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徽评:提升能源“含新量”,增强发展“绿动力”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这本书分8个专题,共计217段论述,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在新的征程上,如何进一步以能源安全夯实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是各地谋未来、促发展的“头等大事”,当用好《论述摘编》,深度淬炼思想,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大力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今年一开年,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定位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能源安全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而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超1.81亿户的市场经营主体的超级大市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保障能源安全,不仅是一道“必答题”,而且要必须答好。最是思想引领方向、成就前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

放眼望去,在广袤无垠的蓝天之下,风电之翼与光伏之海正悄然崛起,它们不仅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向远处看,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 “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投产,正式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一批大型光伏风电基地在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开工建设,我国能源向“新”而行,一个个可再生能源新场景,把能源产业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属性”,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数据是最好的见证。我国风电装机连续13年稳居全球首位,光伏装机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10年累计下降幅度超36%,新能源汽车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第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我国能源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上下目标同向,齐心协力,创新实践,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发展的命题常出常新。当我们审视国家能源安全的现状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前沿尚存一定差距,替代能源的发展步伐还需再快些,在能源开发、存储、传输、消费等各环节,仍然存在不少技术改进的空间,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能源安全道路上的重重挑战。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全国上下当深学细悟《论述摘编》,放长目光,咬定“节能、减排、增效”远大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含新量”,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道虽迩,不行不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放眼未来,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要求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以《论述摘编》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革命,切实保障能源等重要资源的稳定供给,共同铸就坚不可摧的发展基石,携手实现“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与自信。(作者 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