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陕西省气象台了解到,今年以来,全省气温较常年偏高1℃,为1961年以来第四高;降水较常年同期略偏多2.8%,北多南少,空间分布不均。今年以来我省暴雨(雪)、寒潮、沙尘、强对流、高温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叠加出现20次,其中2月19-24日西安冻雨、4月13-14日大范围强对流性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均对我省造成较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计主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七下八上”时段全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涝重于旱。其中陕北东部、关中大部、陕南东部暴雨风险等级较高,关中中东部、陕南西南部高温风险等级较高。强降雨、阶段性高温和强对流天气会对生产生活、农业、能源供给、交通等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和影响。

建议汛期加强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防范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针对高温天气建议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防暑降温、卫生防疫、防火等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气温较常年偏高1℃

为1961年以来第四高

今年以来,全省气温较常年偏高1℃,为1961年以来第四高,属异常偏高年份。全省降水总体较常年同期略偏多2.8%,呈北多南少分布,陕北北部偏多2成~1倍。全省暴雨(雪)、寒潮、沙尘、强对流、高温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叠加出现20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省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四高

今年以来(1月1日-6月10日)全省平均气温10.1℃,较常年同期偏高1℃,共出现35℃以上高温122站次,是1961年以来第四高,属异常偏高年份。空间分布看,陕北大部6~8℃,关中大部9~12℃,陕南大部11~13℃。

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和陕南大部偏高0~1℃,陕北北部、关中部分和陕南部分偏高1~2℃,其中西安平均气温12.7℃,偏高1.3℃,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5高值。西乡、杨凌等多站最高气温突破当月极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

北多南少,空间分布不均

全省平均降水量167.6毫米,较常年同期略偏多2.8%,总体属正常年份。空间分布看,陕北大部、关中东北部100~150毫米,关中西部和南部、陕南东北部150~200毫米,陕南西部和南部200~350毫米。

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北部偏多2成~1倍,陕北东南部、关中大部、汉中西部、商洛中部偏多1~2成,其余大部偏少1~4成。其中西安降水量147.3毫米,偏少3.9%。府谷、汉中、镇巴等多地日降水量突破当月极值。

今年以来,全省大部季节进程较常年偏早,其中各地入春时间较常年偏早3~23天,入夏时间较常年偏早11~30天。今年我省暴雨(雪)、寒潮、沙尘、强对流、高温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叠加出现20次。其中,出现1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出现时间为近7年最早;出现6次区域性冷空气过程,2月19-24日西安出现2001年以来首次冻雨过程;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西安地区出现浮尘27站次,较2023年同期偏多10站次;出现2次区域性高温过程,首次出现日期较常年偏早,6月8-10日安康大部出现中旱以上旱情;4月13-14日全省大部出现较强对流性天气,榆林和宝鸡多地出现冰雹,神木、米脂、凤县、佳县等地阵风风力达10~11级。

预计“七下八上”时段

全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涝重于旱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监测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已显示出结束迹象,拉尼娜现象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科学研究和历史经验均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年背景下我省灾害性天气的极端性和致灾性非常明显。

陕西省气候中心与国家气候中心会商研判,预计6至8月主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暴雨、高温灾害明显,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极端强对流的可能性较大。 预计“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时段,全省大部气温偏高1~2℃,降水除陕南西南部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少0~1成外,其余大部偏多1~3成,其中关中中东部、陕南东部偏多3~5成。主要多雨区位于关中和陕南东部,陕北东部、关中大部、陕南东部暴雨风险等级较高,涝重于旱。关中中东部、陕南西南部高温风险等级较高。局地强对流天气(短时暴雨、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下击暴流等)呈多发、强发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计平均气温:陕北、关中西部、陕南北部22~26℃,关中中东部、陕南南部27~29℃。与常年同期比较,除陕南西南部偏高1~2℃外,其余大部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0~1℃。降水量:陕北70~110毫米,关中80~120毫米,陕南70~140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大部偏多1~3成,关中中东部、陕南东部偏多3~5成,陕南西南部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少0~1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象专家建议: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时空分布、发生机理、潜在风险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变化,要谨防“黑天鹅”“灰犀牛”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1.强化风险意识,始终绷紧防范极端天气事件的这根弦。预计汛期全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提请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强化底线思维,绷紧防范极端天气事件的这根弦。建议进一步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政府快速决策调度、部门应急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严格落实重大气象信息的直通式报告和“叫应”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气象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党委、政府、部门和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力。

2.加强部门联动,联合发布极端天气风险预警提示。极端天气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的叠加性、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对我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交通安全等多个领域带来风险挑战。建议自然资源、水利、交通、住建、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强化与气象部门的联动会商,及时开展极端天气影响分析和风险研判,联合做好城乡积涝、地质灾害、山洪等灾害,及农业生产、户外活动安全等活动的风险预警提示,共同增强预警指向性,增强全社会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关中、陕南做好夏季高温应对准备。预计关中中东部、陕南西南部高温风险等级较高,户外活动易发生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用电用水需求和用电负荷将显著增加,建议加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各项工作,做好防暑降温、卫生防疫、防火等工作,加强户外作业、旅游等的安全管理,谨防热射病。

4.强化天气监测预测预报,做好递进式服务。由于当前预测提前量较早,预测结论存在不确定性。各级气象部门将密切监测天气气候系统变化和模式预测结果调整,及时进行预测意见滚动更新,开展“73161”(提前七天预报提示、提前三天预报、提前一天预警、提前6小时短时预报、提前1小时临近预警、高频次滚动更新)递进式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