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2岁的抗战老兵马丹林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了管子。而他身价100亿的儿子马未都,看了父亲一眼后,直接对医生说:“拔掉管子,不给他治了!”

听着病床上父亲越来越虚弱的呼吸声,马未都的心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犹豫再三,他还是做出了那个在外人看来无比“狠心”的决定。

“医生,把我父亲的管子拔掉吧。”

此话一出,就连医生也有些意外,眼前的这个家属在不久前还在焦急地询问病人的情况,如今却转变了态度。

不过,经常和重症病人打交道的医生多少也能够明白他的心情,于是没有多问便选择了尊重家属意愿。

拔掉管子没几天,马未都的父亲就逐渐停止了呼吸。

中国人向来崇尚“百善孝为先”,他的行为无异于亲手结束了父亲的生命,这样的行为让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谴责他这样过于“冷血”。

直到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马未都才说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隐情。

马未都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他看着父亲年轻时候穿着军装的照片,眼中满是敬佩和怀念。

在他看来,父亲马丹林是一位“智兵”。

当年日寇来犯,年轻的马丹林投笔从戎上了战场,后来战友们纷纷牺牲,只有他坚持到了抗战胜利,最终带着伤平安地回到了家里。

晚年的时候,父亲的身体里长了一个肿瘤,随着病情的恶化,父亲对待生死已经看得很透彻了。

一次手术过后,医生悄悄把马未都叫过去,神色严肃地告诉他,老人身体里的肿瘤已经无法切除了,如果切掉就会马上有生命危险。

然而就当马未都骗父亲肿瘤已经摘除的时候,老人却早就明白了一切。

手术后不久,老人特意将马未都叫到了身边。

“儿子,我的肿瘤应该没摘。”

“医生都说摘了,你不要多想。”

“没摘。摘除的话我的身上会装上引流管,但是我醒来第一时间就找了,根本没有给我放引流管。”

马未都见到瞒不过父亲,便不再接话,心中升起来无限的悲伤。

老人见到儿子心情低落,反而宽慰他。

“当年去老家抗日的时候,我们39个人一起去的,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人完完整整的回来。其实死亡这档子事情,我已经不怕了。”

父亲豁达的心态和对待死亡淡然的态度让马未都震撼不已。

人们很难面对死亡这件事情,但这是自然规律,谁都要有生命结束的一天。

即便不愿意面对,也无法逃避这样的结局。

不久之后,父亲交给他最后的一个重要嘱托,那就是拔掉自己的管子,让他体面的离开。

肿瘤无法摘除,剩下的日子几乎是在苟延残喘,这样低质量的生活根本没有意义,不如体面安心地离开,也为子女减少了麻烦。

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马未都最终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在最后的时刻,父亲的智慧让他受益无穷。

直到多年以后,马未都还记得父亲拍在自己肩膀上的手。

他从父亲的去世中,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在一些重大疾病和意外面前,人们很难延缓死亡的脚步,唯一做的就是不留遗憾,在有限的时间内多陪伴亲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资料来源:听马未都讲述“如何面对死亡?”——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