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黄长烨回忆录》和相关真实史料编写,全文约5200字。

如喜欢本系列文章请关注公号《魔幻传记》和《欢欢的牛油果》

【一】
1997年2月12日,上午9点。北京。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和一个年轻男人,走进了韩国驻北京总领事馆附近的一家百货商店。
他们在商场内东逛西逛,不时抬起头望望窗外,脸上满是不安的神色。
十几分钟后,一个身穿暗色夹克的男人走进了商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走近了他们,在和这两个人低声耳语几句后,三个人出了百货商店的大门,打了一辆出租车,一直开到了韩国领事馆门口。
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将他们接了进去。总领事在此早已等候多时,立即上前热情的握住了老者的双手:“黄先生,欢迎”。老者带着疑虑的眼神看看总领事,又看看早已禁闭的大门。这才长舒一口气,坐了下来。
他顾不上喝口热水,就一刻不停的讲述起来。为了今天这一刻,他付出的代价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老者是原金日成综合大学校长,曾担任过朝鲜最高人民议会议长和劳动党中央总书记的黄长烨先生。他今天投奔韩国领事馆,就是为了“脱北”,和他在一起的中年男子,是原先他的手下金德弘。限于他显赫的身份,都处都有眼睛盯着他,此次“脱北”行动全程由金德弘联系韩方。
其实他们原定的逃亡目的地是日本,但他们刚到达日本的第一天,在日朝鲜人组织“朝总连”就来拜访,而且以保护黄长烨为名,二十四小时守护在他的身旁,他不得不更改了计划。
黄长烨“脱北”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太不寻常了。
作为朝鲜“主体思想”的实际杜撰者,黄不但是朝鲜思想领域的开山鼻祖,更是身居高位的大员,其和金日成的关系非同寻常,金正日更是他的学生,无论何时只称呼他为“黄老师”,在朝鲜,这可是无上的荣誉。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脱北”呢?何况他已经74岁,妻子,三个孩子和几个孙子还留在朝鲜,按照金家的做事风格,黄长烨“脱北”之后,留在朝鲜的家人恐怕凶多吉少。
具体缘由等会儿再分析,总之黄的“脱北”是件石破天惊的大事,韩国人也为钓到一条大鱼而兴高采烈。按照黄的级别,一定掌握不少关于朝鲜高层的内幕。
可此时朝鲜领事馆的“便衣”们也行动起来了。一百多个“黑衣人”包围了韩国领事馆,试图强行闯进去抓人,幸亏我们的武警战士阻拦及时,才没有酿成重大的国际纠纷。
黄长烨和金德弘如坐针毡,为了防止别人下毒,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吃罐头,喝瓶装水。这些还不算什么,由于韩国领事馆对面就是刚果大使馆,而刚果与朝鲜关系向来友好,领事馆的大使害怕对面藏有狙击手,于是用厚厚的窗帘将这边的窗户挡了个结结实实。
黄和金二人就在密闭的屋子里开始了焦心的等待,他们不仅要牵挂家人,还要在二十四小时的白炽灯下煎熬,他们看不见太阳和月亮,也看不见韩国人正为了他们的命运而奔走。
一个月后,奔波终于有了结果:黄和金将被转运到第三国——菲律宾。由于菲律宾和韩国关系不错,二人在菲律宾办好手续后,将最终抵达韩国。
恰在此时,菲律宾的朝方人员也接到了格杀勿论的命令,幸好菲律宾官方伪装搞的好,那些人摸不清楚他俩究竟在哪里,当那些特工还在寻觅他们时,黄长烨和金德弘早已坐上一架波音飞机,飞向了首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黄长烨的脱北,让人们真正窥视到了朝鲜高层的秘密,当韩国人再次打量这片陌生的故土时,看待它的眼光也与以往不同起来。

在战争年代,黄长烨和金日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疑心极重的金日成之所以对黄长烨信任有加,是因为黄的聪明。

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对金日成的领导力有了疑问,在这个关键时刻,是黄长烨的主意拯救了金日成的威望:他悄悄剥掉了一截松树皮,在树干上刻下了“金日成必胜”几个字,然后又拿树皮覆盖在原处。

等到他装作无心发现这个秘密时,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以为是上天的指示,于是那些三心二意的人也变得坚定起来。

战后,金日成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地位。黄长烨亲自操刀写了“主体思想”理论,塑造了金的不败神话。并在随后担任了金日成综合大学的一把手。

正在他顺风顺水的时候,却无意间卷入了一场风波。

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朝鲜最激烈的争斗当属金英柱和金正日之间的继承权战争。

金英柱是金日成的亲弟弟,当朝元老,性格沉稳,跟着金日成一路奋斗,在军中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和威望。

金正日继承了父亲的性格,不但是个急性子,而且极为感性,爱哭爱笑。从来不隐藏自己对全力的渴望。

金日成一度在两者间摇摆。他也很苦恼,一个是自己的亲弟弟,功勋卓著,除了自己之外,只有他才能镇得住军中那帮老油子。另一个是自己的亲儿子,虽然性格浮躁,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血啊。

金英柱一度占了上风,六十年代,朝鲜突然修改宪法,确立了金英柱的绝对权威。此时的金英柱已是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书记、组织指导部部长,政治序列排第二位。

金正日气急败坏的去金日成那里攻击叔叔,金日成看到沉不住气的儿子,不禁摇了摇头。他是战争中血雨腥风走出来的,知道该怎么驾驭全力,按照儿子的脾气,很难驾驭军中大员,如果让他接班,金家恐怕很快就面临岌岌可危的局面。

在这个关键时刻,张成泽站了出来,他经常秘密会见年轻气盛的金正日,事实上成为金正日的心腹幕僚。

张成泽之所以卖力帮金正日,是因为他娶了金正日的亲妹妹金敬姬。
张家兄弟三个都很有出息,尤其是张成泽,聪明,帅气,多才多艺。他高中毕业后考上了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恰好和金敬姬是同班同学。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爱了。可金日成却对这段情感不满意。
原因也不复杂:据他的手下调查,张成泽出身地主家庭,历史上还有些不清不楚的地方,在那个身份政治主导一切的年代,张的出身无疑是个大黑点。
金日成让金英柱想办法拆散他们,金英柱就上了黄长烨家的门,黄长烨那时候是金大的校长,金英柱拜托黄长烨想想办法。他了解哥哥的脾气,向来说一不二,他当然不敢忤逆哥哥。
黄长烨就去做了张成泽的思想工作,暗示他早点离开金敬姬,这是老大的意思,别找不自在。张成泽回去后忍痛向金敬姬提出了分手,但金敬姬正处于热恋当中,这时候越是强硬分开她和张成泽,她就越是坚持己见。
金英柱见自己无法摆平此事,就向哥哥做了汇报。金日成无耐之下把张成泽放逐到一所地方大学学习,他想通过时间的流逝来淡化这段情感。
但两个人离的越远,这段情感就越是滚烫。在金正日的说合与帮助下,两个年轻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张成泽从此成为金家俱乐部的成员。而金正日当初之所以要帮张成泽,也是看中了他的才华,他其实是在为自己增添羽翼。

【三】
谋士张成泽为金正日提出的主意是:谋定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其一,金英柱此时已经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位置其实很尴尬。大哥金日成掌控着一切,金英柱不过是个前台干事的职业经理人,假如干的好,功劳全是哥哥的,假如干的不好,责任可就是自己的。但是世界上哪有不犯错的职业经理人?
其二,金英柱要想执行好哥哥的命令,就得和手下实权派搞好关系,可他越是和实权派走的近,哥哥就越不放心。这是一个无解的悖论。他这个所谓的二把手,其实是坐在一座火山上,很难平衡上下左右。
所以,只要金正日学会忍耐,等着金英柱出现破绽,就可以拼劲全力撕咬,一击致命。
没过几年,果然机会就来了。
黄长烨应金日成的要求,写了一篇关于“主体思想”的论文,论文发表后,却突然遭致了金英柱和金日成表妹夫的联合批评。
原来,金日成表妹夫是朝鲜中央党校的校长,由于才能有限,在意识形态研究上一直被黄长烨压着一头。
这次不过是想借机搞一搞黄长烨,好让自己上位。而金英柱是和他一伙的。

他们指出黄长烨的论文是想搞“修正主义”,这是一顶足够大的帽子,足以将黄长烨踩翻在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金英柱得意洋洋时,张成泽却看到了机会。

黄长烨是金日成的御用幕僚,黄长烨的文章其实都是奉命而为,金日成的表妹夫一味想着踩黄一脚,其实踩的是金日成。而金英柱这次也犯了糊涂,居然大张旗鼓跟着批评起了黄长烨。他固然是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一心想着维护自己人,但他却忽视了金日成充满复杂意味的目光。

张成泽建议金正日向金日成表妹夫开火,之所以不攻击金英柱,是因为时候还没到,等到把金英柱的左膀右臂都剪除干净,他就再也没有飞翔的机会了。

金正日火力全开,开始站位黄长烨,由于踩准了父亲的心思,金日成表妹夫被调到了一个闲职。同时为了抚慰弟弟金英柱,显得自己一视同仁,金日成也将黄长烨流放到了地方任职。

这是黄长烨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尽管他一直小心翼翼,但还是在全力的漩涡里翻了船。他明白自己终究是个棋子,棋子的命运是由下棋的人决定的。

金英柱吃了暗亏,本应小心翼翼,更加夹紧尾巴做人。可他却没往深处琢磨这件事的不同寻常,很快,他就惹出来第二个大麻烦。

在军中,金日成最为倚靠的人是两个:一个是亲弟弟,另一个是李洛厚。

对于金日成来说,金英柱和李洛厚的合理关系就该像明珠和索额图那样,互相竞争,只有这样金日成才最安心。他最害怕金英柱和李洛厚穿一条裤子。那样的话,相权将会不受控制,想想都可怕。

可偏偏李洛厚看到金英柱成了二把手,将来前途无量,主动向他示好。

金日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他偏偏不动声色。是的,他在找机会。

李洛厚有个儿子,在部队里做中层干部,他经常和一堆“二代们”混在一起,胡作非为,其中也有金英柱的儿子。

有一天,这伙人又聚在一起轰趴。可偏偏李洛厚的儿子那天在外出差,等他回到平壤的时候,派对已经开始了,他顾不上将随身携带的文件送回办公室,就挎着包跑去了派对现场。

这帮人尽完兴已经半夜了,可当李洛厚的儿子准备启程回家时,才发现刚才放在桌子上的挎包不见了。他当即吓得七魂丢了六魄。

这还了得,那些机密文件就连他这个级别的人都没资格看,按照流程,本来是要交到机要局保险柜的。这下给弄丢了,别看自己是李洛厚的儿子,可机要局由金英柱直属领导,向来视此为金家禁脔,旁人插手不得,如果二号人物得知此事,恐怕父亲也会受牵连。

李洛厚儿子没敢声张此事,回家后连夜把父亲叫醒,告知了此事。李洛厚也急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此事肯定瞒不过金英柱的耳线,如果现在去找到他,让他帮忙破获此案,找回丢失的文件,那么这件事就会在金日成过问之前得到消化。出不了大乱子。

他当即去找金英柱,诉说了实情。金英柱是这样盘算的:这其实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买卖,假如破获了此案,追回文件,李洛厚就有一个重大的把柄掌握在自己手上,将来必能用得着。

他立即通知警卫处封锁了现场,并通知参加舞会的所有人必须到现场接受问询,无论他是谁的孩子。

但这个案子还真不好破,现场没有摄像头,也没人在意这个放在桌子上的黑提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作案者肯定以为包里有啥贵重东西,如果知道是机密文件,恐怕打死也不敢偷,现在离舞会结束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作案者会把这个包藏在哪里呢?他又是如何带出舞厅的呢?

对这些“二代”们的审讯又不能来硬的,可参加舞会的人却没有一个承认偷了这个包。

金英柱急得冒油,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如果熬到天亮,金日成知道了此事,肯定也没自己的好果子吃。最后还是李洛厚急中生智,想出了个好主意。

作案者肯定不会堂而皇之挎着包出去,这个黑色的公务用包实在太显眼了。他大概率会把包藏在舞厅的某个生僻地方,等大家都走光之后,他再折返回来取包包。舞厅在城西,而大家都住在城东的高干区。单趟行程需要一个小时十五分钟。这样一返一去又一返,两个小时之内此人必然赶不回家。只要查清楚这条线索即可。

果然,按照李洛厚的思路,终于找到了作案者,此人居然是金英柱亲信,平壤一把手的儿子,当他发现包里只有机密文件时,吓得把包扔到了河里。尽管金英柱和李洛厚在河里找到天亮,可还是没找到这个包。

这就是轰动朝鲜的“机要文件失窃事件”。

当天夜里,金正日的眼线全程关注了此事,并即时播报了事情的进展。天刚刚亮,他就闯进了父亲的寝宫,大肆渲染此事。

金日成的暴脾气被儿子彻底点燃了,他立即下令金英柱和李洛厚需要为此事彻底负责,并借着这件事为由,将与金英柱来往过密的金东奎(国家副主席)、李勇武(上将、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柳章植等一并收拾了个干净。

至此,两虎相争以金英柱惨败收场。

1974年2月,平壤举行的党代会确认金正日接班,并对金英柱进行了批判,罪状就他“没有事业心,没有好好辅佐金日成。”金英柱最终被降为副总理。后来,金英柱被以“植物性神经不协调症”为由送到了疗养院,后来又被送到了两江道一个山村软禁了起来。相当于清朝时的“宗人府圈禁”。

在确立金正日的权威后,作为太子太傅的黄长烨也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他被选为最高人民会议议长和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委员长。是除金家之外全力最大的人。一直延续到金正日上台。

金日成几乎扫清了旧日小伙伴,为金正日将来执政开创了良好的条件,他之所以信任黄长烨,让他辅佐儿子,是因为黄在骨子里是个文人,对全力没有太多欲望。他更在乎名誉。

但就是这份清高,差点让他再次惹下弥天大祸。而随着九十年代金日成的去世,金正日手下的派系内斗也剧烈起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妹夫张成泽和朝鲜劳动党中央责任秘书文成述的矛盾,在“深化组事件”中,朝鲜将面临诞生为止最大的政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