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赵本山的小品是春晚的保留节目,也是压轴节目。可以说,作为东北人,其他的节目可以不看,但赵本山的小品是必须要看的。

现在的不少社交平台,很多直播的,不管是大人和小孩,其实很多人都是东北人。东北人给南方人的印象就是,特别能说会唠,能侃大山。“唠嗑”,是东北方言,是说话、是闲聊的意思。不管是能唠嗑,还是侃大山,都不是最地道形容东北人能说会道的词语,最地道的词是“白话(hua轻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话”并不仅仅指能说会说,而且还含有言过其实的成分,多少有些虚话假话和添枝加叶在里面,这绝对是东北的特产,是东北特有的文化。那么,为什么很多东北人都能白话呢?

东北以前是蛮荒之地,是满清的发源地,人稀地广,后来山东河南等地的农民为了生存,来到了东北。人是群居动物,况且来到东北的这些人大都是在小村落聚居的,生产生活时候大家自然会聚到一起,因为彼此熟悉,说话交流要多一些,时间久了,自然会提升说话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寒冷地方的人性格豪爽,这听起来有一些道理。但大多数东北人真是直爽的性格,有啥说啥,不掖着也不藏着。而且,东北人骨子里还非常自信,自带幽默感,这不仅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听起来还很有吸引力和亲和力。

东北土地肥沃,一年耕种一季就能满足生活需要了,所以,以前很少人有外出打工。冬天很冷,落雪之后,就到了“猫冬”时节。这时候,粮食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剩下的时间就是吃喝玩乐了。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到某户家里,在灶坑里架上木头,锅里炖着小鸡蘑菇。大家往热乎乎的炕头一坐,或者吹拉弹唱,哼着二人转,或者喝着小烧侃大山,或者看纸牌打扑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昼短夜长的日子里,大家边吃边喝边玩儿,更多的是唠嗑说话。不管古今中外,无论天南海北,有的是有鼻子有眼睛,有的纯粹是云里雾里,瞎说一通。但好在大家在一起注重的是交流的过程,至于是真是假这是次要的了。常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语言表达能力想不提高都不可能。

#来点儿干货#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