绚烂的岛屿之国新西兰。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拥有大约 50万的人口,是一个多民族与多宗教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临海洋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为新西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也造就了这个民族海纳百川的开放性的文化特征。

在新西兰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相互融合的国家中,既有大洋洲文化的简朴随性,也有美洲文化的热情奔放,以及欧洲文化的典雅高贵,还时时呈现出亚洲文化的儒雅平易。可以说,多重性格并存的新西兰,以强大的包容性接纳不同民族与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这个民族文化特性影响了新西兰的电影气质,也造就了杰克逊的电影风格。因此,包罗万象的民族元素,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丰富多彩的类型风格,构成了新西兰电影的整体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新西兰电影史上的经典佳作,不仅有恬静淡雅、意境深远的《钢琴课》(ThePiano),也有充满本土色彩的《夕阳武士》(OnceWereWarriors)、《罪孽天使》(HeavenlyCreatures),清新迷人的《天使与我同桌》(AnAngelatMyTable)、《鲸骑士》(WhaleRider),更有气势恢弘、美丽奇幻的《指环王》(LordoftheRings)、《霍比特人》(TheHobbits)。

在新西兰,电影是政府大力扶持的重要领域。电影委员会一年支持 4 部本土电影,此外,还涌现出一大批独立制片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 年,李塔玛霍利导演的《夕阳武士》(OnceWereWarriors)甚至击败了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成为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

电影文化的培育与营造是新西兰电影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着近三十年历史的新西兰国家电影资料馆,馆藏丰富,藏有三万多部新西兰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政府的电影机构还通过电影节的方式支持本土电影,并积极鼓励和资助年轻人的创作,为本土的电影工业发掘和培养人才。这是一个电影的国度,处处弥漫着迷影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风格的电影院,各种主题的电影节,让新西兰人时时生活在电影的氛围之中。走在新西兰的大街小巷,你不仅可以看到各种熟悉的电影拍摄场景,还可以听到各种关于电影的故事与传说。

从惊险的《垂直极限》(VerticalLimit)到魔幻的《纳尼亚传奇》(TheChroniclesofNarnia),从诗意的《钢琴课》(ThePiano)到史诗的《指环王》(LordoftheRings),关于新西兰电影文化的痕迹在这个关于电影的国度里几乎随处可见的。

此外,作为邻邦的澳大利亚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对新西兰电影有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 年,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澳洲电影委员会”,设立属于政府的电影制片机构澳洲电影局,出资拍摄了大量电影,引发了澳洲历史上第一轮电影热潮,也是澳洲电影新浪潮的开端。之后,彼得威尔、菲利普诺伊斯、贝尔斯福德、阿姆斯特朗等一大批杰出的澳大利亚电影人横空出世,使得澳洲电影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新电影现象,并打开了通往好莱坞的大门。这批杰出的电影工作者在美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称作“桉树叶帮”。

由于地理和文化上的接近性,澳大利亚电影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西兰电影业的发展,带动了新西兰电影的繁荣。多年来,新西兰政府不仅积极扶持“本土电影”的发展,并通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来吸引外资,以“合拍片”的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了众多热爱电影的艺术拓荒者和包括好莱坞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制片人,因而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热门制片国家”。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西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电影圣地”,开创了一个蓬勃繁荣的电影的黄金时代。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新西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电影生态环境,正是自由开放的电影创作环境,造就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本土电影人和轰动世界的电影杰作。而杰克逊和《指环王》(LordoftheRings)系列,正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所有电影几乎都是在新西兰拍摄的,包括《指环王》(LordoftheRings)三部曲这种巨制。杰克逊以自身才华和独创性打破了“新西兰导演在本土无法取得发展”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西兰电影工业的风貌,在深深地刻上了新西兰文化烙印的同时,也在不断突破本土文化的局限,这种继承与创新,是杰克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开放的文化环境培育出开阔的海外电影市场。不仅本土电影人积极拍关于新西兰的传奇故事,许多境外电影人也踊跃地加入这个“新西兰制造”的电影大军,《金刚》( KingKong )、《 最 后 的 武 士 》( TheLastSamurai:Bushidou )、《 纳 米 亚 传 奇 》(TheChroniclesofNarn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胜枚举的卖座大片和艺术佳作纷纷从这个新兴的电影基地上诞生。新西兰不仅广纳境外的电影资源,而且,充分利用境外尤其是好莱坞的资金、技术和工业优势,积极输出人才,走“精英化”的发展路线。

许多电影人通过打入好莱坞电影王国,借助好莱坞的资源使自己的电影事业更上一层楼。其结果,在这些杰出的电影人以好莱坞制作或合拍片的方式,在国际化的同时,也将新西兰电影的影响进一步发扬光大。

比如导演过《钢琴课》(ThePiano)、《贵妇的肖像》(ThePortraitofalady)、《圣烟》(HolySmoke)的女导演简坎皮恩,导演过 007 系列电影《铁金刚:择日再死》(DieAnotherDay)和《穆赫兰跳》(MulhollandFalls)的毛利族导演李塔玛霍利等,尤其是游走在本土与好莱坞之间的彼得·杰克逊,更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得·杰克逊从小就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而电影正满足了他浪漫瑰丽的奇思妙想。这个 1961 年 10 月出生于惠灵顿的孩子,对影像有着天生的敏感。五、六岁便开始从电视荧屏上痴迷地寻找影像之梦。

8 岁时,彼得·杰克逊偶然观看了好莱坞经典恐怖物片《金刚》(KingKong),影片中金刚的形象使他深深地为之迷恋。之后,杰克逊不可救药地地迷上了电影特效,当个最优秀的电影特效师,曾是少年时代杰克逊的最高理想。犹如当年的电影先驱梅里爱,他幻想着把摄影机当作神奇的魔术棒,在银幕上表达他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通往电影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1978 年,为了获得新西兰著名的电影公司FilmVnit 的一个职位,17 岁的彼得·杰克逊不惜辍学去应聘,但事与愿违,不幸名落孙山。

为了生活,杰克逊曾在某报社干了七年的摄影暗房的洗印工作。但是,这七年杰克逊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电影梦。1983 年,彼得·杰克逊拍摄了生平第一部电影《阳光下的炽热》(RoastoftheDay),这部 10 分钟的短片算是杰克逊的初试牛刀。

1987年,在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协助下,彼得·杰克逊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积蓄拍摄了长片处女作《宇宙怪客》(BadTaste)(又名《坏品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宙怪客》后期便已经费告罄,项目搁浅三年多,后期制作最后是在新西兰国家电影局资助下完成的。

更令杰克逊振奋的是,《宇宙怪客》(BadTaste)得以在 1988 年的戛纳影展上亮相。于是,彼得·杰克逊作为新西兰的独立导演开始为众人所瞩目。

《宇宙怪客》(BadTaste)的成功为彼得·杰克逊开辟了前行的电影之路,1989年,杰克逊导演了一部真人与木偶合作的电影《对付弱者》(MeetTheFeebles),获得商业成功。

之后,1992 年又趁胜追击导演了颠覆经典恐怖片类型风格另类的《群尸玩过界》(Braindead)。当在商业电影领域稳稳地站住脚后,彼得·杰克逊却出人意料地导演了一部主题严肃、风格写实的艺术电影《梦幻天堂》(HeavenlyCreatur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电影根据发生于 50 年代的一宗轰动新西兰的杀母真实案件改编。影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处于充满幻想的青春期,她们发展成难以自控的同性恋情,由于家庭的束缚,最后母亲被谋杀。

这部具有鲜明的幻想色彩的影片获得了威尼斯影展银狮奖。1997 年,在好莱坞电影工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彼得·杰克逊加入了进军好莱坞的大军,导演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制作《神通鬼大》(TheFrighteners)。

这一年,杰克逊还编导了一部关于被人们遗忘的新西兰电影制作和发明家科林麦肯齐的纪录片《被遗忘的影片》(ForgottenSilver),这部创意独特的影片获得了葡萄牙国际幻想电影节观众评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世纪来临后,魔幻电影的“中土世界”将彼得·杰克逊推向了他电影事业的高峰,从 2001 年到 2003 年,彼得·杰克逊在美国新线公司的支持下,将魔幻小说作家托尔金的名著《指环王》(LordoftheRings)三部曲搬上了大银幕,影片获得了他从影以来的最大的成功,不仅全球票房成绩跻身于影史最卖座电影的前十名,并且获得了17 项奥斯卡金像奖。

如今,彼得·杰克逊正延续着《指环王》(LordoftheRings)的成功,2011 年开始,拍摄《指环王》三部曲的前传《霍比特人》(TheHobbits)电影三部曲,截止 2014 年 2月 3 日,《霍比特人:意外之旅》(TheHobbit:AnUnexpectedJourney)、《霍比特人:史矛 革 荒 漠 》( TheHobbit:DesolationofSmaug )和《霍比特人:五军之战》(TheHobbit:ThereandBackAgain)三部曲已经全部完成并公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低成本血腥电影到高科技魔幻大片,彼得·杰克逊在自己的电影生涯中的各个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当代新西兰电影艺术风向标式的人物,他拒绝了好莱坞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待遇的诱惑,坚持在新西兰本土拍电影,为新西兰民族电影的振兴尽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