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南一加油站老板斥资百万,养起了浑身病毒能上岸行走的怪鱼,两年不到就赔得倾家荡产,随后意外发现鱼身上的特殊绝技,最终凭借这一绝技每年轻松净赚上千万,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有个鱼庄,每天门口都挤满了人,生意非常的火爆,鱼庄的主人名叫岩坎凡,很多客人都是不远万里,专程赶来品尝一种名叫“吧西哩”的鱼,可谁能想到这种鱼在十几年前曾让无数渔民头疼不已。
吧西哩学名“攀鲈鱼”,因为这种鱼性情凶猛,不仅会捕食大多数养殖的鱼类,而且自身还携带多种病菌,所以很多养殖户都会想方设法的除掉它,更别说人工养殖了,那么这种鱼是如何成为岩砍凡的摇钱树的呢?
其实,在此之前岩砍凡并没有接触过养殖业,他原先在当地开了一家加油站,过着旁人眼中人人羡慕的小康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岩坎凡听说北京市场上有一种鱼竟然能卖到三千多块钱一斤,但是这种鱼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养殖,只能通过国外进口的方式获取。
岩坎凡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如果自己能把这种鱼规模化养殖起来,一定能够大赚一笔,可搞清楚情况后,岩坎凡却傻眼了,三千多块一斤的鱼正是吧西哩。
他小时候在河流里见过几条野生的,但这种鱼个头小,鱼刺还特别多,当地人基本上都是把这种鱼当作杂鱼处理,根本没有人收购。
尽管如此,岩坎凡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了家里的加油站,决定要建设一个攀鲈鱼的规模化养殖基地。
为了搞到优良的种鱼,岩坎凡和姐夫没日没夜地穿梭在当地的农贸市场中,只要是见到成色还不错的攀鲈鱼,他都会不计代价的收购回来,前前后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岩坎凡也没见到几条满意的种鱼。
就在他灰心丧气,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位老渔民给他提了个醒,可以到攀鲈鱼的其他产地试试,于是岩坎凡又不远万里跑到了缅甸、泰国等地,历经了重重磨难,终于弄到了两百多条优良的种鱼。
种鱼的问题解决后,岩坎凡索性直接把自家的房顶改造成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鱼塘,搞起了小规模的试验养殖,结果不养不知道,一养着实给他吓了一大跳。
养了不到三个月,岩坎凡就有了两个重大的发现,也正是这两个发现,让岩坎凡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把攀鲈鱼卖到了全国各个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5月份的一天清晨,岩坎凡起床后打算上楼看看种鱼的状态,可眼前的一幕直接让他傻了眼,在楼顶圈养的攀鲈鱼竟然跳到了一楼,而且在地上呆了一晚的时间,结果这些鱼不仅没死,一个个竟然还活蹦乱跳,这让岩坎凡非常吃惊。
原来,攀鲈鱼的鳃上器非常发达,就算是离开水也能自由呼吸,据资料记载,攀鲈鱼最长可以在陆地上存活一周左右的时间,并且攀鲈鱼还拥有强壮的胸鳍,在离开水域后可以通过摆动胸鳍、鳃盖等器官在陆地上自如行走。
反倒是在水里,由于氧气稀薄,攀鲈鱼每隔十几秒就得钻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然就会被憋死在水里。
这种会被水淹死的鱼,岩坎凡还是头一次见,如果这种鱼真的能够规模化的养殖起来,就可以在保证鱼肉新鲜的情况下运输到全国各个地区,市场可以说是非常广泛。
这次意外的发现也让岩坎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坚持下去,攀鲈鱼一定能够让他大赚一笔。
另外,岩坎凡还惊喜地发现自己买回来的种鱼,有几条经过自己细心的饲养,体型增长了两三倍,野生的攀鲈鱼基本上只有两指宽,最大的也仅仅只有半个手掌左右,但人工饲养的攀鲈鱼体型居然是野生攀鲈鱼的三倍左右,并且肉质的口感也提升了不少。
由于此前并没有人养殖过攀鲈鱼,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岩坎凡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将种鱼分成四批,设置不同的饲养环境、喂不同的饲料,研究最适合攀鲈鱼的饲养条件。
为了养好攀鲈鱼,岩坎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之前开加油站攒下的钱花光后,他就想尽各种办法跟亲戚朋友借。
为了尽快攻克攀鲈鱼的养殖难题,岩坎凡直接吃住在养殖场里,有时候一连几天妻子都见不到他的人,时间长了难免有一些流言蜚语,这让岩坎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顶着重重的压力,岩坎凡用两年的时间终于收获了果实,经过他人工饲养的攀鲈鱼,个头和口感都有了质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8月份开始,岩坎凡开始四处宣传自己的攀鲈鱼,并且把鱼苗送给附近的养殖户,让他们跟着自己养殖攀鲈鱼,可是压根就没人愿意相信他,况且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在养殖罗非鱼,放着现成的钱不赚,怎么可能跟着岩坎凡干赔本的买卖?
岩坎凡磨破了嘴皮子,好容易才有三家养殖户愿意试试,这还是岩坎凡承诺按照他养殖的方法养100天,到时候不管攀鲈鱼情况怎么样,他都会按照每公斤2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
没过多久,岩坎凡研究的攀鲈鱼养殖方法就好评如潮,从第一年的三户,到第二年的十几户,再到后来县里所有的养殖户都跟着养起了攀鲈鱼。
有了稳定的货源后,岩坎凡通过朋友的介绍,把自己养殖的攀鲈鱼推荐给了当地的多家酒店。
口感独特、肉质鲜美的攀鲈鱼肉,很快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一时间用攀鲈鱼做成的菜肴,几乎成为了当地居民宴席上必点的一道美食,而岩坎凡每年通过养殖、贩卖攀鲈鱼,就能获利几百万。
一直到了2015年,岩坎凡意识到应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攀鲈鱼的美味,自己的家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风景优美,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难免会有人想要带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回去,于是岩坎凡便开始尝试着把攀鲈鱼装进罐头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岩坎凡和妻子找到了几种非常适合攀鲈鱼的调味品,将生鱼肉一条一条的分割下来后装进玻璃容器里,然后放进去几种当地特有的天然食材,将其制作成生鱼罐头。
这样一来,不仅鱼肉的保质期大大提升,味道口感也别具一格,一条生鱼卖到市场上大概能获利十几元,但是制作成罐头利润直接翻倍,还能出口到其他地区,就连本地的居民都非常喜爱,2015年10月份上市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卖出去了四五万瓶。
同时,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岩坎凡还在当地开了几家鱼庄,就以攀鲈鱼在当地的名称“吧西哩”命名,每一条攀鲈鱼除了鱼肉之外,鱼鳞可以做成油炸鱼鳞,鱼骨可以做成椒盐鱼骨,每天鱼庄里都是座无虚席,有的顾客直接驱车几百公里来到鱼庄,只为了品尝美味的攀鲈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而久之,攀鲈鱼成为了西双版纳自治州一道响亮的招牌菜,岩坎凡不仅自己依靠攀鲈鱼每年净赚几千万,他还积极的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致富。
仅2015年一年,岩坎凡创建的攀鲈鱼养殖合作社,每一户实现营收净增长两千多元,一直到2018年,靠着养殖攀鲈鱼,每一户都能多收入四五万。
除此之外,在岩坎凡大规模养殖攀鲈鱼之前,这种鱼在我国国内已经濒临灭绝,他也因此获得了多项殊荣。
岩坎凡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传奇,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