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天结束后,各种各样有关高考的词条迅速登上热搜,引起了全民关注,而今年高考也因报考人数达1353万人,被称为“最卷一届”,于是有人说:现在高考太卷,拼死拼活都上不了清北,这要在古代,我高低是个探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举考试相当于古代的高考,同样是百万学子争过独木桥,居然有人敢质疑古代高考的含金量?他们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你上可能还真不行,你要是带着现有的知识水平穿越回古代,大概率是个文盲哦,古代高考确实需要死记硬背,但可不是背个《静夜思》或者《滕王阁序》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四书五经、名家著作、文坛经典,加起来足足好几百万字,你背一个试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就算你记忆力超群都背过了,仰起高傲的头颅走进考场,第一眼,题目有关《静夜思》,你以为人家考的是古诗词填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再看第二眼,发现人家考的其实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可别再说古代科举so easy啦,而且那时候,可不只是考题变态难,科考之路更是超级无敌变态难,有多难呢,真正的过五关,斩万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第一关,有点文化的都能参加,但得先查查你祖上三代是不是都老实人,然后每五个考生一组签个保证书,互相担保,这要是谁家世背景出了问题,或者谁以后作弊了,那大家伙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够,还得有个当地秀才身份以上的大哥作保,出具个无犯罪证明,确保你、你爸爸、你爸爸的爸爸,你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没偷过鸡、没摸过狗、坚定思想跟朝廷走,这才能参考,摸底考考过了就算童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院试那都是各省主办,想通过院试就没那么简单了,学识、品行、为人处世,你得样样精通。比如,四书五经你得会背吧,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你得会处理吧,下雨你得知道往家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你侥幸通过院试,那么恭喜你,正式成为了一名穷酸秀才,虽然民间常说穷酸秀才穷酸秀才的,可你真别看不起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家一不用交税(省钱),二不用扛锄头下地参加义务劳动(省劲儿),三不用给官员下跪(倍儿有面子),而且一般知县啥的小官儿,还不能对他随意动刑,这江湖地位,你就可劲儿羡慕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关在唐宋时叫“乡贡”、“解试”,明清叫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半在秋天,又叫——“秋闱”,考过就有了“举人学历”,这一关的难度可比上一关难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凡有一点偏科都不行,不过考过了,那可真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你就有机会当官啦!而且有人中举还算当地政绩,县长见了你都得客客气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热播剧《庆余年2》中,春闱篇备受好评,这所谓春闱指的就是——会试,到这一步,除了考察你的文化水平,主要还得看你是不是个当官的料,你说你像包公一样会断案,那都小儿科!你会跟包公一样处理复杂的政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傻了吧,别看我,我也傻了~所以能过这关的人才是真正的万里挑一,这关的试卷最终还得由皇帝审核,通过者称为——贡士,地位嘎嘎高!不过这考试还没到头呢,你还得接着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亲自考察,过了这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进士,成绩最好的三名,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被视为“天子门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关一般不淘汰人,主要是按照学识表现给大家排个名次,好给分配工作,而关于殿试还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比如北宋时期,宋太祖规定——谁先交卷谁是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以为呼啦呼啦写完就行?天真!这可是给皇帝看的卷子,谁敢糊弄?字得写好看吧!内容得精彩吧!敢交个流水账上去,一不留神就得喜提九族消消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嘛,要是同时交卷咋办呢?有一次,考生王嗣宗和陈识就同时交了卷,宋太祖一瞅,那你俩跑个步比谁快吧,毕竟身体素质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嘛,结果又打平,别急!宋太祖还有招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俩打一架,赢了的是状元,结果,王嗣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比武获胜的文状元,也被人戏称为“手搏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中进士不光能给分配个好工作,顺带连婚姻大事也能搞定,据说在宋代,科举放榜的时候就有好多人等着,瞅见中意的女婿人选,直接撸起袖子开抢,像是著名的文坛大家——欧阳修,宋仁宗心腹——王拱辰,都是被抢的,王安石还去抢过一个叫蔡卞的女婿呢,这种传统也被称为——榜下捉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下来,古代读书人的进阶之路大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看到这儿就要说了,虽然古代要求高,但是竞争没现在大呀,还真不是,虽然现在动辄上千万人参考,但本科录取率却能达到80%以上,古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古代科考不仅难,也更卷,想拿到最高等级的“进士学历”,概率可能就千分之几,而且万一你遇到了大神齐聚一堂的“黄金时代”,那就纯纯成了人家的炮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看,你还觉得古代高考你上你也行吗?听我的,赶紧钻被窝里偷笑两声,庆幸自己生在了个好时代吧!最后,大中华寻宝记衷心祝愿莘莘学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