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8:30,石家庄平安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机器嗡嗡地运作着,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一位26岁的小伙成功捐献24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这位小伙子就是来自石家庄正定县的小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就做好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学期间,他怀揣一腔热忱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努力上进成为了一名部门负责人,多次带动学弟学妹们组织参加帮扶助老、交通协助指挥、城市绿化维护等活动,为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正是有着这样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长期以来一直热心于公益,并不断在贡献中收获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4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小刘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得知可以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患有血液病的患者,挽救他们的生命,小刘二话没说,当即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万一就能救人呢!”小刘心想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匆匆,一晃5年过去了。

今年3月的一天,小刘正在工作,一个电话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电话那头,是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当问及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救助患者时,“我当然愿意!”小刘十分坚定地回答。家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马上同意,担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他多次与家人沟通交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多次与其家人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最终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6月8日,小刘来到石家庄平安医院开始接受动员剂注射,为采集造血干细胞做准备。每天,随着动员剂的注入,他觉得自己离捐献又近了一步。很快就能救助到患者,这种期待让他每天都充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上午,小刘躺在采集室的床上,随着滴管里的滴答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收集袋渐渐满了起来。为了给小刘加油打气,他的妈妈一直陪在床边,和儿子一起经历这一重要时刻。下午13时左右,采集顺利结束,小刘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7750例、河北省第772例、石家庄市第2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当天,一封患者家人手写的感谢信送到了小刘手上,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刘大爱之举的感激之情。看完信后,得知患者还只是个14岁的小女孩时,小刘眼里流露出满满的心疼,“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救她,让她早日恢复健康,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也希望得这种病的人少一些,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