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刑案思辩大家谈”第三期“刑事辩护:理论和实务的双向奔赴”研讨会成功举办

5月31日,京都律师事务所刑事三部举办“刑案思辩大家谈”第三期,研讨主题为“刑事辩护:理论和实务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刑案思辩大家谈”活动,由刑事三部封旺律师主持,两位主讲人刘玲律师和王一超教授先后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她们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刑事辩护的理论和实务融会贯通,为刑辩律师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考路径。这场讲座,线上、线下五百余人参加,互动热烈,大家踊跃提问、参与讨论,原定两小时的讲座连续延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旺律师首先对两位嘉宾进行了介绍,结合办案感受介绍了理论和实践对刑辩律师的重要性。他说,实践是理论灵感的来源,理论是实践规律的提炼化表达,律师要想走得远,理论素养和实务技能不可偏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玲是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现担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评审专家。她从事检察官、律师职业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深厚的法理基础,办理过多起国内有影响的重大、复杂刑事案件。

刘玲律师以证据辩护为核心,详细讲解了什么是证据辩护以及律师如何进行证据辩护。刘律师以房子作比喻,将控方的证据体系比喻成一座房子,她提出从微观、中观、宏观方面质疑控方证据体系的方法:质疑关键证据、破坏证据链、对证据体系整体质疑。在讲座中,刘律师还通过自己承办的案例分享了证据辩护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经验法则、逻辑规律在证据分析中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一超是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刑事司法教研室副主任、教学发展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

王一超教授以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武器平等”原则为切口,结合证据法理论与法律规范,详细介绍了证据辩护的武功“心法与招式”。在讲座中,王老师讲解了可以助力律师进行质证的传闻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等证据规则,对法定证据种类、排除合理怀疑、举证责任、法律推理等进行解析。王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分享了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框架和步骤,最后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结语鼓励刑事律师在理论与实务道路上双向奔赴。

在互动环节,两位主讲人都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出律师在处理案件时,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法理和精神。同时,两位主讲人都提到辩护策略的重要性。

讲座中,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牛星丽律师、刑事三部马立喜律师讲述了自己办案中的心得体会,分享了质证的经验,大家对司法实务中的辩护痛点进行了充分讨论。

后续活动

“刑案思辩大家谈”系列活动是京都律师事务所刑事三部为加强内部交流,提升律师刑事辩护实操能力,增强律所刑事辩护品牌影响力而专门设立的栏目。栏目旨在促进京都总所与分所间,所内与所外同行、专家学者间,所内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刑案思辩大家谈”活动将每月举办一期,下一期活动将继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