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君临光刻胶系列研究的第三篇,重点分析南大光电。

同时回答上一篇文章,读者关注的两个问题——

1,容大感光、彤程新材、南大光电,这三只光刻胶概念股,谁更厉害?

2,这几天,为什么南大光电涨得最好?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君临认为,综合各方资料,实力最强的是彤程新材。

截至2023年底-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我们从半导体光刻胶的各个细分市场来看:

【I/G线光刻胶】

低端产品,技术门槛最低,市场规模较小(16%)。

入场的国产光刻胶龙头均已实现量产,份额排名前三的是彤程新材(北京科华)、华懋科技(徐州博康)、晶瑞电材(苏州瑞红)。

其中,彤程新材(北京科华)以500吨的产能规模,遥遥领先,晶瑞电材(苏州瑞红)为120吨,华懋科技(徐州博康)无披露。

其余有产能的概念公司包括:容大感光、飞凯材料、广信材料、艾森股份、东阳华芯等。

【KrF光刻胶】

中端产品,适用于250-130nm工艺的成熟芯片,市场空间较大(34%)。

很多家电、工业设备、军工用的芯片,都在这个范围,需求相对稳定。

头部的国产光刻胶龙头都开始量产了,但整体份额还在10%以下,未来进口替代的空间还是不错的。

已实现量产的企业:彤程新材(北京科华)、华懋科技(徐州博康)、晶瑞电材(苏州瑞红)、上海新阳。

其中,北京科华和徐州博康量产的品种都在20种以上,产能在百吨级,相对领先。

【ArF光刻胶】

中高端产品,适用于130-14nm工艺的芯片,市场空间最大(48%)。

现在主流的车规级芯片、消费电子、电脑芯片,都在这个范围,发展较快。

2023年以前,国产份额在1%以下,今年才开始进入大规模国产替代元年。

已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南大光电、彤程新材(北京科华)。

处于客户认证阶段的企业:华懋科技(徐州博康)、晶瑞电材(苏州瑞红)、上海新阳、鼎龙股份。

早在2021年5月,南大光电便表示,公司ArF光刻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完成25吨光刻胶生产线建设,并拿到国产光刻胶的首个订单,实现小批量销售。

但2021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主要客户认证,2022年启动量产,力争尽早实现盈利。

除此之外,进展较快的是彤程新材。

彤程新材在今年4月30日宣布,部分ArF/ArFi光刻胶产品通过国内芯片厂验证,取得了规模量产订单,已开始批量供货。

【EUV光刻胶】

高端产品,适用于7纳米以下的先进工艺。

国内厂商大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只有彤程新材(北京科华)的EUV光刻胶已通过02专项验收,含金量比较高。

可以看到,综合产能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最强的有四个企业:

彤程新材(北京科华)>华懋科技(徐州博康)>晶瑞电材(苏州瑞红)>上海新阳。

彤程新材在各方面都相对领先,排名第一应该是靠谱的。

但问题是:股票的短期上涨,不仅看实力,还要看业绩、前景,以及题材催化。

比如容大感光。

这个公司在半导体光刻胶板块里,其实是个小透明。

但为什么近一个月涨幅30%+,遥遥领先?

君临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主要原因就是短期业绩好。

22-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269万元、8549万元,同比增长31.71%、62.25%。

今年一季度,净利润3624万元,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21.5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高达38.56%、17.75%。

这个数据,吊打以上各路门派的光刻胶龙头。

容大感光业绩之所以出色,主要原因是专注于PCB光刻胶业务,技术含量虽然一般,但高端PCB行业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爆发,站在了风口上。

作为对比,上海新阳、晶瑞电材、华懋科技的业绩都比较差,光刻胶业务的进度也不够亮眼,自然市场关注度就低了。

近段时间以来,业绩增速和股价表现都处于第二梯队的,是南大光电和彤程新材。

这里重点细说一下。

这两天,南大光电明显股价表现跑赢了彤程新材,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回顾一下,近段时间以来,为什么芯片板块热度高涨?

利好主要来自两个:

第一个,基本面,周期底部+业绩数据回暖。

中国海关总署6月7日公布了5月进出口数据。重点商品中,集成电路5月出口金额同比增幅高达28.47%,增幅位列第二,仅次于船舶(57.13%)。

1-5月,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1.2%,超越同期汽车20.1%的同比增幅。

拉动增长的,其实主要是外资芯片公司的代工出口,比如韩国三星的西安工厂、海力士的无锡工厂,它们的产能占各自40%左右。

三星、海力士以存储芯片为主,主要受益于海外AI需求的繁荣。

当然,海外存储芯片量价齐升,也会带动中国本土存储芯片的业绩增长。

这是为什么前一段时间,君临连续写了几篇存储芯片公司的原因。

业绩和前景,永远是市场最关注的。

第二个,情绪面,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的消息发酵。

如果单纯只有消息和情绪,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往往只会是一日游行情。

但是当板块业绩开始回暖,整体估值又相对低,再叠加消息发酵的情况下,市场资金开始大规模的向芯片板块转移,行情就能转化为中期走势。

因此一看业绩,二看前景,三看题材,缺一不可。

容大感光是业绩最好的,股价表现最出色,但也到达高位了,这里不再多说。

业绩其次的是南大光电和彤程新材,股价刚反转没多久。

就综合实力来说,当然是彤程新材最强。

但南大光电的中期前景和题材契合度,却是最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在前面的综合实力排名中,我是这么写的——

彤程新材(北京科华)>华懋科技(徐州博康)>晶瑞电材(苏州瑞红)>上海新阳。

南大光电甚至都没进四强。

南大光电其实只是一个垂直选手,仅仅切入了ArF光刻胶这一个细分领域。

但,在这个细分领域,他是单打冠军。

早在2017和2018年,南大光电就分别承接了02专项“高分辨率光刻胶与先进封装光刻胶产品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ArF光刻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

两个项目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通过专家组的验收,标志着国产先进光刻胶产业化取得关键性的突破。

2020年12月,公司自主研发的ArF光刻胶成功通过下游客户的使用认证,成为通过客户验证的第一只国产ArF光刻胶。

2021-2022年,在下游多家客户的存储芯片50nm和逻辑芯片55nm技术节点上取得认证。

2023年,建成5吨/年ArF干式光刻胶、20吨/年ArF浸没式光刻胶生产线及年产45吨的光刻胶配套高纯试剂生产线,并有两款ArF光刻胶实现少量供货。

可以说,在ArF光刻胶这个单一领域,南大光电代表了国内的最高技术水平和最快的量产化进度。

南大光电能做到这一点,源于其强大的技术背景。

南大光电背后的第三大股东,是南大资本运营公司(持股4.81%),实际控制人为南京大学,因此公司的人才资源非常深厚。

创始人孙祥祯教授(持股1.1%),任职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创始人。

公司的孵化,源自国家863计划的MO源研究课题组。

1987年,MO源被纳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1989年,孙祥祯教授带领课题组研制出三甲基锑产品;

2000年,课题组攻克MO源研发并实现产业化,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南大光电正式成立,随后发展成为我国MO源龙头和全球主要供应商。

MO源项目成功后,这种成功逻辑不断被复制——

2013年,公司承接国家02-专项高纯特气项目,启动大规模砷烷/磷烷研发工作;2017年以来,特气业务发展成为公司最主要的业绩来源。

2016年,公司承接国家02-专项ALD金属有机前驱体项目,2022年开始半导体前驱体业务量产,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曲线。

2017年,公司承接国家02-专项193nm光刻胶项目,2022年底25吨/年ArF光刻胶项目成功结项,逐渐进入量产阶段。

你看,南大光电这个公司,发展逻辑就是——

“背靠南京大学的科研力量,承接国家级科技项目,不断研发攻坚和产业化,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和飞轮效应”。

虽然之前并没有从事光刻胶,但MO源、电子特气、前驱体,都是半导体材料,在技术上是有共通性的。

再加上拥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南大光电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到今年,公司旗下的新增产能,值得关注的不仅有ArF光刻胶,还有——

1,年产140吨高纯磷烷、砷烷扩产及砷烷技改项目和年产45吨半导体先进制程用前驱体产业化项目,这两个均已完成建设并进入量产状态。

2,子公司乌兰察布南大微电子规划新增7200吨/年三氟化氮、500吨/年六氟化钨等项目,预计2024年底建成。

3,淄博基地推进新产品六氟丁二烯成功试产。

4,第三代半导体的关键产品低硅低氧三甲基铝逐步实现稳定量产,三甲基铟和三乙基镓进入海外头部客户在IGZO应用的验证测试。

因此,南大光电旗下在产业化中的项目是非常多的,作为一个半导体材料平台型企业,业绩稳定增长是有保证的。

当然,市场最关注的,还是ArF光刻胶项目。

作为这个领域里的单打冠军,南大光电最大的看点有两个:

第一是前景。

光刻胶细分领域众多,但其实最重要的,增长前景最快的,就是ArF。

主要原因在于,ArF光刻胶对应的下游市场是车规级芯片、华为的手机+AI芯片。

车规级芯片主要是28nm,在ArF光刻胶的适用范围内,我国新能源+智能车发展迅猛,市场前景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

先进的手机芯片和AI芯片,目前国外都已应用7nm以下的技术,属于EUV光刻胶的适用范围。

但,我国的EUV光刻机现阶段买不到,量产落地预计也要到2027年以后了。

因此在现阶段,未来两三年内,大概率还是靠DUV光刻机采用多重曝光技术来实现。

这样一来,就可以适配ArF光刻胶了。

并且由于是采用多重曝光技术,需要反复曝光、蚀刻,对ArF光刻胶的需求量将暴增至常规的2-4倍以上。

因此,拥有ArF光刻胶量产能力的企业,未来几年才能吃到最大的蛋糕。

这里面,唯有彤程新材可以跟南大光电掰一下手腕。

但就短期的题材契合度来看,彤程新材缺的是下面这个——

第二,大基金背景。

我国参与光刻胶研发的企业众多,但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国家大基金参股企业只有两个。

一个是南大光电。

2021年7月,南大光电公告,控股子公司宁波南大光电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家大基金二期,大基金二期以1.833亿元认购股份,占比18.33%。

另一个是晶瑞电材。

2023年3月,晶瑞电材公告,参股子公司湖北晶瑞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家大基金二期,大基金二期以1.6亿元认购股份,占比23.05%。

跟晶瑞相比,南大光电技术更先进,量产进度更快,业绩也更好,自然更值得关注。

关于相关行业的部分板块及公司,我会在后续文章和 中和大家继续深入分享。

市场机会纷繁杂乱,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的主线?

如何在热点板块中抓住值得投资的标的?

普通的投资者,限于专业技能和精力,面对此类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尽管大家也可以通过阅读券商研报来获取有用信息,但即使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讲,筛选研报也是一件繁重、耗时的事情,更不用说跨行业筛选了。

基金经理做决策,背后也是要靠专业研究团队支持的。

鉴于此,君临团队集结资深行业研究员,推出《私享版》服务:

只为给中小投资者从茫茫研报中,筛选出真正具备参考价值的信息,轻松享受投资经理般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