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2024年6月11日晚,星光璀璨,银海闪耀。由紫荆文化集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举办的“青春的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暨第十三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在民族剧院隆重开幕。

紫荆文化集团副总经理薛丽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洪涛,海淀区委书记张革,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海淀区政协主席刘勇,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齐慧超,海淀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区长徐振涛共同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暨第十三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启幕,并与近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开幕式演出。

海淀高新企业园区代表、高校学生代表和各界杰出青年代表,以及各委办局、各街镇和来自国内外的青年艺术家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开幕式盛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曲原创歌舞《青春的海》拉开了演出序幕,充分展示了海淀作为当代青年高地抢抓机遇、挺立潮头的不懈追求。国家话剧院专业演员与海淀青年代表深情朗诵《强国有我》,以真挚的情感诠释了新时代中关村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海淀区“三山五园”为灵感、以华服为载体的《怀望 三山五园》服饰秀,呈现出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艺术盛宴;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军民联欢》一幕让我们牢记不忘初心、继承红色传统的坚定信念,牢记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充满青春激昂气息的街舞《霹雳少年》和音画交互《璃月·疾如猛火》激发了青春奋斗的激情。

由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代表深情唱诵的《登鹳雀楼》,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俄罗斯白桦舞团的《喀秋莎》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战斗歌曲,激起在座观众的广泛共鸣。法国音乐剧演员歌手洛朗·班为观众献唱的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选段《美好的苦恼》为观众带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异国文化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暨第十三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以“青春的海”为主题,从6月持续至8月,包含“热血青春·红色传承”“魅力青春·风华正茂”“爱乐青春·世界交响”“建功青春·未来可期”四个主题单元、16个项目、21场活动组成,汇集10个国家和地区优秀演出团体、北大清华等16所知名高校、32家科技园区和知名科技企业共同参与。包括“艺袭华服”海淀青年服饰展演、青春颂歌”高校乐队专场演出、“青年智潮·AI创未来”大学生AIGC创作大赛、“海淀星光”青年科技分享会、世界经典音乐会等众多艺术与科技相融、传统与潮流并行、传承与创新同在、国内与国际接轨的文化艺术盛宴将徐徐展开。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也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生表示,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20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以“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为职责使命,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与国际化转换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用有温度、有魅力、有力量的文化艺术交流,实现了与各国观众和不同文明间的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他说,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是首个由政府主导,以青年为主体的国家级、国际性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而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是根据海淀作为青年文化科技高地的独特地位量身定制的文化科技活动,充分彰显了海淀青春、活力、创新、红色、国际、出彩的鲜明特色。他强调,本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携手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既是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生动实践,也是广大青年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的难得机遇。

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自2011年至今持续举办了 13 届,是根据海淀区青年文化需求与建设青年文化高地目标而量身定做的活动平台,它致力于保障海淀不同阶层青年人 群的文化权益,搭建高新技术企业青年人群的文化交流平台,提供具有国际视野以及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气质相符的文化产品。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核心关键在于青年。青年之于海淀,既要“入海”耕耘天地,又要“出海”博览世界。海淀区多年来始终高度关切青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打造并持续提升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充分调动高校学生、青年企业骨干、外国留学生、国际组织青年工作人员等青年群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青年人对海淀区的认同感和亲密度,实现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