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中印两国有太多相似之处,还有着几千年交往史。

按理说应该“龙象共舞”,可事实上印度的态度常会导致“龙象相争”。

譬如说最近有消息称,印度过去10年间已投入了5214亿美元建设资金,有意成为亚洲第一基建大国,并且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莫迪此举,是否意味再度关上了谈判大门?印度能否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相似历史,不同命运

若说政治接触,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印之间几无来往,可要说经贸往来,那就太多了,丝绸之路就曾成为两国商贩之间的桥梁。

当时我们还赋予了印度河流域地区一个特殊的名字,“身毒”,在《史记》中就有所记载。

佛教的传播以及相关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大大加强了两国的关系。

5世纪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而《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以及《西游记》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这都为中印友谊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现代,各国间的“距离”极速拉近,中印之间也来往渐密,像派出医疗队支援抗战、帮忙开辟驼峰航线以及中印两国建交等。

由于都是历史大国,而且新中国成立两年前印度才刚独立,所以中印关系曾一度非常好。

然而,“甜蜜期”是短暂的,时间来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就因为领土纠纷而波折不断。

为了消弭争端,周总理曾亲赴印度和尼赫鲁谈判,可惜难有成效,中印之间还是在1962年爆发了战争,1987年也差点打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可以说是“风驰电掣”,只用了32天就落下了帷幕。

印度也认清了自己的实力,1987年再有摩擦的时候,印度就显得“克制”多了,通过谈判缓和了局势。

从当初的互帮互助到后来的兵戎相见,中印外交关系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促成这一切的除了历史遗留原因外,还有复杂国际形势。

比如印苏关系好,中苏却曾对立,且我国和印度宿敌巴基斯坦关系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冷战结束后,中印关系有所回暖,可是至今为止,印度军方还是有不少人将中国视为“最大假想敌”。

毕竟同一起点,中国如今却发展得比印度好那么多,也难怪印度心理不平衡,想着取代、超越中国。

直接超越不太现实,于是印度开始复制“中国模式”,试图打造“中国+1”供应链,把基建搞起来,逐步取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制造中心地位。

打造5万亿美元经济体,这就是印度莫迪政府“新大国梦”的核心战略之一。

可问题来了,中国模式适不适合印度?印度庞大基建计划真的能成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新基建”铸就“大国梦”

2019年7月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独立日谈话中讲到,在2025年3月前,印度将投入100亿万亿卢比用于基建事业。

这笔钱换算成美元大概有1.4万亿,当时就有不少人感慨,为了阻止经济增速下行印度真是动了“大手笔”。

不过对印度来说,也实在是不改不行——

2018年4月后印度经济增速几乎遭到了“腰斩”,从原来的8%一路掉到了4%。

为了给经济发展“护航”,印度出台了一系列货币、财政政策,包括降息、减税以及提供出口担保等,可惜成效甚微。

归根结底,下错“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问题出在了需求端,可是印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刺激的却是供给端,当然没什么用处。

反倒是加大基建投资这项“对味”了,既能提供就业岗位又能增加收入。

就业问题解决了,群众手里有钱了,社会整体消费自然水涨船高,印度又可以走回依靠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快车道”,同时搞好基建对于印度打造外向型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的“100万亿卢比基建计划”,主要瞄准了三个领域,分别是铁路建设、公路建设以及绿色能源建设。

前两者主要是为了便利民众、给物流运输“提速”,最后一项则是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印度的可持续发展。

听起来不错,问题是太激进了,之前10年印度在基建方面的投入加起来也才1.1万亿美元;

结果莫迪政府提出的“新基建计划”,5年就要投入1.4万亿美元,难免有些“刚学会爬就要跑”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印度政府财政收入能否支撑新基建计划,尤其是在印度经济增速下挫背景下;

第二,不停新建基础设施有无意义,印度基础设施在发展中国家里还算不错的,升级换代更有性价比。

况且,印度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上本来就做得有所不足,由于行政程序复杂,项目延误和成本超支都算是“家常便饭”了。

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印度的“新基建”计划就宛如空中楼阁,取代中国的地位更是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不看好莫迪政府的新基建计划,不过过去几年时间证明,印度的这套策略还是颇有成效的。

根据印度今年二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它在2023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达到了8.4%,而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也有8.1%。

莫迪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个经济增速充分显示出了印度的实力和潜力,他们正在创造一个“更伟大的印度”。

《华尔街日报》也报道称,莫迪政府的“新基建策略”有效提振了经济,让印度有了“亮眼表现”。

尽管这个经济增速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政府消费和公共资本支出,可是印度经济回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就连国内消费也有所回升了。

这不禁让人有些疑惑,印度存在那么多问题,为什么还能走通“新基建”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原因与问题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只是印度政府在“新基建”上押了宝,还有不少投资商看到了印度在基建上面的决心,并决定对它增加投资。

比如说苹果、富士康等等,它们可以引领印度实现制造业的蜕变。

之前,外国资本更加欣赏中国市场,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策支持、人口红利、技术设施优秀等等。

印度也具备上述优点中的不少项,可就是一条“基础设施薄弱”,就把它“卡死”了,令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印度那坑坑洼洼的道路和频繁发生的火车事故,实在是很难让投资者放心;

再加上还要忍受不稳定电力供应的困扰、项目建设很可能因为政策原因随时在各邦交界处被叫停,投资者们是不大愿意去印度的。

印度的“新基建”战略,正好切到了投资者们的命脉。

只要物流运输问题能解决,电力供应有保障,印度也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劳动力市场”,苹果、富士康这类大公司出资办厂后,很快就能取得成效。

事实也是如此,就拿智能手机来说,2018年印度还是这方面的进口国,进口额高达几十亿美元;

最近两年它却摇身一变变成了这方面的出口国,而且出口额高达百亿美元,制造业确实是进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新基建”战略带给印度的不只是好处,还有一系列问题。

而且就当下形势来看,印度想指望这个战略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说微乎其微。

先说问题,首先是贫富差距大,通货膨胀严重,民众就业率和收入下降。

印度百万富翁的数量是在不断增长的,这些人都是莫迪政府战略的获益者,可是中下层人民众的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变。

甚至可以说,他们生活得更艰难了,新德里一位叫做库马尔的受访者就曾说过:

“我不知道GDP增长有什么好吹嘘的,食物的价格在不断飙升,我们的收入却没什么提高,反而还有不少人被降薪了,这也能算是良好增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印度搞基建已经影响到了许多地方的环境。

比如北阿坎德邦约希马斯市只有九个城区发生了地面沉降,房屋出现裂痕乃至崩塌,民众被迫撤离。

不少人跑到政府门前游行抗议,要求停止工程,并给他们提供赔偿。

最后,印度目前实行的国家龙头企业模式也有些问题,考虑到印度国情,不公平竞争环境或将成为阻碍外国投资者到来的另一大难题。

盲目照搬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于印度来说不见得行得通,就像《华尔街日报》所说:

“要想实现自己的野心,印度需要寻找属于它的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现状与思考

据官方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印度制造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时间延误和成本超支依旧是他们绕不开的问题。

近一半的项目需要“赶进度”,成本还超了近1/5,印度离“大国梦”依旧很遥远。

不过,莫迪政府并不准备放弃。

5月27日印度新闻网站才报道,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印度将投入44.4万亿卢比用于搞基建,折合成美元约为5340亿。

而这笔钱,“有望将印度经济增长率擢升至9%”!

“过去10年,不过是开胃菜罢了,真正的主菜将要在这一届端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莫迪的承诺听起来颇有诱惑力。

可再好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那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印度民众对莫迪的信任已经快消磨殆尽了。

6月5日,印度新一轮大选尘埃落定,莫迪如愿实现连任,可是民众给他的反馈却称不上积极。

席位没拿到多少也就算了,不少民众听了他的承诺之后更直接发出质疑:

“政府真的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实现这些承诺吗?不会是来骗票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怪大家不相信莫迪等人,之前莫迪许下的诸多承诺还没有兑现,此次为了拉拢选民,又给妇女群体、农民群体、失业群体以及少数宗教团体画了一系列“大饼”

而且说话的时候一直避实就虚,只说目标不说途径。

就拿提高人均GDP这点来说,莫迪政府计划在未来六年内将人均GDP从两千五百美元提升至四千四百多美元。

可是没说具体要怎么做,结构性经济改革计划也没有,一切仿佛还停留在“概念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等人“只说不干”,反对党联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有人说莫迪只是把五年前的承诺搬到了今天来,也有人说印度当下的一些指标还不如五年前。

这些言论充分激起民众的不满,也导致莫迪没能达到竞选目标。

最关键的是,莫迪等人还无法否认这些指责,因为它们大多数属实的。

有人统计后发现,2018年印度人民党许下的诸多关于民生、基建的承诺,到了2024年还有60多项没有兑现,也难怪人们称他们的选举纲领为“闹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此次大选情况来看,莫迪再度执政或将面临“悬浮议会”窘境,而且印度可能更加“撕裂”,具体如何还要看事态发展。

只希望印度在对华策略这方面有改善,“谈判大门”不能关,与中国携手共进,对印度更为有益。

关于中印关系,之前我国王毅部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了,我们愿意通过对话管控好各种问题,也不会主动让事态复杂化、扩大化,关键是印度方面也得给出诚意。

印度想实现大国梦,这无可厚非。

不过想要超越中国、取代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这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也不会止步相待。

至于印度能否实现“新基建”战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印度基建想借鉴中国模式,但绝非易事》 观察者网

《外媒关注莫迪政府押注基建》 环球时报

《印度新基建与大国梦》 新华社