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辽宁沈阳举行。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联合评选的“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名单公布,包括三星堆博物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联合申报的《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在内的十个精品项目,从全国261家单位推送的301个大项4921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和埃及国家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有中、英、西、法、阿、俄语版多语种在全球各类大小屏播出。影片在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博物馆以及埃及博物馆、埃及金字塔大量取景,深度挖掘三星堆文化与古埃及文明内容。该片运用娴熟的电视语言、富有哲理的解说,为我们呈现了几千年前两大文明的盛况。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把两大文明的相同和不同、已知与未知,运用平行蒙太奇的结构方式进行对照展示,引人深思。
影片分四个章节,通过《太阳与河流》、《文明的面孔》、《文明之树》、《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四集,对比两个文明相通的太阳、面具、神树以及想象力等文化意象,展示了古代人类文明对世界相同敬畏、崇拜和信念,也展现古代不同人类文明的多元、奇特与魅力。在拍摄手法上,本片运用了4K纪实拍摄、CGI合成技术和AI图像生成技术,最终呈现具有国际化视听语言的佳作。在创作过程中,邀请了中国和埃相关权威专家,确保学术内容表述的正确性以及艺术创作的方向性,在文化互鉴角度揭示不同文明背景下相同的热爱。
此片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何以文明’全球巡展·埃及特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古老文明在交流、互鉴、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推动中埃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5月29日,王毅外长发表的《加快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写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一文中专门提到了《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它代表的中国视听节目广受阿拉伯人民喜爱。于是,透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我们穿越了时空的局限,拉近地域的平面,让不曾谋面的彼此却能紧紧的相连在一起。
《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分集介绍
第一集《太阳与河流》
河流,孕育人类文明。阳光,滋润生命生长。尼罗河边的金字塔群、长江支流的三星堆遗迹等成为了河流旁人类创造生活、历史、文明的佐证,而它们身上的秘密,还远未被揭开。观众将跟随着镜头走进长江和尼罗河两大流域,深度探究自然的河流对人类历史长河的影响,追寻河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联。
第二集《文明的面孔》
三星堆金面具和图坦卡蒙金面具背后的面孔,引起我们对他们的身份和生活的好奇。通过探究古蜀文明古埃及文明,我们看到古人类文明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同。虽然地域和文化存在差异,但人类积极生存、渴望发展、追求文明延续的价值观亘古不变。让我们一起贴近些黄金面具背后的人们,感受他们的存在以及我们与他们的紧密关系。
第三集《文明之树》
坚强的生命力是如此一致,如树干蓬勃向上,如树冠肆意扩张。先人们用石头、用青铜、用壁画,将树的蓬勃力量植入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之中。他们视这些“树”为连通宇宙天地和世间万物的象征,他们尊“死亡”为另一段奇妙旅程的开端。今天的我们,也因为这些“树”引发了许多思考,窥见人类对未来的渴望。
第四集《不可思议的想象力》
古人远比我们设想中的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些尺度庞大的古老建筑俯瞰着渺小的我们;那些抽象的符号和象形文字,宛若凝缩时间的胶囊;那些不断出新的考古发现,不停地刷新现代人对古代文明高度的假想上限。本集中,昆曲艺术家、数码艺术创作者、美育工作者也一并现身,深入探讨古老文明中不可思议的想象力,碰撞文明延续的无限可能。
专家点评《当法老遇见三星堆》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在中埃两国都得到了各方专家的高度赞誉。
埃及文化部长纳菲·齐拉尼相信本片必将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
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认为中埃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部纪录片选取了“面具”这一双方共通的重要历史符号作为切入点,向两国人民介绍中埃文明,增强民心相通。
埃及国有媒体管理局高级顾问哈立德·法塔拉表示,该片是对中埃两国文明的生动诠释和深度链接,是中埃文化交流的开创性作品,其技术水准和内容品质都堪称一流。
埃及国家电视台台长娜伊拉·法鲁克表示,《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充分考虑和尊重了年轻阿拉伯受众的收看喜好,生动鲜活,对吸引年轻人了解中埃历史、文化,促进民心相通,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认为该片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人类相同情感的探寻。”
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董事长、总裁金越表示,该片“精美的画面语言、直击灵魂的文字、娓娓道来的解说,无不呈现出作者优雅的知性气质和思想掌控能力,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好片。”
著名纪录片导演、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梁碧波认为,该片在文化内涵上“从文化互鉴的角度体现两种文明的当代意义与时代价值;展现了文明之间的联系与相似之处,引发观众对于文明延续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在解说词、标题设置、采访临场感、剪辑等创作手法和方式上都有着过人之处,洋溢着年轻态的创作气息,突破了以往文化历史类纪录片沉闷的叙述方式和节奏。
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汤文靖看来,该片“从内容上看,以跨越时空的方式建立起古埃及文明与三星堆文明的遥远对话,展示这两种文明及其身后生活的人的思想、生活、意念、信仰,从而影射人类对于生命长青的渴望和现代文明该走向何处的思考。从对外传播角度上看,开辟国际传播途径,丰富了讲述中国故事的维度,把自己‘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从讲述中国故事走向讲述全球故事。可以令全球不同地区的观众抛开各国不同民族文明间的差异,站在同一个纬度上,观照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未来人类文化的走向。”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雅欣认为,该片“在标题上划定了跨文化的叙事预期,追问文明普遍的共性。在破题过程中,又试图将艺术与当时人们的思维与体验相联结,追问面具之下的真实,与现世的回响。最后,向未来全数字化时代发问的创新性叙事,更延展了影片的时空纵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