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斯克大火箭冲破苍穹之际,老黄的英伟达开启了又一波市值狂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5日,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此后数日,英伟达市值在3万亿美元上下徘徊。这项成就,也意味着英伟达市值超过苹果,距离超过全球市值第一的微软,也已指日可待。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月底,我还是满怀期待地在朋友圈写道:“按照这个趋势,英伟达必将超过苹果,并且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企业,似乎没有任何悬念了。”

这才过了一周时间,我的预测就成为了过去式。

更让人震惊的是,就在一年前的6月份,英伟达市值刚刚突破1万亿美元,被业界惊呼“石破天惊”。更早之前的2020年7月,英伟达市值达到2513.14亿美元,超过了英特尔的2481.55亿美元,也被业界看作里程碑式的节点。

苹果从3000亿美元突破到3万亿美元,用了12年时间;微软从3000亿美元突破到3万亿美元,用了20多年时间;英伟达从3000亿美元突破到3万亿美元,只用了3年多时间。

今时今日,几乎没有多少人怀疑,英伟达市值将很快超过微软,登顶全球第一。唯一值得期待的是,英伟达这家“正在改变世界的企业”,市值上限是多少?4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或者更多。

01

过去:

科技行业发展史就是市值增长史

尽管市值不能完全说明一家企业价值高低与否,但市值确实是科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过去几十年,科技企业市值的波动和增长,背后反映的就是科技发展史。

当然,反过来看,科技行业的发展史就是相关企业的市值增长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这个领域的代表企业IBM抓住机会,迅速开启规模化发展。到了1967年时,IBM的市值达到了1930亿美金,此后主导科技行业牛耳二三十年,成为那个时期家喻户晓的蓝色巨人。

进入90年代初,桌面软件、桌面互联网时代开启,微软成为这个时代无可置疑的王者。早在1999年,微软市值就突破6000亿美元,助推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的宝座上呆了很多年。

2000年前后,一大批影响至今的互联网企业诞生,多家企业的市值后来突破1000亿美元,甚至1万亿美元。这些企业包括美国的谷歌、脸书、亚马逊、奈飞以及中国的BAT、美团、拼多多、京东等。

不过,过去多年,真正的市值王者还是苹果。在2011年8月11日,当日其市值达到3372亿美元,正式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值钱公司。此后十多年,苹果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全球市值一哥,它的市值也突飞猛进,从3000亿美元级别突破到3万亿美元。

就在两三年前,我们还认为苹果无懈可击,不可能有企业会威胁到苹果的地位。苹果占据了包括“互联网”“AI”“芯片”“硬件”“时尚”多个领域的黄金赛道,各种Buff加持。几年前,我们认为代表科技风向标和科技发展趋势的苹果,怎么可能被超过呢?即便微软超过苹果,也是偶然超越,双方犬牙交错、相爱相杀的竞争,才是常态。

然而,没人想到,最终是那个曾经被英特尔嘲弄的英伟达,呈现了最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不可一世的姿态,大杀四方。

现在,如果讨论苹果和微软将来哪个市值更高,科技行业可能会七嘴八舌。如果讨论苹果和英伟达将来哪个市值会更高,似乎没有了任何疑问。

02

现状:

英伟达把所有的热点都占据了

按照我们前文所述,科技行业发展史就是市值增长史,英伟达自然代表了科技行业的新潮流和趋势。

那么,当下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组近年最热的关键词:大模型、AI、智能驾驶、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城市、AIGC、ChatGPT、3A游戏、Sora、机器人、卡脖子、数字化、算力、纳米、H100、挖矿、Orin芯片、激光雷达、城市NOA、数字孪生、蔚小理汽车、Llama 3、GPU……

这些概念背后的产业和企业,代表了科技行业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英伟达,或者相关企业如果绕开英伟达去找替代品,也难以达到英伟达的水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说“各大车企都在卷智驾,最后的赢家却是英伟达”“大模型竞争到今天,只有英伟达赚大钱了”“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时代,英伟达是最大的卖水人”。

另外,虽然科技行业互相竞争很激烈,但包括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OpenAI、甲骨文、特斯拉、台积电、阿里、腾讯、比亚迪等等无数全球TOP100的科技企业,都是英伟达的客户或者盟友。

前不久,黄仁勋展示了英伟达Earth-2数字孪生地球平台,该平台用于天气观测,融合了人工智能、物理模拟和观测数据,基于英伟达CorrDiff生成式AI模型技术,能从今天的数据预测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如果这项业务能够落地,将对我们的现实世界带来何种改变和震撼,让人充满期待和恐惧。

另外,英伟达Blackwell平台已全面投入生产,为万亿参数级生成式AI奠定了基础。而这,将很快体现在大模型行业,将会给这个行业迅速带来颠覆式升级和改变。

03

隐忧:

市值聚集效应愈发明显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全球TOP10甚至TOP5的科技巨头,在全球总市值的占比中,份额越来越大了。

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如果不加以干预,像英伟达这种企业,未来市值不但会登顶全球第一,还会迅速突破4万亿、5万亿美元,甚至更多。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市值额度(当然包括市值背后的财富、业务、机会、订单等等)愈发被个别企业所掌握,将来这个世界会走到哪一步?

刘慈欣写过一本科幻小说叫《赡养人类》。在书中,他精心描绘了一个与地球平行的异世界。在那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里,技术的不断进步并未带来人们预期的平等与普惠。相反地,随着技术的日益发达,机会与财富却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这种现象引人深思,它让我们思考技术进步带来的真正影响以及它如何改变社会财富的分配。

事实上,我们现今的世界与刘慈欣所描述的那个世界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英伟达、微软和苹果等科技巨头为例,这些公司的市值近年来暴涨,其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然而,这种市值的飙升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相反,这只是这些特定企业实现了非凡的增长,而这种增长或许是以压抑其他企业为代价的。或者,这一现象揭示了财富和机会正在日益向少数几家企业集中。

以英伟达、微软和苹果三家公司为例,它们各自的市值已经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单独拎出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值,都能轻松超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GDP。这种财富的集中不仅改变了经济格局,也对全球的社会结构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当我们沉浸在技术进步的喜悦中时,也应该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机会不平等问题。刘慈欣在《赡养人类》中所描绘的世界,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面对这一挑战的启示。

写在最后:当年,在“微软帝国”和“苹果帝国”横空出世之际,我的欣喜大于担忧。

而现在,能够代表未来的英伟达,仿佛就是我们人类正在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我的担忧大于欣喜。

前文提过,英伟达正在测试数字孪生地球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看作刘慈欣另外一部小说《镜子》里描绘的场景--一切都是可提前预测的,100%的准确可预测。

如果人类的一切发展轨迹(包括细节)是可预测的,那么人类社会将走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