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一票否决巴勒斯坦入联决议后,国际社会风波四起,巴以冲突看不到解决希望,人道主义危机难以解决,出于国际责任感,多国发声支持巴勒斯坦

挪威、爱尔兰和西班牙也在5月22日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背后含义就是希望巴勒斯坦的入联决议能够通过,尽快落实政治对话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加沙地区平息战火。

而目前的局势其实已经明朗,在明面上,美国支持“两国方案”,多次强调希望和平解决问题,实际上则是以“自相矛盾”的借口,忽视加沙民众的权益,继续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做法让美国深陷舆论危机和国内抗议热潮,可令人惊讶的是,法国仍旧在此事上保持犹疑态度,法国外长斯特凡纳·赛茹尔表示“现在时机不太合适,法国应该观望”。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对法国会产生不小的消极影响,爱尔兰、挪威和西班牙承认巴勒斯坦后,以色列直接召回了当地的大使,可见其态度激烈,对法国来说也是这样。

如果法国态度强硬,要站在美国及其部分欧盟国家这边,也算是一条路走到底,或者说法国跟着主流国家,选择认可巴勒斯坦,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认可,法国当然也能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问题就在法国左右横跳,白宫对巴勒斯坦认可这项举动是坚决反对的,其发言人表示“这是单方面推进和平议程,不会产生任何效益”,而巴勒斯坦及其沙特等国家都是非常欢迎。

从这里可以看出,目前因为巴以冲突,国际社会目前成为了两个阵营,一方要激化冲突,让加沙战火继续下去,另一方则希望缓和局势,控制事态走向。

俄方报道评价称欧洲部分国家的让步将带出更多的国家来到缓和冲突这边,同时,擅自推进冲突的国家群体也会承担更多的舆论压力,从美方高校抗议中也能明显看出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说明,法国因为未承认巴勒斯坦国遭遇了相应的国际舆论压制,同时还因为立场摇摆被美方及其部分欧盟国家诟病,这明显站到了一个无比错误的位置。

西班牙在做出决定后,当地报纸评价称“西班牙做出了历史正确的选择,至此,他们能够昂首接受任何评判”,挪威首相则表示“需要为巴以民众提供一条和平解决的路”。

而法国则没有相应的魄力,可以说,马克龙既想要维持和以色列的关系,又不想遭到国际舆论的压制,因此行事充满保守观点,以观望、拖延解决目前面临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法国地位不支持马克龙做出这样的决定,先不说马克龙一直追求的欧洲自主化,单放在欧洲来说,法国总归是该地区的领队国家之一,可以说,马克龙态度不明确代表很多国家。

结果欧盟成员都等着法国表态,最后却出来一个“那边都有顾虑,站中间”的答案,而德国有着历史因素,对犹太人问题及其谨慎,不出来表态可以理解。

这样看来,法国的立场就其尴尬,抛除历史因素,能够有这个体量,且没有明确站边的,好像就只有法国一家,欧盟大部分国家该何去何从,就指望马克龙指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国际社会因为巴以冲突产生的人道主义危机大受舆论影响,没有国家能够独立在这个圈子之外,针对平民进行军事行动,迫使美国的西方盟友不得不重新思考立场。

就联大表决票数来说,美以反而是和国际共识走偏的那一方,这说明美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下降,但法国在这种情况下仍旧没能“支棱”起来。

马克龙多次强调,法国不能成为美国附庸,想要追求欧洲自主化道路,目前欧洲议会选举将近,正是其展现态度的时候,结果却令很多人大失所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归根结底,认可巴勒斯坦的国际地位,只是将地区冲突转变为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让以色列的行动丧失合法性,可要说能直接终止冲突,那还是不可能。

毕竟连美国都没能改变以色列的想法,法国认可自然也不行,对比其他欧洲国家,德法两国对欧洲自主化的追求更进一步,但德国有其历史因素,法国则是自己决定的犹疑状态。

目前,巴以冲突有了获得和解基础的可能性,安理会也会重新受理联大决议,而法国能不能在欧洲议会选举之前展现明确态度,也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同一天!挪威、爱尔兰、西班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央视新闻)

《外媒:法外长称,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非“禁忌”,但现在不是合适时机》(环球时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